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措辭,對比兩組患者的關節功能及實驗室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關節功能及實驗室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過程中,開展康復護理措施,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康復護理;類風濕關節炎;護理效果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炎癥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國大陸地區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比較高,大概在0.36%~0.50%之間,是我國人群勞動力喪失和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后,臨床主要體現為出現受累關節對稱性腫脹,疼痛或者持續性腫脹,以及疼痛的癥狀。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應僅重視臨床對其采取的有效治療方法,還需要研究有效方法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本文為進一步研究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開展康復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篩選出本科室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護理情況展開對比分析,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樣本均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修訂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神智正常,可正常交流;(2)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3)患者愿意參與本次調研。排除標準:(1)多種臟器功能障礙者;(2)精神障礙者;(3)依從性差者。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齡在26歲~71歲之間,評價年齡(50.13±9.34)歲,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有患者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按照常規對其實施護理干預。首先進行疾病知識的宣教,并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之后對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對患者當前的疾病情況分析,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對患者實施配合性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
1.2.1 飲食及用藥護理
患者的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和高纖維素為主,讓患者盡量多喝水,并進食易消化的食物,減少刺激性食物和食鹽的攝入量,以此防止鈣質流失,避免患者骨密度下降。告知患者治療期間,應禁止使用溫補藥物和各種營養品,防止其因各種溫補藥物的應用而導致病情加重。同時,還要給予患者用藥護理,讓其嚴格遵醫囑用藥,禁止私自對用藥量進行調整或停藥。護理人員還要為患者說明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其講解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方法,確保患者順利完成治療。
1.2.2 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
包括針對患者實施康復鍛煉,對患者認真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等,與此同時對患者當前的疾病情況進行認真觀察,同臨床醫師進行密切溝通。患者講解康復鍛煉方面的知識,對于實施康復鍛煉未產生興趣的患者,需要對患者實施治療態度干預,使患者有效了解、實施康復鍛煉,這對于疾病的康復以及臨床預后質量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之后研究對應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
1.2.3 康復鍛煉
通過關節功能鍛煉,避免出現僵直攣縮,防止肌肉萎縮,恢復關節功能,保持體質。肘部鍛煉:手側舉,握于門,虎口朝下,身體轉向對側,維持30秒后放下,然后手肘彎曲伸直;手指鍛煉:大拇指依次分別與其他四指輪流碰觸;髖關節鍛煉:身體往前彎,雙手抓握附近固定物,停留一兒會兒,緩緩挺直身體;腳趾關節鍛煉:腳趾屈曲、伸直,腳趾分開并攏,用腳趾抓毛巾,訓練足部的肌肉力量。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給患者以充分完成動作的時間,并努力創造鍛煉機會。特別在最初練習時,可給予一定程度的幫助,幫助患者完成某些個人能夠完成的動作。但這種輔助是最低限度的,要多指導,少幫助,盡量獨立完成,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強化,以提高熟練和技巧。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晨僵時間、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化驗項目:血、尿常規、血沉(ESR)及C反應蛋白(CRP)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 2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關節功能及實驗室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率相對較高,關于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制,目前,臨床尚無明確定論,可能與環境因素與感染因素有關,發病后對患者關節及滑膜炎造成嚴重損傷,還可能引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減退。在臨床治療時,不僅要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給予對癥治療,還需加強患者護理工作,康復護理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加強康復護理指導,提高患者訓練主動性,再結合飲食、用藥、功能訓練等多種途徑,改善患者肢體功能,使患者盡早回歸社會。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開展康復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提高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穎,黃波.康復護理治療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6,(7).735-736.
[2]廖雪梅,邱玲,張艷,等.綜合康復治療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J].中國康復,2013,(1).57-58.
[3]梁燕芳.康復護理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2).5264-5265.
[4]殷桂香.康復護理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91.
[5]鄒娥.康復護理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8,8(23):237-238.
[6]常曉琳,李曉飛.綜合康復護理方案對類風濕關節炎肩袖功能改善的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10).68-70.
【作者簡介】胡欣欣1993.03 —),女,漢族,西安,本科,護士,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710038,內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