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燕
摘要:為了有效應對教育改革的需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有效的創新與優化,從而推動了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其中,作為課堂教學模式之一,實踐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從而引起了國內數學教師的廣泛關注與應用。研究表明,通過該模式的合理應用,有利于實現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同時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優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對于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教育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實踐教學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地位的逐漸穩固,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的不斷提升,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相關調查顯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利于推動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提升,從而引導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自主探尋者”進行轉變,有利于學生知識學習效果的優化。因此,教師應有效轉變教育思想,積極做好教學工作中實踐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提升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與趣味性,以便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實踐教學模式應用誤區概述
(一)教師自身定位不準確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均以應試教育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從而導致教師在自身定位方面存在一定難以轉變的思維誤區,不利于其在實踐教學模式中有效找準自身的定位,導致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自己作為主要的知識輸出者,忽略了學生的重要性,從而不利于實踐環節的有效引入與應用。
(二)實踐內容缺乏可行性
在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部分教師往往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自身的能力與認知進行實踐教學的創設,從而導致實踐內容專業性相對較強,不利于學生實際操作的進行,阻礙了實踐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與落實。
二、實踐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做好實踐過程中的知識講解
為了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以便引導其根據實踐內容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程度。例如,在對《萬以內加減法》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小紅去商店買文具,她買了一個鉛筆盒、一支鋼筆和一本數學練習本,她一共花了多少錢?媽媽給了她50元,買完文具之后,她還剩下多少錢?”,以便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加減法的運算。
(二)為實踐教學營造良好的環境
由于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自制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為了有效推動實踐教學的進行,教師應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有效實現學生興趣的調動,從而為其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對小學三年級教材中《面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對教室里各類物品的面積進行測量與計算的方式,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從而在提升動手能力培養的同時實現相關數學概念的有效理解。
(三)有效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教師應積極做好生活中數學知識的發掘,以便引導學生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培養。例如,在對三年級數學教材中《時、分、秒》一課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吃飯、喝水以及逛商店等相關事件的耗時進行統計,以便幫助學生有效了解相關時間名詞的概念。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于時間概念展開相應的討論,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義,以便為教學效果的優化提供保障。
結語:
作為現階段應用較為廣泛的授課技巧之一,實踐教學法在教學工作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適用性。具體來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以及思維發育程度等因素合理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選定,以便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從而有效實現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同時,通過良好教學環境的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對相關內容展開自主探索,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合理反思,為學生知識理解效果的優化提供了保障。此外,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更為全面地實現對學生的了解,以便引導其實現良好學習習慣于正確思想觀念的確立,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鄒志清,肖衛軍.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實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79.
[2]張則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7):134-135.
[3]亓巖勇.淺議小學數學傳統式教學與現代實踐教學的差異[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46-147.
[4]徐麗君,孫舒怡,趙麗,何亞,聶丹娜.借助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6):138-139+149.
[5]甘彩卡.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