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社會,抑郁癥是一種患病率較高的疾病,但這種疾病并不被大多數人所理解,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患者常常被誤解為懶惰生活、態度消極的人。抑郁癥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的生活習性與思想方式,病情嚴重時可能引發自殺。現今,抑郁癥在學生群體里并不陌生,很多學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患上了抑郁癥,但家長的不理解使學生不愿意向其傾訴,他們開始通過社交網絡尋求安慰。微博是近些年流行的社交平臺,容納了大量的學生,他們在社交網絡上傾訴自己的心事,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本文通過研究微博上的學生用戶群體,探討微博社交網絡中學生用戶抑郁癥的識別方法,旨在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微博;社交網絡;學生用戶;抑郁癥;識別方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8-0027-02
一、引言
微博是近些年流行的一款社交軟件,它強調內容與轉發評論,注重多功能發展,廣闊的社交圈使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現今,微博上學生群體占比很大,其中16~25歲的人占比達61%。在微博上,這些學生更容易被理解,更容易找到知音,在現實中會被人嘲笑的觀點想法,在這里可以自由討論,甚至可能找到“同類”,因此它越來越受學生用戶歡迎。目前,中國的抑郁癥年輕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抑郁癥,在學生群體中,情況愈發嚴峻,患病率高達23.8%。抑郁癥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量資料顯示,抑郁癥受遺傳、神經活動、神經分泌物、睡眠、腦電波、家庭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對受學生群體追捧的微博網絡社交進行研究,找到從中識別抑郁癥的方法,旨在為學生抑郁癥的治療提供一定的幫助。
二、抑郁癥的特征及分類
抑郁癥是一種心理障礙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身體疲憊無力,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對原來感興趣的事物興趣全無。隨之而來的還有記憶力減退,大腦反應遲鈍,思維反應能力下降。抑郁情緒常常出現晝重夜輕的情況,一般在早晨加重,到了下午和晚上則有所減輕,但是部分心因性抑郁障礙患者則正好相反,可能在下午或晚上病情加重,而早上會有所減輕。臨床上根據癥狀的數量、類型及嚴重程度,將抑郁癥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也可以根據特定人群分為老年抑郁癥、兒童抑郁癥等[1]。
三、抑郁癥患者的癥狀表現
(一)情緒心理方面的表現
抑郁癥的核心癥狀為情緒低落,患者可明顯感覺到苦悶煩憂、失望,覺得未來無望、生命無趣,常常有度日如年的感覺,愁眉苦臉,唉聲嘆氣,且低落的心情不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不僅是自覺思維反應變慢,決斷能力下降,思考困難,嚴重者甚至連交流能力及應答能力都可能出現障礙。抑郁癥患者對近期事件的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對自己和周圍的環境漠不關心,對信息的加工能力逐漸退減,覺得生命無用、無望、無助,常常自我貶低,覺得人生失敗,自己沒有絲毫價值,對病情也無能為力,缺少援助,找不到出路,前途一片黑暗。
(二)認知及精神方面的表現
抑郁癥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讓人對自己過往的輕微過失加以責備,產生深深的內疚感和負罪感,甚至使人覺得自己罪大惡極、罪孽深重,需要受到社會的批判和懲罰。病情嚴重的患者會有自殺的想法并付諸行動,且自殺念頭常常出現、較為頑固,采取的自殺方式多數都考慮嚴密,讓人難以防范,所以自殺行為是最嚴重、最危險的表現癥狀。抑郁癥患者的精神狀況也會發生改變,可出現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精神遲滯表現為動作緩慢,活動量減少,疏遠親友,回避社交,不注意個人衛生;而精神激越則是大腦不受控制地想沒有目的的事,思維內容混亂、天馬行空,嚴重時可能出現幻覺、幻視等精神病性癥狀[2]。
(三)個人生活作息方面的表現
部分抑郁癥患者會主動尋求治療并正確描述自己的病情,而病情嚴重的抑郁癥患者對自己當前的狀態缺乏正確的認識,并且沒有尋求治療的愿望。抑郁癥可以改變患者的作息規律,使患者出現睡眠輕淺、多夢、睡眠感缺失等情況,其中入睡困難最為常見。同時,患者的食欲也會下降,精力不足,經常表現得疲憊無力,給人一種懶惰、不講衛生的印象[3]。
四、微博社交網絡研究現狀
微博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進行微博研究。微博的包容性及多樣化為許多有抑郁傾向的人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場所,同時其還有大量可供交互的信息,這為主動發現識別抑郁癥提供了平臺。目前,在線社會網絡相關研究成為熱點,受一些學者的關注,與微博相關的研究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在線社會網絡的基礎性研究;二是在線社會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傳播研究;三是在線社會網絡的應用研究。在抑郁癥的影響下,人的語言及行為方式都會有所改變,微博上積累的數據記錄了用戶思想、觀點及生活方面的細節,以微博用戶的公開資料為基礎,對有抑郁傾向的用戶進行分析,有利于探索通過微博網絡社交識別抑郁癥的方法[4]。
五、微博社交網絡識別抑郁癥的方法
(一)相關的研究內容
微博上海量的數據與龐大的學生用戶群體,為我們了解學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部分學者通過在線網絡對用戶的身心健康進行評估,結合傳統的統計方法,科學地進行分析,建立了用于預測的數學模型,用來識別特定用戶,為快速識別有抑郁傾向的人員提供了助力,相較于傳統方式,更便捷快速。傳統的抑郁癥診斷方式十分耗費人力、時間,已無法應對現今的情況,必須作出創新改變[5]。
(二)相關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借鑒了其他學者的方法,通過應用心理學研究人類的心理活動,目前心理學相關研究已經提出了許多有關抑郁癥診斷的方法、量表,且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有效的,對抑郁癥的診斷有一定幫助,已經得到了廣泛使用。根據微博上用戶發布的信息,以及互聯網用戶常常使用的語言的特點,可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為依據,對微博上的用戶進行分類,并利用心理學相關分析方法對結果進行解讀。對微博上的用戶進行區分,還需要用到語言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是研究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良好溝通的各種理論和方法,它與語言學的關系緊密但存在區別。此研究涉及有抑郁傾向用戶的博文語言情感分析,因此在處理時需要對博文內容進行分解,利用最大匹配法,將文本分割成最匹配詞典詞語的獨立詞匯。還要利用計算機的數據挖掘功能,在大量數據中進行篩選,對有抑郁傾向的人群的高頻詞匯、符號等進行統計,查看用戶關注的粉絲、用戶對某些內容的關注量等,將其作為輔助判別的方式[6]。
(三)研究的結果
根據以往的研究,我國目前的微博網絡覆蓋率已達到55.4%,根據微博中的數據信息,可以發現微博中有抑郁傾向的人群對某些詞語的使用頻率高于正常人群,這些特定的詞語包括程度級別詞語、負面情感詞語、主張詞語等。除此之外,在描述事物時,由于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有限,富有想象力的網民們想出了多種增強文本表達能力的方式,表情符號就是其中一種。表情符號有利于幫助網民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在表達高興時,可以在文本中加入“哈哈”這個表情符號,在表達悲傷時可以加入“大哭”的符號,體現自己難過的心情。在微博中,表情符號非常受歡迎,幾乎每個用戶都會使用,現在表情符號已成為文本表達的延伸。除此之外,有抑郁傾向的用戶,微博的發布時間也與正常用戶存在區別。沒有抑郁傾向的人群通常在白天發布微博,22:00之后普通用戶的微博發布量不再增加;而有抑郁傾向的用戶微博在20:00~8:00左右,微博發布量較多,說明有抑郁傾向的用戶在晚上和凌晨活躍度較高,其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礙,不能及時入睡,而8:00~20:00是工作和學習的時段,有抑郁傾向的用戶微博發布量明顯下降。抑郁癥患者大多被失眠的問題所困擾,睡眠質量較差,作息不規律,在該休息的時間段內較為活躍,在工作和學習的時間段內活躍度反而降低,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注意且較容易發現的現象。
六、結語
本文分析微博中有抑郁傾向的用戶的基本特征,對微博用戶發布的文本、發布文本的時間及個人資料進行研究,發現有抑郁傾向的用戶在語言的使用、情感符號的使用、微博的發布時間、微博的關注內容上都存在差異。基于此,可以找出微博中的抑郁人群常常接觸的內容,增強識別抑郁癥的能力。學校應該優化心理輔導方法,通過加強對微博等社交網絡的監測,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減少抑郁癥造成的悲劇。
參考文獻:
[1] 李俊磊.融合人口統計學信息的腦電信號建模方法及其在抑郁癥識別中的應用[D].蘭州:蘭州大學,2020.
[2] 張冰濤.基于生理信息的睡眠障礙識別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9.
[3] 江筱,邵珠宏,尚媛園,等.基于級聯深度神經網絡的抑郁癥識別[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9,36(10):117-122,150.
[4] 周瑩.多類型特征融合的抑郁傾向識別方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5] 楊楚珺.基于語音和面部特征的抑郁癥識別技術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6] 趙小利.基于微博文本和深度學習的抑郁癥識別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9.
作者簡介:戴騏(1986—),女,江西吉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