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創背景下,高校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能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獨立學院由于其特有的師資和生源,在管理類課程的培養上有其獨特性,必須要理論結合實踐,而且是重實踐輕理論。本文在分析獨立學院管理類課程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課程體系優化的建議,希望能給獨立學院管理類課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新;互聯網;課程體系
隨著社會信息化、互聯網和共享資源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創新有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適應社會的創新型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的責任。而獨立學院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情況,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經管專業工商管理類課程更突出了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踐,但目前獨立學院由于自身的一系列的問題,在著師資不足、校企之間合作問題等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為教學改革策略提出建議,為企業專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現狀
1.1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
在企業管理專業教學中,獨立學院雙師型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很多教師缺少對企業的了解,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管理企業的經驗,只是對學生進行理論上的教學,使教學效果不佳。國家對雙師型教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年限也沒有有具體的限制和要求,使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沒有辦法提升,導致教學過于注重理論。
1.2獨立學院校企合作程度不夠
獨立學院和各企業之間會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合作的緊密度不高,存在著學校或者企業溝通不夠的現象。而且有的企業和學校只是表面的合作,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掛上實訓基地的牌子,沒有實質性的合作,使學生無法充分認識企業,不能適應崗位,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提升。
1.3很多管理類課程教學改革表面化
在獨立學院企業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耗費大量的時間對課程進行設計,并收集大量的資料,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書本為主,其他為輔,導致課程教學的設計和執行脫軌,對于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和對知識的學習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1.4課程資源少,考評方式單一
在獨立學院企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和課程改革配套的教材資源較少,而且專業課程的實踐訓練條件不能滿足要求。部分獨立學院的配套設施不完善,無法滿足實踐需求。在考評方式方面,仍然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雖然使用傳統方式進行考評對于基礎理論的記憶有幫助,但是忽視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受到限制。
2.獨立學院課程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及目標
現代大學生作為社會創新活動的主力軍,在步入社會工作時就需要具備團結協作的精神和能力。而在獨立學院傳統的課程教學以講授為主,課外的作業也很少提供團隊間協作的機會,大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因此,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協作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同時,學校客觀條件(實習基地、合作企業)也比較有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產生與發揮。其次,創新能力是指充分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從非常規的角度和特殊的視角觀察、思考問題,進而創造性地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的`能力。當代大學生需要在掌握學科基本知識理論之后,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主動探索與思考。
3.獨立學院管理類課程優化建議
3.1 優化傳統的教學方法,創新更適合獨立學院的模式
獨立學院以前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把握相關理論知識和要點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們不能籠統地推翻或者反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但是,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建立與培養,尤其在獨立學院,學生基礎較弱,接收能力比較差,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激發學生創新的意識,深入淺出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且加強討論的力度和深度。此外,培養合格的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需要教師首先成為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的人才,需要具備創新的勇氣和創新的教學理念,需要具有實施創新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
3.2 優化“模塊化”教學內容和結構
“模塊化”課程理論教學內容是以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突出課程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為下一步的實踐教學環節“搭好臺鋪好路”,而獨立學院學生有其特殊性,如何解決學生對專業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形成了較完善的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內容體系,同時又能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工商管理類課程的特點,建立網絡資源共享的“模塊化”課程理論教學內容,“模塊化”課程內容體系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完成了教、學、做一體化的設計。
3.3豐富師資結構,強化教師資源
師資結構和知識結構對于企業管理專業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專業建設的重點。獨立學院的師資結構整體比較薄弱,所以獨立學院師資結構的優化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管理專業按照學科進行階梯式隊伍建設,確定學術帶頭人,然后確定相對應梯隊的人選。梯隊在建立初期就要設定目標,并且按照時間段進行短期目標的劃分,在短時期實現計劃的目標。每個教師都要對自己的崗位責任有著深刻的認識,并且在此基礎上,學習其他的知識和掌握新的技能,爭取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教師資源要能夠得到合理的分配,促進教師能力的發揮。此外,還要注重培養青年教師,使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教師知識結構對學生的知識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
3.4 整合管理類教學課程內容,創新考評形式
管理類課程有很多共性,整合相關課程內容是指對企業管理專業涉及的課程進行全面的整合,去掉一些不重要的課程或壓縮一些課程的課時,增加另一些課程的課時,例如: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是大學的基礎教育課程,對于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高數的知識在就業以后很少用到或者基本用不到,可以進行課程的縮減,同時增加經濟數學課程,使企業管理專業知識能夠更加合理。因為經濟學對管理類課程的基礎作用非常明顯,在教學中,使用新的教學體系,或者教師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構建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整合理論性相對較強的課程,增加學生實際操作模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外,在保證理論知識能夠全部教給學生的基礎上,對理論課時進行壓縮,減少理論課程占用的時間,按照學生自身的定位和學校的培養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增加操作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例如:增加商品采購管理實踐操作,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寬,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考評的改革要在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的基礎上增加其他的考核項目,例如實踐成績考核、平時作業考核等,使用綜合測評的方式進行考核,把理論考試的成績、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按照比例進行結合,這樣的考評能夠使教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更深的了解,制訂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方案,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4.結語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試點,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規模也比較大,現在又面臨專設,如何對獨立學院管理類課程進行改革和優化變得非常重要,獨立學院企業管理專業課程的改革要根據學生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對課程進行全面的整合,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學校和企業的協同教育合作模式能夠使學生的全面素質有著提升,為企業和社會培養符合要求的企業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婕.企業管理專業課程的有效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7(2).
[2]安景文,劉穎.高校企業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才智,2014(31).
[3]謝朝陽.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旅游縱覽,2015(8).
[4]李曉梅,楊飛雪.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教學模式特點和啟示[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5]王陶靖.應用型本科院校市場調查課程實訓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6,(24).
[6]李小鹿.基于體驗營銷理論的市場調查課程的教學設計[J].對外經貿,2014,(12).
[7]段艷利.基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高校教學改革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231-232.
[8]劉玉梅.基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舉措[J].職業教育,2012(2):153-154.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校級教改項目,項目名稱:“雙創”背景下廣西獨立學院管理類課程體系優化提升研究。
作者簡介:黃啟新(1981-),男,漢族,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企業管理類課程研究與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