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期刊的質量就是期刊的生命,對期刊質量的審查包括學術質量、編校質量、出版形式、印制質量四個方面。學術質量是學術期刊的靈魂,編校質量是學術期刊質量的重要保障,出版形式、印制質量決定著讀者對期刊的第一印象,也是期刊質量審查的重要方面,往往被編輯忽視。根據甘肅省2020年度期刊出版形式質量、印制質量檢查情況通報,127種期刊中,只有27種期刊沒有問題。這篇文章對上述質量檢查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找出解決方案,為未來的編輯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出版形式;印制質量;常見問題;編輯工作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8-0232-02
2020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指出,報紙、期刊質量包括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出版形式質量、印制質量四項,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四項均合格的,其質量為合格;四項中有一項不合格的,其質量為不合格[1]。
隨后,甘肅省新聞出版局對省內127種期刊的出版形式質量、印制質量進行檢查,除了少數期刊合格,其他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經常被編輯忽視。
期刊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更關注期刊的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側重于稿件審理和約稿工作,希望借此提升期刊質量。但是對于紙質期刊來說,出版形式和印制質量決定了讀者的第一觀感,所以本文對情況通報中的幾種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對未來的編輯工作有所幫助。
一、期刊條碼
調研2020年通報中的期刊發現,條碼出現問題的期刊最多,其中條碼年份未更新是大多數期刊存在的問題。
期刊出版形式差錯數計算方法規定,沒有刊登期刊條碼的記1處差錯,條碼制作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通過設備識讀的記1處差錯,條碼信息與期刊名稱、期刊國內統一出版物號、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刊期、出版年、月份不符的記1處差錯,所以編輯在注重審查稿件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期刊封面的格式審查。
(一)期刊條碼的組成
第一,主代碼。根據GB 12904—2008[2]、GB/ T 9999.1—2018和GB/T 9999.2—2018等標準[3-4]的規定,期刊條碼由主代碼和附加碼組成,主代碼是由13個數字組成的編碼,其中第1~3位數字是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AN)指定給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專用的,即前綴977;第4~10位數字為各期刊ISSN號的前7位,省略了半字線;第 11~12位數字是年份碼,是公歷年份的后兩位數字;最后一位是校驗碼,可以按《零售商品編碼與條碼表示》附錄B中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計算時,前綴碼977,設第4~10位數依次為x1~x7以及第11~12位年份碼為y1y2,校驗碼為J,具體計算公式為N=3×(7+x1+x3+x5+x7+ y2)+(9+7+x2+x4+x6+ y1),J=10-N的個位數(若N的個位數為0,那么校驗碼J為0)。舉例,編輯學報ISSN:1001-4314,那么2020年期刊條形碼的主代碼為9771001431209。
第二,附加碼。附加碼與各期刊每年的刊期有關,期刊為周刊,附加碼就為周序數01~53;旬刊的附加碼為旬序數01~36;半月刊的附加碼為01~24;月刊的附加碼為月序數01~12;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的附加碼均為出版月的序數01~12;學報大多為雙月刊,附加碼為01、03、05~11或02、04、06~12。
(二)期刊條碼的位置
標準GB 16827—1997[5]規定,期刊條碼印刷的優選位置為封一的左下角,距裝訂線7±3#mm,距底部10±4#mm;也可以在封四的右下角,距裝訂線10±4#mm,距底部7±3#mm。方向與裝訂線平行或者垂直。
(三)期刊條碼的制作與申領
隨著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開發使用,條碼已經可以應用軟件進行制作,具體可參閱文獻[6]。各期刊社、編輯部可以提前在中國版本圖書館申領每年的條碼,登錄網址為https://www.capub.cn/index. shtml?id=1[6]。
二、版權信息
版權信息方面的主要問題為信息著錄不全等,如沒有完全刊登期刊名稱、發行單位、出版日期、主編姓名等內容。
GB/T 3179—2009[7]指出,每一期出版的期刊要在封四下方及其他固定位置刊登版權信息,內容應包括刊名、刊期、創刊年份、卷號、期號、出版日期、主管者、主辦者、主編姓名、編輯者及地址、出版者及地址、印刷單位、發行單位、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發行的增刊要注明增刊批準號,刊登廣告信息的要注明廣告經營許可證號和商標注冊號(發現的問題主要是未在版權頁注明廣告經營許可證號或廣告準予發布登記的通知書編號,還有些期刊未經市場監管部門許可私自刊發廣告)、定價等信息。
三、目次頁
目次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目次”二字缺失或豎排,未著錄出版年、卷、期號等。據《期刊編排格式》的規定,編輯部每期出版的期刊都應具有目次頁,位置在封二后的第一頁,也可以印在封一、封二、封三或封四上,但每期期刊目次頁的排版位置應相同。
目次頁應包括版頭和目次表,版頭包含刊名、出版年、月、卷號、期號等內容,目次表的表頭為“目次”字樣,下面排列目次表。
四、印刷和裝訂
印刷和裝訂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正文墨色不均勻或者存在墨點、封面套印不準、封面顏色不一致、紙張透印、折頁、書脊上的文字包偏等。應對這些問題的常見辦法是紙質版期刊印刷后,由專人逐冊翻閱檢查,對查出問題的紙質期刊進行封存銷毀,不予發行,并且記錄每期出現的印刷裝訂問題,反饋給出版單位整改。
五、對策與建議
在期刊的編輯出版過程中,由于編輯部普遍人數較少,編校一體,編輯的工作十分繁雜,貫穿期刊出版的全過程,每本期刊都是編輯們辛苦工作的結晶。編輯負責收稿、約稿、審稿、校對等環節,在校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視覺疲勞”,出現編校和印制上的問題。
針對期刊出版印制過程中的這類問題,個人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對封面上有關條碼、版權信息以及目次頁的問題,編輯部可以每期設置專門的執行編輯,由期刊編輯部的編輯輪流擔任,這樣出現問題后就可以追責。如果期刊出版檢查合格,可以對負責的編輯進行獎勵,合理的獎懲制可以充分調動編輯工作的積極性。
第二,為了避免出現期刊出版前的視覺疲勞,編輯們也可以準備一本期刊,圈出每年每期封面、目次、頁眉和頁腳變化的參數。因為根據《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涉及封面、目次的差錯所記差錯數較高,而這些又不被編輯部所重視,所以期刊質量檢查容易出現問題。
另外,期刊出版封面的信息相對固定,圈出變化的參數,在每一期印刷前重點校對這些問題,能大大降低出錯的概率。
第三,期刊出版后,編輯部必須組織人員對紙質樣刊進行內部翻閱自查,找出問題,對存在印刷問題的期刊進行封存、銷毀,不予發行,并且聯系印刷單位糾正問題。
六、結語
期刊是編輯們協同合作的成果,凝聚著編輯們的心血。以往大多數期刊編輯在工作中更注重每篇稿件的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而忽視對出版、印制質量的格式審查,或者編輯部缺少協同編輯工作的人員,導致封面、目次頁方面出現錯誤,從而降低期刊質量。
稿件質量是期刊的靈魂和生命,編輯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進行審查;編校質量是期刊質量的重要保證;良好的出版形式、印制質量對期刊來說是錦上添花,封面、目次頁上的視覺沖擊和質量保證是吸引讀者繼續閱讀的動力和源泉。所以編輯部可以通過內部自查、獎懲結合、設置輪流協同編輯工作人員以及對每期期刊在封面、目次上變化的參數進行標記與校對等方式降低差錯率。
編輯要注重積累和總結,對容易出現的格式錯誤進行整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強知識儲備,學習國家關于編校工作的新標準及新文件中的精神,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編輯工作。
參考文獻:
[1] 國家新聞出版署.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EB/ OL].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619/ c14677-31753095-2.html,2020-05-28/2020-06-19.
[2]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商品條碼零售商品編碼與條碼表示:GB 12904—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15-16.
[3]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第1部分CN:GB/T 9999.1—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2.
[4]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第2部分ISSN:GB/ T 9999.2—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12.
[5] 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標準刊號(ISSN)條碼:GB/T16827-199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1-3.
[6] 黃鸝.科技期刊條碼分析與使用[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36(1):199-202.
[7]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期刊編排格式:GB/T3179—200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1-4.
作者簡介:趙冬艷(1981—),女,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方向:物理學、力學、編輯業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