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祖祿 李佳
如今國際化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而高職院校作為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其培養模式與體系是關鍵,直接影響到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成效。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內掀起一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熱潮。通過知網數據庫的查詢,以“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為主題搜索到文獻篇幅不是很多,期刊文獻為471篇,碩博士論文不超過40篇。經過整理和統計,現有文獻主要側重在5個角度:“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相關領域”、“國外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區域性與地方性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響應國家戰略開展的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以及“中外合作辦學模式”。
一、國內外可借鑒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大不相同。目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趨于專業化、國際化、多樣化。向國外借鑒優秀的人才培養模式,突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瓶頸成為了中國各個高職院校開始重點關注和研究的課題。從日本、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措施,以為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辦學提供借鑒的思路。
(一)國內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思索。當前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中有哪些成果,又有哪些不足需要下一步改進。尤其是針對于具體的問題具體研究、細節化研究,特別是在全球化、新時代的背景下,新時代的職業教育發展及電梯專業人才國際化的探索。二是當今世界,理論界和實踐界有哪些職業教育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經驗與理論指導?這是基于當前職業教育中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具體問題出發,通過經驗和理論研究求解,探究中國新時代職業教育國際化電梯專業人才的理論模型建構依據。
(二)新時代國際化電梯人才培養的思索。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理想模式是需要思索與探索的問題。在新時代背景、國際經驗和理論的指導下,中國高職院校電梯專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從傳統的專業培養模式變革到具體的國際化電梯專業人才培養,如何實現從校企深度合作,從課程相互合作到實踐合作以及跨文化深度合作,讓這種新的實踐模式順利運行,發揮相應校企合作的新成果。
二、電梯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分析
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來說,我校電梯專業教育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加強與國際電梯知名企業的深度合作,并為海外輸送電梯專業技能人才,獲得用戶的好評。經過多年的專業技能人才合作培養模式的運行,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面向電梯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體系中,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使之通曉“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社會文化、法律法規、人文風俗等相關知識。其次,高職院校教育的管理層和一線教育工作人員的自身能力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產生影響。
從海外電梯專業人才需求量來說,湖南省面向國際化的電梯專業人才的培養,只有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借助于國際知名電梯企業奧的斯,連續兩年為新加坡推送十余名電梯專業技能人才,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等方面獲得了用戶的高度好評。學校雖然每年培養電梯專業技能人才近200名,只能滿足國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但大部分還達不到新加坡電梯人才的綜合需求。現有電梯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合作模式,在培養國際化的電梯人才方面還處于全新的摸索階段,首先是沒有開設當地社會文化、法律法規、人文風俗、英語口語等相關課程,學生對于英語交流缺乏信心,不能盡快融入到當地社會生活中;其次是缺乏相應的職業心理教育,國家如今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優越,學生大多缺乏獨立性,到海外工作的意愿不強;第三,我省在電梯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還未有高職院校提供可借鑒的人才培養模式。
從湖南省職業教育建設來說,推進電梯專業國際化的職業教育發展,要大力督促職業院校的走出去的步伐,把培養高素質的電梯專業國際化人才作為院校研究重要課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湖南省高職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為中部地區產業升級和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也是湖南省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
三、電梯國際化人才模式路徑研究
目前我校的實施的是“雙主體、兩車間、三遞進”的電梯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雙主體:深化校企合作,以“職業院校”和“國際企業”作為雙主體。
兩車間:研究校園內的“教學車間”和企業內的“生產車間”。
三遞進:第一學年完成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學習和專業課程平臺實踐,第三學期在本校內使用生產設備進行實踐訓練,掌握職業基本技能以及打牢專業方向的英語知識基礎,了解國家“一帶一路”的法律法規及風土人情;第四、五學期采用“雙導師制”,幫助學生提高電梯專業課的核心能力、完成專業課程和勞動教育課程。同時實施學徒制度,利用校企合作的“兩車間”設備進行專業化技能學習和應用訓煉;第六學期學生則需要完成畢業設計,進入電梯企業和校內實踐四基地完成“綜合性崗位技能”的學習和實踐。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創新高職教育體制機制,對接“一帶一路”國際市場,強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國際人才過程培養的積極性,提升企業的主人翁意識與對人才培養的高度責任感,實現創立校企合作教育利益共同體,即“奧的斯電梯技術學院”。
四、優化和調整電梯人才培養模式
進一步對我校“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全面把握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其次,立足于人力資源和現代教育學的角度分析,用全面且系統的雙重視角,縱觀世界電梯教育學院的優點,取長補短,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當前高職院校面對的瓶頸,探討當前情況下,高等職業院校電梯專業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第三、對產教融合培養模式進行深度研究,建立一套適用于面向國際化的電梯專業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理論。
五、人才培養模式轉化突顯成果
(一)人才培養模式突顯。通過創新“雙主體、兩車間、三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近幾年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成為“全國職業院校裝備制造類示范專業”;承擔了“全國高職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條件標準制訂”;攜手世界一流電梯企業共建了“奧的斯電梯實訓中心”;辦學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建成了“湖南省校企合作共建電梯專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全國電梯職業技能鑒定站”、“全國電梯檢驗員培訓基地”等校企業合作平臺。一共培養出國內外電梯專業人才5000余人。
(二)人才培養定位清晰。打造“名師引領、國際視野”專業型電梯技術人才,引入國際職業標準和國際認證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與奧的斯電梯全球培訓中心及湖南省商務廳的合作,大力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目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訓和輸送電梯技術技能型人才300人。
(三)人才培養質量較高。學生參加各類技術技能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27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6項、學生申請國家專利5項、獲發明專利2項;畢業生供不應求,一次性就業率達99%,“奧的斯訂單班”畢業生已在“一帶一路”國家新加坡就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較高。《中國青年報》、《中國高職高專網》、《教育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電梯專業校企合作國際化育人經驗和特色,以及就業率高并成為用人單位搶手現象,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電梯專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需要構建電梯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培養目標,利用“一帶一路”資源,開展國際化、多元化的教育項目,師資隊伍的“國際化、雙師化”,專業課程兼具特色性和針對性。最終達到教學改革的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以及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的增強。
(作者單位: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覃京翎.陳柳藝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18年35期
[2]馬拴瑩.西部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與國際化人才培養[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年05期
[3]孫文琰;方紅.;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下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性[J];青春歲月;201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