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晨楠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中等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國內外交往日益頻繁,中國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更加看重應聘者使用英語的能力。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中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和擴大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和繼續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他們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一、分組合作學習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日漸顯露出一些與用人單位需求不相應的問題。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需要的是擁有英語實用能力的新型人才,當前中職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學生缺乏英語學習動力;英語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無法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等問題。
二、分組合作學習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合作學習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在美國興起,而后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主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美國當代合作教學研究的知名專家尼兒.戴維森(Davison . N)認為合作學習應當包含七個要點:小組成員需共同完成、討論、解決難題;交流由小組成員之間面對面進行;氣氛是合作、互助的;小組成員每個人承擔自己的任務;混合編組;教授合作技巧;有組織性的相互依賴。
(一)小組游戲競賽
小組游戲競賽(TGT, Teams-Games-Tournament)的分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由斯萊文教授提出的。無論是英語水平較高還是水平較為落后的成員,都有機會與其他各組中水平相近的人一起競賽,為小組獲得積分,這樣的競賽機制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筆者在高一第一學期期中復習的其中一堂詞匯復習課上采用了小組競賽的形式。全班共分為5個小組,每組6人。將第一單元至第五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句型分為簡單(easy),中等難度(medium)和困難(hard)三個范疇。每小組成員根據英語水平分成三組(A、B、C),每小組兩位成員分別回答簡單、中等和困難三大類的題目。每個小組都有15分鐘的準備時間。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原本不愿意背單詞的同學為了小組榮譽,也在15分鐘內抓緊時間背誦。分組合作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切塊拼接學習法
切塊拼接合作學習是1971年由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大學社會心理學系主任阿倫遜教師(Elliot Aronson)以及他的學生共同研發出來的教學方法。切塊拼接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個完整的學習任務或者問題,切分成若干個子任務,由每個小組完成子任務后,各派一位代表進行交流,討論完成后,各個代表回答自己的小組中匯報交流的結果。筆者在教授職高基礎英語1第七單元So much to do before travel! 閱讀部分時,發現這篇閱讀文章篇幅較長,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將這篇較長的文章分成6個部分,給全班5分鐘時間,每個小組通過小組討論總結出每個部分的文章段落大意,討論結束后,再由各個小組派代表進行總結,最后得出“A Trip in Sydney”整篇文章的總體行程。通過切塊拼接學習法,減輕了每個同學的閱讀壓力,通過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閱讀任務。
(三)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小組討論需要全組成員的參與,能夠讓每個組員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需要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達成共識,為了實現共同的小組結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小組討論的初始階段,由于小組成員之間存在一定的英語水平差距,成員們各自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對問題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小組成員之間剛開始也許會存在很大的分歧,小組討論的氣氛也會緊張。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討論過程中不斷的巡視課堂,關注各個小組的討論進程,并在恰當的時候傾聽各個小組成員的意見,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分歧,幫助各個小組實現小組討論的順利開展。除了小組內部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之外,討論還應該包括各個小組之間的討論。在各個小組得出小組結論,并向全班呈現后,全班可以針對不同的小組結論進行討論,在此時各個小組也之間也非常有可能產生較大的分歧,此時也需要教師聽取各個小組的意見,并且在當中起到協調的作用,啟發同學們求同存異,吸取對方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在討論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分組合作學習對中職英語教學的啟示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解放思想,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我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已經提出有十幾年,但是在很多學校的英語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提升,教師在課堂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變化,盡可能給予每個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與空間。教師應該通過各種形式的分組合作形式使英語課堂學習充滿樂趣,提高學生課堂語言學習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1). Cooperative Learning: Increasing College faculty instructional productivity. Interaction Book Co, 1989.
[2]Davidson, N.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Menlo Park: Addison-Wesley
[3]Vygotsky, L. Mind in Sco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王紅宇. 美國小組合作學習簡介【J】. 外國教育資料,1991年5月
[5]威亞君,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負擔 提高自主學習興趣【J】. 學園,2011年6月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