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
摘要:我國現代技術無論在軟件還是硬件上,都與國外轉換技術和電測量技術存在差距。如果能縮小這些差距,將提高我國變電自動維護技術的科學性和安全性,變電站運行的智能化技術也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關鍵詞:變電站管理;信息智能技術;實際應用;分析研究
1變電站信息智能技術
變電站信息智能技術主要是通過現代傳感技術,傳感站和設備的信息,而傳統的傳感器不能及時得到設備信息,信息智能技術可以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從而保證感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信息智能系統的相關功能可以保證變電站的健康運行,保證其功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外部物體的入侵。
2.信息智能技術應具備的基本功能
2.1分析判斷功能
在傳統的變電管理中,各設備的運行和電壓潮流的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分析判斷。這種判斷方法不僅容易出現人工檢測錯誤,而且由于技術人員操作不當造成觸電事故等問題。因此,在變電站管理信息智能化技術的實際應用中,相關工作人員更關心的是系統能否實現變電站運行智能分析的功能。首先要建立變電站網絡信息工作平臺,并將相關信息和數據記錄在平臺數據庫中。此外,還應利用信息智能技術收集工作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和數據。然后對信息數據進行分類整理,與以往的變電站運行信息進行比較,智能分析判斷運行過程中是否存在故障。并根據判斷結果自動與輔助系統連接,達到及時排除變電所工作異常情況的目的。此外,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智能判斷,將異常問題傳送到遠程控制中心。相關管理人員能及時了解變電站的運行情況,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管控工作,從而充分保證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2.2實時監控功能
變電站的監測工作不僅需要對變電站的電壓狀況和電流傳輸狀態進行監測,還包括對變電站周圍設備的安全監測。同時,在變電過程中,由于電壓升高會對人體產生相應的輻射,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變電站通常禁止外來人員進出。而為了防止有人利用變壓器設備竊取變電站的電力,造成安全風險和經濟損失,有必要開展相應的監理工作。但傳統的監測工作不僅存在滯后性,不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而監控和管理工作將耗費更多的人力,同時也增加了變電站管理的經濟成本。因此,在變電管理集成信息智能化技術的過程中,如何使變電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實時監控的功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例如,可以在信息系統中建立通信傳輸功能,對各個工作環節進行實時監控。相應的監測數據將傳送到核心管理系統,相關數據和信息將自動記錄在數據庫中。然后進行實時分析,實現實時監控。通過信息智能技術的監控功能,相關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監控變電站的運行情況。一旦出現故障或安全隱患,您可以及時解決。而相關監測是以科學數據為基礎的,更加客觀全面。不需要更多的人工分析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投入。有效降低了變電站管理的經濟成本,提高了變電站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變電站運行維護在變電站管理中的現狀
變電站是我國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4小時值班的變電站中,這種監控方法雖然能及時解決和處理突發問題,但會對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產生不利影響。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變電站的監控方式逐漸轉變為智能控制方式,不需要為變電站24小時設置專門的調節器,可以使現代化的設備對整個變電站和配電進行控制,可由控制中心接收控制信息,并向變電站顯示變電站的運行情況。與傳統的變電站管理模式相比,智能化管理模式更適合時代的發展,更適合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整理。此外,智能化變電站管理模式還可以保證各部門之間的互動。測量中心和調節中心可以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實現控制和仿真自動化,有效提高變電站運行的速度和傳輸效率。
4信息智能技術在變電站管理中的實際應用過程
4.1溫度監測與管理
在變電站運行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各種設備的運行溫度。如果機械設備溫度過高,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并可能出現運行狀態異常,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功能的過程中,有必要重點對溫度進行監測和管理。同時,一些影響機械設備工作溫度的問題需要納入技術控制范圍。例如,變電站的工作溫度。首先,應利用信息智能技術的分析判斷功能,記錄機械設備的正常工作溫度,并結合實時監控功能。確定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的溫度是否超過正常標準范圍。一旦超出安全范圍,信息智能系統將通過報警功能向控制中心發出報警信號,提醒管理人員檢查并采取相應措施。針對環境溫度問題,可以在空調控制系統中應用信息智能技術,安裝溫度傳感器。
設置智能調節功能,當溫度過高或過低時,自動調節空調風量大小,既能有效保證變壓器工作有合適的溫度環境,又能合理節約變電站運行的經濟成本。在整個溫度監測和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還必須明確不同的工作設備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使用智能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時,應設置不同的控制參數。一般來說,溫度監測工作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需要監測變壓器工作過程中,是否存在機械設備和其他設備運行溫度不一樣的異常情況。另一種是同一機械設備內部,設備各部件的溫度是一致的。如變壓器高壓套管、變壓器等非電流設備的相間溫差應控制在2℃以內。
4.2融合算法的應用
在變電站管理融合信息智能化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一種融合算法,將變電站的各種信息和數據進行融合,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對各變電站工作流程的統一、自動化的智能化管理。在融合算法的實際應用中,變電站管理人員主要利用智能信息系統采集數據和信息,并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包括控制系統平臺的集中處理和前端傳感器的自處理。所謂管控系統平臺,主要是指對變電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內容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應用融合算法實現對各項工作的智能分析判斷功能。然后結合正常工作狀態,分析各工作設備的運行數據是否存在故障。從而為改造管理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依據,方便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
前端傳感器的自處理不僅可以實現信息和數據的自動采集,而且具有查詢和控制功能。通過與其他傳感器互聯的方式,執行信息系統發出的指令,實現統一管理。例如,當單個變壓器設備或變壓器鏈路中的運行電路發生故障時,前端傳感器可以實現自動切斷電源和智能修復故障的功能。此外,還可以通過分布式融合處理對變電站信息進行壓縮,有助于大規模變電站系統管理及相關工作的順利部署,從而有效提高變電站的管理效率。
5結論
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是變電站運行技術的一種發展方法。智能化變電站運行不僅可以使變電站的工作和日常維護科學化、簡單化,而且可以為信息網絡和自動化技術提供專業化、科學化的保障。但智能變電站運行技術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仍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采用科學規范的運行方法,及時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電網的運行得到有效的促進。
參考文獻:
[1]邱明.變電管理融合信息智能技術的應用研究[J].機電信息,2014(30):93-94.
[2]孫文凱.融合信息智能技術在變電管理中的應用與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1(17):119.
[3]滕智帆,高頓,楊宸. 智能技術在電網輸變電檢修中的應用研究[J]. 科技與創新,2018(02):109+112-113.
[4]王軍. 論智能技術在電網輸變電檢修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