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紅
摘要:目的:探討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分階段護理方式,對患者的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13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抽簽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6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分階段護理。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前髖關節功能、生活質量相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相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分階段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關節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分階段護理;關節功能;全髖關節置換術;生活質量;并發癥
全髖關節置換術主要用于治療髖關節疾病,包括繼發性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等疾病,并且可重建髖關節功能。但該手術方法預后效果不太理想,從而造成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1]。因此有效的術后護理措施,可減少并發癥發生。故本研究采取分階段護理方式進行預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130例2019年2月6日-2021年2月6日收治的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抽簽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65例。對照組男40例,女25例,年齡49~72歲,平均(62.57±5.29)歲;觀察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52~80歲,平均(65.88±6.0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叮囑患者進行相關體征檢查,病房定時消毒,保持空氣流通,并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避免感染發生。
觀察組:采用分階段護理方式。(1)成立分階段護理小組,其中包括醫生、護士、護士長等。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基本資料情況制定相對性的分階段護理方案;在手術前,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并給予疏導;同時向患者講解手術的流程以及術后護理操作方法,提升患者自信心和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2)患者手術結束返回病房后,觀察其足趾感覺恢復狀態,等到恢復正常后,引導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可有利于血液循環。保持病房溫度和濕度,及時清理垃圾以及排泄物,以防發生感染。
1.3 觀察指標[2]
(1)觀察兩組生活質量、髖關節功能評分情況。總分100,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優,髖關節功能越好。
(2)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總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3)統計兩組護理滿意度。總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 ±s)、計數資料行t檢驗、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髖關節功能、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髖關節功能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相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情況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觀察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護理滿意度相對比,觀察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具有疼痛輕、恢復快的特點。據調查,有一些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不太理想,且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高,因此需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方法,降低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發生。分階段護理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分為入院、術前、術后、出院四個階段進行護理;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該護理方法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配合依從性,改善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3]。此外本研究表明,觀察組髖關節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通過上述結論可得,分階段護理干預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康復速度快,減少焦慮、抑郁出現,提高生活質量和關節功能評分,臨床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分階段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關節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曉杰. 持續性護理干預對促進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 2019,14(14):183-184.
[2]郭艷霞. 腦卒中偏癱肢體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應用常規康復訓練方法聯合抗阻運動對偏癱肢體的護理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13(18):232-234.
[3]吳曉潔, 許雯倩.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效果及生存質量的作用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7(2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