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義
【摘要】新時代的教育改革后,初中語文教學發生很大的變化,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成為教師培養學生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成了教學過程中凸顯的一部分。因此,引導學生去學習掌握散文閱讀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核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閱讀;語言表達核心
一、當前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中,本人分析初中語文《背影》一課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會用很多時間去分析,文章中父親去買橘子的“探、攀、縮、爬”這幾個動詞。教師進行文章分析,并運用語言賞析本課內容訓練,指導了學生面對動詞進行分析的講解方法。從整篇文章看,兒子在文章中體現出對于父親的情感是非常復雜的,內心很感恩、很愧疚。文章中這么深沉的情感老師一定要把我教學方法,否則,文中深沉的情感會讓學生學習無味,那教學起來就沒有效果,一篇好文章就沒有真正體現出好的感情。
二、引導學生找對策
隨著現代散文教學的發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成了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了解“散文教學什么”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初中散文的分類,散文的特點等,根據散文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才能確定散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再確定正確的教學方法,這是本人在初中散文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本人就初中教學中散文的分類和切入點進行剖析。一是,記敘性散文。記敘性的散文中,整篇文章對人與事的描寫都是真實的。二是,抒情性散文。主要以抒發作者當時的感情,運用文章的形式主觀真實情感態度和生活激情表露出來。這種文章的寫法一般分為直接、間接抒情兩種形式。另外還有借景、托物言志等。所以,教師引導學生找準文章的抒情方式;這就是抒情性散文教學的切入點所在:根據作者當時社會現狀的情感線索分析讓學生學習中掌握時代背景;并且掌握文中關鍵語句,深入文中去體會不同時代抒發的感情。三是,議論性散文。由于初中新課標教材里的這類散文,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小,在此不作為重點分析。
散文在許多學者心里,透露的是作者內心的獨白,同時也是抒發作者的真實感受。其實,散文在作者心里主要體現的就是當時獨有的一種特征。散文的內容和形式,都是作者為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做出服務的。作者通過運用自己文學的審美眼光,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客觀的生活透露出作者的心情。所以,我們老師在散文教學教學中,把握作者的核心,就是解讀作者當時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當時社會背景下所表達的真情。
不管是哪個時代的存在,文學作品表現得都是作者所處當時社會的寫照。由于大部分作家所寫的都與當時社會和生活環境相關。體現出當時社會的很多現狀問題,因此,了解散文作品一定要先了解相關背景知識,通過散文背景了解才能更好的閱讀和鑒賞文章。同時,也是閱讀和鑒賞文章的最佳切入點。
三、提高學生閱讀的敏感性挖掘文章重點分析
根據教材,教師會整體把握教材文章,并對該掌握的文章關鍵語句進行品味。這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當時社會現狀下,表達的情感的一種策略。學生只有通過學習,品味語言在文章中的魅力所在,才能感悟到文章中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閱讀的敏感性,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更好的提升。從文章結構上看:很多文章開頭、結尾都起到引領全文,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從表達方式上看:文中運用抒情、議論的句子表達出來的當時情景會更為真實。從修辭上看:運用的手法都是根據內容不同和位置不同而定的。從而還將就語言準確、生動等。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深刻體會到文章中最真實的內容。
其實,有些語文教材中,一些語法也存在有不符合邏輯、違反現代語言規范的用詞現象。從表象看,這些語言看似矛盾,卻是作者為了烘托文章內容的有意為之,在文章中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同時隱藏著作者的心靈語言。老師正確引導學生抓住這一點分析,學生會感覺自己進入了童年時期的感覺。這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去領悟學習,這樣的效果會是非常好的。
本人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感知,閱讀這個部分,作為老師教學,一定要多去找好文章的導入點。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把握好了閱讀教學,就會讓學生考試拿高分,閱讀是學生拿高分的一大板塊。但是,要想真正上好閱讀教學,還需要學生的努力配合,只靠老師是不行的。學生必須平常多去看看課外書籍知識,豐富自己知識面,只有這樣,在閱讀時分析起來才不會吃力,光靠老師課堂講解哪些內容知識,學生要想考好成績難度太大了。其實,我們了解道德文章,很多時候是作者本來難以言說的內容讓我們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解釋和填補,讓學生去思考,把文中審美對象掌握得更完美。還有,很多作者在文中省略和淡化了一部分內容,這就是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通過學生學習,讓學生很好地走進作者社會時代要表現的內心世界,真正感悟到作者在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巨大影響,從而體會文中作者的情感世界。
綜述,閱讀教學不管是在哪個階段,都是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所在,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的研究閱讀方法,如何解決學生學習閱讀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想真正提高散文閱讀教學效率,最根本途徑就是教師自己先掌握內容,做好課前準備,提高教師自身解讀文本的能力,才能去培養好學生的閱讀。
參考文獻:
[1]杜潤青.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J].語文教學之友,2015(8).
[2]何克佐,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習動機的培養.《中華創新教育論壇》2007(3).
[3]唐高吉,我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一些認識.《中華創新教育論壇》2007(3).
[4]楊通知,田海洋.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特征與培養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