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楷
新課標的實施使大學所學知識與中小學教學實際有所脫節,而本文就是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新課標的特點和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進行了了解和分析,進一步提出培養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從而得出新課標下如何做好一名合格體育教師的結論。
1新課標的特點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要進一步加強
新課程改革將以往的教學大綱改為了課程標準,過去的教學大綱在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評價都有較嚴格的規定,教師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示。自新課標實施后,體育教師就可以只在課程目標的指導下,在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評價較開放的前提下來開展教學,課程資源的提出也讓教師感覺到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在豐富的素材資源和條件資源中加以選擇。這使得許多傳統體育教師感到體育教學失去依托和方向,無所適從。因為體育教學大綱讓很多體育教師所產生的照本宣科的慣性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消失,所以新形勢下的體育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和理解課程標準。
1.2對體育教材進行科學的加工
一種教材統一全中國的局面已經過去,教材的多樣化成為主流。多樣化的教材“給學生提供各種可能的組合,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如能力、需求、興趣、已有的知識基礎等)選取不同的組合以適應自身發展的需要”。在選擇教材上,我們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與以后的生活聯系起來。所以,體育教材還要選擇一些適合終身學習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重視教材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再次,體育教材結構要在橫向上保持協調,就要以學生發展的整體性、順序性、階段性、不均衡性為依據。值得體育教師注意的是體育課程標準要淡化運動技能技術的教學并不表示不要運動技術。因為體育課程標準的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載體”和“途徑”,而運動技能技術和運動技能技術教學就是這個“載體”和“途徑”。
1.3 創新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體育課堂教學的藍圖,體育課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事先緊湊有效的教學設計,新課程改革形式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三級管理方式使得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上可以考慮本地、本校的特色,目標統領課程的體系下,教學方法也可以多種多樣,值得體育教師注意的是,新課程對學生的學法提出了重視,這是以往課程改革所欠缺的。教學設計不能死板、過分程序化,創新應該成為新體育教學設計的一大特色。
1.4 增強課堂組織管理能力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就要擔當一個組織管理者的角色。尤其是在新課程實施中,這種能力顯得尤為突出,在一些新課程實施調查報告中得知,許多教師和學生反映現在的體育課堂較亂,“開放”的課堂變成了“散漫”的課堂。當前不少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程標準下的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作主、自己學習,以學生興趣為中心就讓他們上課時按照自己興趣“玩”。筆者認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思考怎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怎樣使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同時還不能忽視教師的決定性作用,課堂的開放不是無秩序,而是需要更穩定的秩序,學生的主體性學習、興趣學習應是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獨立。
1.5 科學的進行教學評價
實踐證明結果對過程有著指向作用,體育教師應該采用新的教學評價手段外,還不能拋棄結果性評價。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身體技能和體能、技術等在不同程度上確實有了一定的發展和提高,能真正激活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愛好。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的練習強度、練習密度和掌握技能技術的評價為主,同時注重對學生的態度、心理和行動的評價,使教學評價走上科學化軌道,促進學生健康的真正發展。
2 實施符合新課標特點的教學
2.1 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
首先,新體育課程標準首先強調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在教學內容上直接體現為要包含營養、安全、環境等全面的健康知識,還有在5個課程目標中除“運動參與”、“運動技能”之外,教師要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教學內容熟悉。其次,新課標在要求的目標上給教師創造、發展留有充分的空間,體育課程標準在各個年齡段都是“5個目標”和6個不同層次的水平目標要求。據有些體育教師反映,他們現在對教什么內容感到茫然,確定了目標但不知用什么教學內容來達成目標。再次,體育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師不過分追求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苛求技術動作的細節。這就讓習慣了技術教學的體育教師需要判斷什么是“不過分的運動技能、技術”和“不過分的運動技能、技術教學”。而在現實中,這是一個體育教師面臨最大的難題。
2.2 有效的課堂組織
體育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強調發展學生學習興趣和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要把握好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主體性的度。教師一方面要保證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一方面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目前,我國體育課程資源有限,許多學校體育教學無論在師資、場地器材、班級容量都無法滿足個別教學要求。這對體育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和發展學生的興趣帶來很大的難度。
2.3 多種多樣的教學評價手段
新體育課程標準力求教學評價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評價的狀態,強調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主張既評價最終成績,又評價學習過程和進步度,還有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最突出的變動是體育教師應采用定性評價,而定性評價的具體操作對習慣了定量評價的體育教師來說較難,態度、情意與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內容的定性評價很難具體量化的,因此教師對學習評價會陷入兩難選擇的境地,有時很難把握好對學生有好的學習態度卻又沒有好的體能、知識、技能技術情況的評價,據很多體育教師反映,現在有的學生抓住了沒有定量評價的漏洞而滋生懶惰的心理和行為。
3 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所改動
新課標的實施,不光改變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大學體育教師也要隨著變動,使培養的學生無論在職業道德、教學能力還是科研能力上都能夠符合一個新課標下體育教師的標準。
4 結論
新課標的頒布與推廣實施,加大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思想的活躍性和教學實踐的自主性,要做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就要充分理解新課標的標準。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客觀、靈活地對待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正確把握新課標的目標體系,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科學進行教學評價;要以快樂體育為主導,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堅實基礎。而我們也必須面對現在我們在教學上的缺陷,為解決這些不足努力尋求正確的方法對策,使大學中所學的知識同樣符合小學體育的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