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以及社會對于教育事業也越來越重視,我國課改也在緊隨時代的腳步不斷發生轉變,課改要求授課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文化理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階段進行歷史授課的過程中,歷史老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為了能夠讓孩子了解知道歷史的發展變化,同時需要讓學生能夠發散自己的問題思維,讓學生更加樂于學習。現階段我國初中時期的歷史授課沒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本篇文章通過分析現階段初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一些授課方法,希望能夠給歷史教師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教學途徑
引言:隨著新課改的轉變,要求我國初中階段的歷史授課需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及時發現歷史問題,勇敢提出,并且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進行探究,從而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也就意味著,及時教師進行授課時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能夠更加主動,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現階段很多歷史教師授課的過程中通常認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采用灌輸式授課方式,老師講什么學生就需要記什么。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學習效率,甚至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狀態,也斷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現階段需要重視學生的興趣,但是如何能夠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以下是本篇文章的一些意見。
1目前我國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觀念存在偏差
首先,因為傳統授課方式的根深蒂固,很多老師認為教育就是為了應對應試考試,認為成績是對學生學習效果最好的反饋,并且認為數理化才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對于歷史有的老師選擇忽略。這樣的授課也導致學生認為歷史學科并不重要,也沒有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同時孩子們在學校在家庭有著兩種教育方式,讓學生沒有具體的學習思路,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成績,限制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很多教師沒有通過多媒體進行授課而是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讓學生記憶理論知識卻忽略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1.2教學方式落后,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授課方式采用的是灌輸式教育,通常情況下是老師在課堂上講什么學生就在課堂下記什么,單調的授課方式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狀態,沒有學習的興趣,也讓孩子沒有求知的欲望。干燥的講解模式無法讓學生主動思考學習到的歷史問題,這樣的授課方法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與課改的要求并不吻合。
1.3課程體系設置不完善
由于傳統教育方式的根深蒂固,很多歷史課程在整個初中階段的占比并不科學,干燥乏味的學習方式無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也無法讓學生發散及時思維,也就導致學生沒有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轉變。同時有的學校不僅課程分配并不合理,教學設施也存在著落后的情況,教育設施的落后會降低學生對于歷史問題的理解,同時也很難完成教師的授課目標。
2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途徑
2.1樹立終身的學習理念
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需要重視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鋪路。新課改中也提出現階段的教育需要讓學生能夠勇敢提出問題,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提升自己的探究學習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學習模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手中現有的歷史資料尋找出自己困惑的地方,驗證自己心中的答案,這樣的授課方式也需要歷史教師不斷完善自己,補充自己的能力,讓老師與同學都能夠取得進步。
2.2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教師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擺脫單調乏味的環境束縛。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踴躍的思考問題,提升自己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老師應當能夠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建立打造好的師生關系。學生能夠大膽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能夠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同時歷史老師需要培養學生通過批判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勇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并且能夠通過資料對于自己的問題進行論證,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提升,讓孩子們能夠愛上歷史學習,并且學習到歷史人物的優秀品德,促進自己的進步,打下終身學習的鋪墊。
2.3設置障礙和疑惑引導學生
想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不僅應當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還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設置相應的障礙和疑惑,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各種方式探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初中階段的孩子存在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初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好奇心作為教學切入點進行授課。可以先在課堂引入的過程中設置一個問題,吸引學生探究,并且為學生提前做好鋪墊。隨著知識的深入,謎團一個個被解開,讓學生感受到滿足。同時在課堂中,歷史教師需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并且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及時查缺補漏發現自己的短板,并且通過資料的查閱,老師的引導,同學的幫助最后完成問題的解答。能夠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單調的授課方法只會讓學生逃避歷史學習,不會取得相應的進步,厭學的心理狀態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習效果適得其反。
結束語:總的來說,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以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為教學大綱,依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意識。歷史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能夠讓學生展開終身學習,并且轉變傳統灌輸式教育的授課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在玩中學,學中玩,不斷提升自己,發散自己的思維。這條道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這需要歷史教師進行授課過程中需要一定的耐心,并且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轉變授課方式。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都有所不同,面對基礎不好的學生歷史教師一定不要斥責學生,可以通過針對性的教學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突破自我取得進步。并且教室可以與孩子成為朋友,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積極的引導學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積極觀察每個學生的進步進行及時的夸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學校也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歷史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彥華.試析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吉林教育,2016(5).
[2]賈玉亭.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天津教育,2020(25).
[3]侯丙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0).
[4]方常榮.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東西南北:教育,2019(13):0325-0325.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第二中學? 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