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婧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呼吸訓練指導對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擇92例慢阻肺患者(2020.1~2021.4)并以其為樣本,以隨機數表法進行等分,對照組僅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則接受呼吸訓練指導,觀察患者以PEF為代表的肺功能指標并測評生活質量。結果:較對照組而言,實驗組PEF(5.49±0.82)、FVC(3.39±0.69)、FEV1(77.39±0.62)明顯更高而FeNO(18.04±8.29)明顯更低,t=9.653、7.338、8.149、8.285,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癥狀(83.12±2.16)、功能(83.43±2.09)、心理(82.71±2.29)、精神(82.66±2.32)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呼吸功能,其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升。
關鍵詞:呼吸訓練指導;慢阻肺;呼吸功能;生活質量
慢阻肺全稱慢性阻塞性肺病,其發病因素較為復雜,而吸煙則是公認的主要原因,患者因發生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而表現出咳嗽、咳痰、氣短、氣喘及胸悶等癥狀[1],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欲減退、精神癥狀甚至因感染而導致咳血,肺功能檢查是判斷其氣流受限情況的重要指標,而治療方案則需要依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藥物治療只能用于減輕癥狀并減少并發癥的產生,為此臨床也希望通過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來提高其生活質量并改善其健康狀態,為此本文基于對92例慢阻肺患者(2020.1-2021.4)的分組研究得到以下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病例總計92例,在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間在我院確診并接受治療,依據隨機數字表進行等分(n=46)處理,給予對照組以常規護理,實驗組則接受呼吸訓練指導,樣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分組后對其一般資料行統計與差異分析,對照組男女各23例,實驗組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齡在30至75歲間,求均值時對照組與實驗組分別為(39.8±2.7)歲、(44.2±2.3)歲,入院后經肺功能檢查并確診,患有重大器質性病變、精神疾病的患者及資料缺失、配合度低的患者不在此次研究范圍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慢阻肺治療,給予患者清潔護理等常規護理并配合氧療。
實驗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腹式呼吸訓練:調整患者至舒適體位并使其肢體處于放松狀態,兩臂自然下垂并將雙膝呈半屈狀置于前胸,經鼻慢慢吸氣時保持胸部不動,以致腹部微微隆起,吸氣后稍作暫停,從而使肺部能夠充分擴張,呼氣時應當以速度平穩而緩慢為主要原則,每日反復練習并控制練習時間。2.縮唇呼吸訓練:訓練時調整患者至坐位或臥位,以鼻子通氣時將嘴閉嚴,全力吸氣后憋氣兩分鐘,呼氣時將嘴部作吹口哨狀,從而確保氣體的緩慢呼出,盡可能將呼氣比控制在1:2左右,始終堅持深吸慢呼這一原則。3.運動體操訓練:引導患者做擴胸運動及體側運動,對患者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予以嚴格控制,觀察運動過程中其氣喘癥狀是否加重。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肺功能時以PEF(呼氣流量峰值)、FVC(用力肺活量)與FEV1(二者比值)及FeNO(呼氣一氧化氮)為主要指標[2],同時以癥狀、功能、心理及精神分量表得分反應其生活質量。
1.4統計學方法
以上觀察指標均屬計量數據( ),以SPSS 23.0做T檢驗后p<0.05時差異顯著。
2.結果
2.1肺功能
較對照組,實驗組PEF、FVC、FEV1顯著更高而FeNO更低。
2.2生活質量
實驗組癥狀、功能、心理及精神分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3討論
呼吸訓練指導指的是通過訓練的方式來確保患者呼吸道的通暢狀態,以提高其呼吸機功能、改善肺與支氣管組織血液代謝為根本目的[3],對加強氣體交換亦具有重要作用,這種訓練方法基于人體解剖與生理依據,不僅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同時對改善其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4]。
本次研究結果如下:實驗組PEF(5.49±0.82)、FVC(3.39±0.69)及FEV1(77.39±0.62)顯著高于對照組而FeNO(18.04±8.29)明顯更低,t=9.653、7.338、8.149、8.285,p<0.05;實驗組在癥狀(83.12±2.16)、功能(83.43±2.09)、心理(82.71±2.29)及精神(82.66±2.32)分量表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以上結果有效說明經呼吸訓練指導的慢阻肺患者其肺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均明顯更好。
綜上所述,呼吸訓練指導科學且系統,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可以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質量,對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蘇惠敏, 黃述娣, 梁永祥,等. 呼吸康復治療對急性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20, v.18;No.95(01):65-67.
[2]肖秋蓮. 呼吸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基層醫學論壇, 2020(24).
[3]賈尊, 賈嚴. 呼吸訓練對塵肺合并慢阻肺患者FEV1,FVC,MVV,生活質量的影響[J].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9, 035(007):111-112.
[4]馮曉存.延續性護理對慢阻肺患者的應用效果及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