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要:拼音教學是一年級學生面對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拼音學習對發展學生的語言、智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對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對拼音教學內容的掌握、拼音教學的方法、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反饋情況這四個維度,了解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發現其中的積極之處以及問題,針對我國小學階段拼音教學的這些問題展開探討,找出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以便更好地促進小學拼音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拼音教學;現狀;對策
一、調查背景和調查目的
由于新課程理念的逐漸深入和發展,對漢語拼音的編排也在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在教學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教學效果的不盡人意,“教了忘,忘了教”現象的不斷出現。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效果不盡理想。只有提供有效、科學、具體的指導,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了解教師拼音教學的現狀,發現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之處與不足,提出應對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為以后的語文課堂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調查對象
本調查調查對象是本市5所小學的語文老師,分別是本市A小學、B小學、C小學、D小學、E小學。
三、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現狀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現狀的調查結果
1.對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內容的掌握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有16.7%的教師對新課程標準中漢語拼音教學目標的要求能夠熟記,并且有充分的了解;有71.0%的教師對新課程標準中漢語拼音教學目標的要求大致了解,然而有12.3%的教師對新課程標準中漢語拼音教學目標的要求不太了解。
調查結果顯示,在小學拼音教學過程中,在把握課程的重難點上,有75.3%的教師能夠較好的把握,24.7%的教師能夠把握,但是把握程度不深。在重難點的把握上,教師的整體把握水平都比較高。在對拼音字母之間關系的整合問題中,僅僅有26.0%的教師能夠較好的整合他們之間的關系,明確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60.5%的教師能夠對拼音字母之間的關系進行整合,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13.5%的教師并沒有拼音字母之間關系整合的意識。
2.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方法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有100%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均會使用講授法,其次使用最多的就是練習法,大部分的教師會選擇講授法與談話法相結合,當然,也有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用到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相結合。
為了進一步探討教師在拼音教學過程中通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對一位有8年教齡的資深教師D老師進行訪談,以下是關于D教師的訪談記錄:
訪談者:在平時的拼音教學過程中,您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
教師D:講授法為主,一般會與談話法相結合。
訪談者:那您在教學中是怎樣具體運用這種方法的呢?
教師D:我主要以語言講授為主,有的時候會將漢語拼音以兒歌、小故事、口訣等方式來進行教學,那在這期間,有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是通過學生的回答創造出來的。
訪談者:我看您剛上完一節課,那能請您簡單說一下在實際的拼音教學中您是怎么運用的么?
教師D:可以啊,就比如說我剛剛講的內容是b、p、m、f的第一課時,在講授完字音后,會講授字形,對于字形的講解,我會選擇問答法,問學生這些拼音像什么,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所差別,但有的時候你可能得到意外的收獲,這就是通過學生自己創設出問題的答案,有利于加強學生記憶。
4. 語文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查結果
問題1: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互動性不強
問題2: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問題3:對于所學內容忘的快
問題4:兒童基礎參差不齊
教師M的訪談記錄
訪談者:您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存在什么問題呢?
教師M: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時間短,而且記憶不扎實,今天講完的內容,可能明天就忘了。
4.學生對拼音的掌握情況調查結果:很好的占17.9%,一般占37.5%,不理想的占44.6%。
訪談者:您認為在教授完一節新課后,學生的掌握情況如何?
教師Z:兩極分化有點明顯,會的學生掌握的很好,不會的學生就好像這節課沒上過一樣。
(二)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現狀調查結果的分析
1.教學內容安排缺乏合理性
在《課標》中,對階段目標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能準確地讀出聲母、韻母、聲調和音節的整體識別。能準確地拼讀學習音節,正確進行書寫教學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記憶漢語拼音字母表。然而在調查中仍有12.3%的教師對這一目標要求完全不了解,那么在這些教師進行拼音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知識點的把握以及所講授的內容程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2.教學方法機械,缺乏創新
目前教師在拼音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許多教師能夠通過一些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不再是以往的死記硬背,但是我們也需要重視并做到在講故事、做游戲的同時,將拼音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使拼音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3.教學反饋不及時,練習缺乏時效性
對于大多數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不會自己主動的向教師反應自己的學習情況,這就是教師缺乏及時的反饋,沒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在教師講授完一節漢語拼音之后,沒有及時、有效的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強化,或者僅僅是機械的抄寫作為鞏固的方法,這樣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對于所講內容記憶不深刻。
4.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小學拼音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同時也出現一個新問題就是教學內容與方法之間缺乏聯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欲望不高,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盡理想。
五、調查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對于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需要全面把握新課改中拼音教學的目標要求,根據這一要求,設計教學目標,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其次,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韻母、聲母分開來講,先講韻母,再講分母,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將聲母、韻母弄混,更加方便教學,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新教學方法
目前拼音教學仍以講授法為主,但與此同時也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適當的結合談話法、討論法,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狀態。還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學拼音,故事對小學生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能深深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小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及時反饋,積極評價
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在講授之前,教師心里應該明確哪些學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在講課的過程中需要觀察、注意這些學生的反應,并及時指導。發現學生發音存在問題的,需要立即進行指導改正。針對個別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課后練習,比如,在微信群里打卡,每天練習一定的發音;或者自己扮演小老師,向父母講一講今天學習的內容,加深印象。
在拼音教學中,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評價,例如,“你的聲音真洪亮啊!發音也很準確!”“你可真棒!” “老師相信你會讀的更好!”學生在受到這種鼓勵后,會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樣會更加有助于拼音教學的實施,有助于學生對拼音內容的掌握。
參考文獻:
[1]董淑紅.小學漢語拼音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學周刊,2016:30.
[2]董玲.淺談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現狀及對策[A].教育學報,2013,3(29).
[3]劉建民.小學拼音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15:129.
[4]李勤興.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潛在問題與策略研究[A].學周刊,2018,6(16).
[5]曹澄方.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情況調查與初步分析[J].學周刊,1989,5.
[6]胡秀清.淺議趣味拼音教學讓語文課堂更多彩[J].中旬刊:課堂內外,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