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侃
摘要:電網調度中心必須要確保科學有效的應用調度信息管理系統,借助于智能防誤技術的合理利用,對電網調度運行予以智能化管控,避免出現誤操作,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在如今智能電網發展越來越好,電網調度技術尤其是智能防誤技術的運用也將變得特別特別重要,我們要提升對其的重視程度,加強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對電網調度運行的智能防誤技術應用相關內容展開分析。
關鍵詞:電網;調度;運行;智能;防誤技術
1智能防誤體系
1.1集中式的體系結構
以往的電網調度運行系統在中樞位置設立一臺服務器,以其為中心設置其他外界輔助性設備作為集中式體系結構的主體,中樞服務器位于整個電網系統的各個位置收集電力信號,并實現對所有設備的監控及調度。受制于需要監測的電力設備低于廣泛且比較分散,要確保所有電力數據都接入中央服務器,難度是比較大的。
1.2集散式的體系結構
相比于集中式體系結構,集散式體系結構較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集散式體系結構主要為星形拓撲(多層次),主要運用在各個角落設置的電力監控裝置周圍的多臺直接數字控制裝置實現對電力設備的有效監控。在中央服務器設置管理樞紐,實現統一操作、統一顯示、統一輸出及有效控制等目的。集散式體系結構的優勢在于集中任務分散化,即把監控任務分配到每個角度,不僅有利于同時施工,還能夠降低施工風險。
1.3分布式網絡化的體系結構
近年來寬帶接入服務器系統,已由過去的集散式結構日益發展成為全分布式網絡化結構,組織、生產和管理模式都有所創新,其每處點位均為智能儀表或設備,可以快速、靈活地組織和利用雙向數字信號,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形成了一種面向群體協同工作并支持開放集成性的系統。
2智能防誤技術的功能
智能防誤系統能夠準確記錄調度作業流程,形成調度日志,以便于調度作業人員進行查找分析。繼電保護裝置和自動化裝置都是電網調度系統的重要環節,應當積極應用智能防誤技術予以處理。一般來說操作有運行和停止、高頻保護與信號、跳閘與停用這三種不同模式,因此必須要結合具體的運行模式來靈活設置保護名稱和具體工作狀態,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實現精細化防誤的目標。錯誤操作導致變電站或者母線失壓的情況,智能防誤系統也能夠第一時間給出警報。系統內的電氣設備參數也能夠進行調整,記錄中的操作內容、時間和人員都能夠直接進行查詢。操作票系統能夠對票務實時統計,同時可以實現模糊查找。輔助功能一般是對故障與系統異常情況進行報警,或者發出動態提醒,以便于作業人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故障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智能防誤技術的應用
3.1總技術方案設計
從變電站的開關裝置開始,首先部署開關設備的防誤系統,然后布置驗電和地線。變電站內少部分地點參照站內裝置的實時工況實現了驗電防誤及接地線管理,并保持與防誤系統的通信。實現了防誤范圍從變電站向輸電線路和配電設備及配電線路延伸;實現了防誤技術從變電運行技術向調度、變電檢修、線路檢修技術延伸;實現了從現場實時防誤管理向超前防誤管理延伸防誤管理方式;實現了從單方面的防誤操作技術向基于網絡的全網一體化交互式防誤操作技術延伸。全網設備的防誤均納入調控一體化管理系統,不僅包括變電站內開關設備、解鎖鑰匙、臨時接地線的防誤管理,對出線驗電、壓板、檢修、紅線設備及多種門控的可視化防誤操作,還能滿足輸電線路及配網防誤。通過通信系統將輸電、配網及變電站的防誤有效聯動,建立輸電與變電、變電與配電之間的防誤配合和邏輯聯鎖。從發現設備缺陷和辦理工作票流程著手,確保全流程誤操作管理。
3.2各級防誤操作技術方案
設備缺陷消除和定期設備檢修的操作占所有操作的95%以上,控制了設備缺陷和定期維護的操作安全、工作安全,從而達到電網調度運行的智能化防誤,實現防誤操作目的。設備缺陷在填報環節通過設備數據庫內的數據庫設定為待檢修設備;應檢修的設備還包括設備數據庫內定期檢修的設備和維護期即將屆滿的設備。機組運行期間消缺計劃必須參照缺陷性質進行,工作票、操作票的填寫的設備中包括需檢修消缺設備,找到需檢修消缺設備方可提出檢修申請,經過這一操作就可以最大范圍內降低工作票流程的誤操作風險。調度中心接收到維修申請后,按照設備數據庫內規定的標準和流程進行審核通過批準手續,不至產生歧義。根據檢修作業工作票制度,設備運維人員依據已審核通過的檢修申請辦理此設備正常的工作票,運行操作人員或值班員收到操作預令后應根據已審核通過檢修操作的設備找到此設備并填寫作票,復誦無誤后在簽名處填入發令人姓名,防止出現開票錯誤。
調度人員開票時應在計算機平臺上進行,開票前注意觀察計算機系統邏輯行為是否正常,如出現不正常現象及時糾正。檢查各待調度設備的實時位置和規則。如有違反位置和規則的情況不予向下發布指令并及時提醒。監測線路兩側的開關、刀閘位置是否存在帶電掛地線情況,根據負荷情況判斷是否有誤拉線路情況,識別違反30度差合環等情況。現場操作人員在進行填寫操作票以及操作環節時應根據批準的檢修計劃、調度、指令、設備比對等情況不斷比對對著及設備狀態,以實現現場操作的安全。在實際運維工作中,必須將全部操作項目實施結束以后,工作許可人才能依據設備實際地點點擊設備檢查狀態,最大限度杜絕了帶電許可工作。
3.3各個環節中防誤點功能
3.3.1防止誤拉合開關功能
工作的設備檢修工作票填寫與電力調度設備檢修流程的比較判斷設備是否正確;將設備(大、中、小)檢修與設備檔案管理環節填寫環節相關聯,形成可以操作的設備;填寫操作票時,要對照一次系統模擬板進行,比對開關及負荷運行情況;通過鎖具電氣編碼鎖和機械編碼鎖等方面的規則和手段來比對有無閉鎖信號。
3.3.2防止誤入帶電間隔功能
工作的設備檢修工作票填寫與電力調度設備檢修流程的比較判斷設備是否正確;在帶電顯示裝置內安裝驗電鎖,驗電鎖接入帶電顯示裝置相應的繼電器接點;現場網門輔助接點在系統圖上展示、接通事故總音響和光字牌回路;主動監測對側開關及帶電顯示設備的位置。
3.3.3防帶地線合閘功能
工作的設備檢修工作票填寫與電力調度設備檢修流程的比較判斷設備是否正確;變電站內應用新型微機五防裝置,如機械掛鎖等;刀閘機構上安裝機械閉鎖點,實現接地刀閘防誤閉鎖功能;開關合閘前自動檢測對側接地線及接地刀閘運行情況。
4結語
電網調度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內容比較多,工作人員使用人工方式檢測系統中出現的故障問題,準確性不高,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嚴重影響電網的運行,針對此種現象,可以使用智能監控以及防誤技術應用在電網調度過程中,能夠自動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并且對出現的故障信息進行分析。總之,在電網運行過程中,為確保調度管理的可靠性和經濟性,應該將智能防誤系統貫穿自整個調度業務流程,創新功能模塊和體系結構設計,通過對容易誤操作的風險點進行分析和預防,將傳統防誤方式向智能化、集中化、遠程化及自動化方式轉型。
參考文獻:
[1]黨世紅.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的遠方操作安全防誤技術[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9,37(06):119+121.
[2]袁少偉,馬龍,張貝,馬濤.基于電網風險識別的智能調度防誤系統研究[J].電子世界,2019(0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