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大學生進行法治素養教育具有深遠意義。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針對當前法治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高??梢酝ㄟ^增強對大學生法治素養教育的重視;合理設置法治素養教育內容;豐富法治素養教育形式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素養教育。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素養教育;對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素養教育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素養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法治中國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法治素養成為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在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素養教育具有深遠意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法治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治素養教育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和輔導員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但高等學校中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并非法學專業,導致教師在授課時對法學專業知識的講授較淺顯,比如只講解法律規定了哪些內容,但對法律規定背后的法學理論和它所體現的法治精神并沒有進行深入講解。輔導員在開展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時,面對的工作內容是多方面的,導致輔導員在法治素養教育方面的時間投入和精力投入不充分,重視度不夠。有的高校雖開設了與法治素養教育相關的法學選修課,但因教學內容不系統,加之學生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本就不如專業課和必修課,也沒有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對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沒有開設單獨的法學課程對其進行法治素養教育,只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第六章向學生講授法學知識,內容較為廣泛、基礎,不利于學生對法學專業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影響了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和提升。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素養教育的內容存在缺陷
目前我國的法治素養教育設置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教學內容受限,教材中大多是對法學專業知識的簡單羅列,用一個章節的內容要盡可能包括法學專業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內容,因涵蓋內容較為廣泛,導致教學內容深度不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因課時的限制,又無法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展和深層次的講解,學生對法學專業知識背后的法學理論、法律本質,以及所體現的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治精神等精髓無從了解,影響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治體系和法治道路等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由于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并非法學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沒有及時更新,沒有與當下法律熱點事件相關聯的缺陷。在法治素養教育的內容方面,更多還是基礎知識的傳授,缺少案例,導致理論與實踐沒有聯系,學生學習法學專業知識時可能會感到抽象、不易理解。與此同時,法治素養教育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和學習生活聯系不緊密,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主動性不高。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素養教育的形式存在缺陷
當前高校對學生進行法治素養教育主要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講授,教育形式過于單一,組織相關實踐活動的次數較少、效果不明顯,致使法治素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脫節,大學生難以感受法律的價值和重要性。這種以灌輸為主的教育形式降低了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導致大學生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和提高。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素養教育的對策
(一)增強對大學生法治素養教育的重視
由于缺乏法治素養,大學生違法違紀現象和危害自身安全的情況時有發生,如考試作弊、剽竊論文、打架斗毆、誤入傳銷組織、身陷非法校園貸、參與網絡詐騙等,對學生個人、法治校園建設、社會秩序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都產生了不良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痹谶@當中,“使得廣大大學生可以擁有較高的法治素養、樹立起堅定的法治觀念”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1]高校應當切實增強對大學生法治素養教育的重視。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素養教育的地位,把法治教育課程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獨立出來,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大法治教育的比重,豐富法治素養教育的教學內容。增加與大學生專業或學習生活緊密聯系的法學專業選修課,比如在醫學院校,可以增加“衛生法”、“勞動法”等法學專業選修課,提高大學生對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拓寬法治素養教育內容的廣度,關注法律規定所體現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以及相關的法學理論,加深對法學專業知識的理解。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加大對大學生的法治素養教育力度,扎實自身法學理論功底,幫助學生提升法治素養。
(二)合理設置法治素養教育內容
在法治素養教育內容方面,要對法律知識進行深度和詳細的解讀,增加相關法學理論、法治觀念和法律精神等內容的講解。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法治素養教育內容,結合當前法律熱點事件進行案例教學。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增加相應法治素養教育內容,比如在醫學院校,可以增加“衛生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等教育內容,為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做準備;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可以增加“勞動法”、“合同法”等法治素養教育內容,為學生就業、簽訂勞動合同等提供幫助,提高大學生對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增強法治素養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時,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法治素養。
(三)豐富法治素養教育形式
在法治素養教育形式方面,積極開展案例教學,將法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用實際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法律知識。組織法治實踐活動,如通過法律社團、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法治調研、法律宣傳活動等給學生提供將法律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渠道;組織學生收看法治節目、到法院旁聽案件,邀請知名律師、法學家舉辦講座,講解典型案例,幫助學生培育法治信仰,切身感受法律知識能夠解決實際法律問題,進而在實踐中接受法治素養教育,養成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習慣。落實依法治校,推進法治校園建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參與到學校事務的管理中來,建立公正、民主的校園秩序,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素養教育。加強法治宣傳,運用校園廣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宣傳法治文化,營造校園法治文化環境,積極培育和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邢鋮,季子非,馮玉芝.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實效性的網絡路徑[J].文教資料,2018(30).
作者簡介:
李奕瀟(1993—),女,漢族,河南臨潁人,助教,碩士研究生,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