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紅云
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成為國家高度重視的工作,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太極拳,借助廣泛流傳的健身武術,通過形象的動作揭示陰陽圖、太極生兩儀、五行規律等學說內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太極拳文化具備的教育價值,向學生傳輸易理的中正和諧之道,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愛上民族文化。
傳統文化成為我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幫助大眾重拾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但是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內容難以使用現代觀念理解與內化,比如太極易理,很多高校宣傳傳統文化會因為其中包含過多難以通俗理解的哲理,導致傳統文化中的價值難以被大眾發現,鑒于青少年于傳統文化方面掌握不足,無法吸取傳統文化精髓培養自身的品德與涵養,本文提出使用太極拳展示深奧的太極易理,從動作中感受陰陽互化的奧秘。
1 通過太極拳動作引出易理陰陽學說
《易傳》使用文言文編撰,與現代語言存在巨大的差異,對于其中諸如“太極生兩儀”等話語,雖然很多學生熟悉這句話,但是并不了解語句背后的含義,為了解決語言對易理陰陽學說傳播造成的影響,高校需要使用太極拳進行形象化教學,將文字內容轉變成動作,幫助廣大青年學生理解易理。
1.1 陰陽圖
太極陰陽圖因為圖形的獨特表征(類似魚形),同時圖片使用黑白兩種色調表示,所以太極陰陽圖又被稱為太極陰陽魚。觀察圖片發現內部的陰魚與陽魚相互連接,雙方的魚頭中包含著對方的一點,雙方的尾部又與對方的尾部相互連接,暗含陰陽運轉的機理,在一方強大的時候另一方衰弱,在另一方強盛的時候情形又會調轉,陰盛而陽衰,否極而泰來。太極陰陽圖通過陰陽互換,向大家展示了太極兩儀的運轉規律,陰陽兩者的總量相同,陰陽變化成為易理的基石。太極拳包含陰陽互換的原理,從野馬分鬃一直到后面攬雀尾等動作,均是在仰掌(陽)與俯掌(陰)之間切換,在雙手擺動招式的過程中將圓分成兩部分,恰似太極陰陽圖中的陰魚與陽魚。通過太極拳讓學生理解無極而生,分合互化為事物發展的常理,勸導學生保持平和的心態,擁有和諧發展的觀念,利用太極拳的寓理開展教育,讓學生形成以和諧為主題的人生觀念。
1.2 太極生兩儀
太極生兩儀大致含義為事物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出發,在正反兩個方面相互轉化,在太極拳的動作中可以發現太極生兩儀的影子,太極拳招式連綿不絕,動作節節相扣,在意念的引導下使得動作行云流水。太極拳從預備的姿勢一直在套招結束均是如此,野馬分鬃雙手在空中起承轉合虛空抱圓,此時的動作也象征著混沌時期,陰與陽尚未分離,接著白鶴亮翅等動作雙手開始變化,而手部動作恰似陰陽圖,將整個圓分成兩個部分,與太極生兩儀理念不謀而合。從動作中引導學生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使用理念比喻傳統美德,積極的傳播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形成傳統美德,讓學生在成長期間不斷深化自身涵養。
立德樹人已經成為現代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在青少年大學生培養教育期間,利用太極生兩儀的理念,將傳統文化灌注雜太極拳中,在學生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進行引導,讓學生從陰陽中發現“和諧之道、中正之理”,規范自身的言行,通過操練太極拳修身養性,并發揮傳統美德在導引教育方面的價值,優化學生思想品德培育教育的效果。
1.3 五行規律
太極拳動作暗合我國的五行,懸提腳的行轉可以讓身體呈現出“退步、進步、右盼、左望、中定”的身勢,這我“火、水、金、木、土”相呼應,在退步、進步、右盼、左望、中定等身勢變化的同時完成虛實交替,讓動作可以形成一個循環,實腳與虛腳相互交替,太極拳的拳術與陰陽相合,印證五行統一于陰陽的說法。太極拳動作和宇宙相對運動相呼應,在陰陽中交替與循環,在五行相生相克下孕育世界萬物??梢詫⑽逍谢?、水、金、木、土與高校不同等級的學生相對應“優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合格”這五個類別,不同類別相互轉換、相輔相成。在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以樹德育人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通過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以及良好的人文修養。
2 借助太極拳文化向學生傳輸中正和諧之道的策略
2.1 彰顯我國傳統美德
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高校需要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積極地挖掘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利用先輩流傳的道德遺產,讓學生借助傳統美德并從傳統美德中吸收養分,結合新時代發展進行創新,完成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內部擁有很多儒道學說,這些在育人方面擁有良好的作用效果。采用引導的方式挖掘傳統美德修養的教育價值,整理、總結相關內容,并將其應用在高校教育中,促使我國青年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
2.2 導入陰陽平衡理論
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人才戰略,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關注專業課程教學同時,樹立育德樹人的育德教學目標,將太極拳作為德育教育的輔助手段,導入陰陽平衡理論,解決學生當下心理缺失,社會公德與法制觀念淡化的問題。
目前,很多青年大學生因為沒有豐富的社會經歷,同時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事物,致使大部分青年大學生抗擊打能力弱,做事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使用太極拳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太極拳對習練者有較高的要求,學生操練野馬分鬃、白鶴亮翅等動作時,必須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按照動作規范要求做動作,在意念的操控下出拳、變化下盤動作,太極拳是一種動靜兼備的武術,在陰陽互換的同時還能維持平衡。通過太極拳可以讓學生沉下心進行深度思考,教師引出太極拳包含的陰陽平衡、五行等理論,讓學生可以從陰陽平衡的維度正確認識和諧之道。
2.3 積極宣傳太極文化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下,當代青年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以新媒體為主,在網絡平臺中學生可以接觸各類信息,但是由于互聯網平臺無法篩選信息,所以難以保證學生不會在此過程中受到不良文化的誘導,產生錯誤的觀念,左右學生的日常行為。此外,大學生處于叛逆階段,同時學生遠離父母不受控制,一旦在此階段形成錯誤的觀念以及不良言行,將會影響學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因此,高校積極地落實德育教育,借助太極拳與其含有的文化,在講解不偏不倚、虛領頂勁等動作要點時,將其與為人處世有機的關聯在以此,通過太極拳宣傳拳術文化,在寓理施教的過程中,規范學生的言行與思想,讓學生將太極拳規范身姿的要求應用在日常言行中,促使學生逐漸形成立身中正的觀念,由此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發展觀。
3 太極拳教學需要注意的事項
3.1 教學觀念
教師利用太極拳開展立身中正、和諧之道等教育工作時,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從動作教學逐漸掌握太極拳的內核思想。教師還可以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太極拳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可以通過影音資源加深對太極拳的了解,引導學生逐漸從動作關注太極拳陰陽互動變化等原理。教師還可以建立班級群,在課余時間通過學習群進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開展和諧之道等教育工作,提高太極拳教學質量。
3.2 教學課時
太極拳教學應該合理應用課程教學時間,使用一個學期時間向學生細致的分析太極拳內容,在余下學期課程教學中抽出時間,以身體練習的方式開展活動,增加學生對太極拳動作的熟悉程度,為和諧之道等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石。
4 結語
太極拳不僅是我國武術界遺留的瑰寶,因為拳術內部蘊含大量儒道理念,因此可以將太極拳作為育人的良好抓手,挖掘太極拳立身中正、友好和諧等理念,將其作為學生品德培育的工具。借助太極拳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促使學生理解陰陽、五行等復雜的學說,在操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讓學生細品其中的中正之理,發現陰陽互動蘊含的哲理,挖掘這些寶貴的文化元素,開展青年大學生和諧之道教育工作,提高當代大學生德育水平。
(作者單位:深圳市體工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