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都投身進入自主創業的隊伍中,然而由于大學生缺乏豐富的閱歷,導致他們的創業之路布滿荊棘。在這個背景下,筆者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行為進行了調查,通過分析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現狀和問題,提出了帶領學生走出創業困境的對策。
1 引言
隨著近幾年來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的在校人數也猛然增加。雖然國家每年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但依舊無法解決所有畢業大學生的就業需求。因此,為了緩解學生就業困難的難題,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并對此在政策層面給予了眾多支持。為了能夠提升高校學子創新創業成功率,筆者選取了醫學院校的體育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以及訪談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抽樣調查了200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情況。
2 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2.1 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比較匱乏
問卷對學生的創業動機來源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的學生具有主動創業的意識,而88%的學生依舊會選擇傳統的方式進行就業。通過對選擇傳統就業方式的學生進行訪談,他們普遍表示,作為體育專業的學生,他們不具備較強的文化底子,相對于創業來說,找工作就業的方式更加容易。以上信息充分反映了當前體育大學生群體還沒有形成以創業改變就業的主觀意識,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比較匱乏。
2.2 學生不了解國家對創新創業的政策
近幾年來,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通過調查后,發現大學生對這些政策并不了解。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當前國家所推出的創業利好政策,獲取創業政策的渠道也比較單一。通過訪談,很多學生表示,自己在學校只注重培養自己的體育專業技能,沒有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只能通過學校了解到相關的創業政策,而對其他學校沒有通知到位的政策信息并不了解。
2.3 學生選擇創新創業的領域比較單一
通常來說,學生會在進行創新創業時,根據自身的專業選擇創業的項目,也有一部分學生會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等選擇創業項目。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創業項目領域選擇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醫學院校體育專業的學生都會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產業進行創業,其次選擇其他三種類別進行創業的人數相差不大。
3 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1 創業認知喚醒不足
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很多大學生都沒有進行創業的想法,部分學生的創業想法也是被動產生的。學生沒有將創業認知進行充分的喚醒,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對創業不感興趣以及在創業時不夠積極等現象。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學校往往忽略了對他們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因此學生的創業認知不能得到有效激發,如果學校能夠激發體育生的創業認知,那么他們就更容易在創業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3.2 沒有將創新創業與實際相結合
體育專業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結合實際。由于體育生受到自身文化素養的影響,他們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這類學生的創業意愿無法與創業信息進行匹配。而且,由于學生缺乏專業的創業知識,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中也常常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不僅如此,體育生沒有清楚的認識到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或者對困難沒有進行準確的估算,導致他們對創業具有放松心理和恐懼心理。
3.3 創業認知和創業行為沒有進行結合
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創業的夢想,但是真正付出了創業行動的學生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都是由于學生沒有將創業認知創業行為進行結合。雖然學生懷揣創業的夢想,但由于他們在創業時總是缺乏耐心,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中去,因此創業也就無疾而終了。還有部分體育生在沒有準備充足的情況下就盲目進行創業,在創業中期遇到困難后便選擇了放棄。
4 提升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建議
4.1 學生個人方面
學生作為創業的主體,其自身是否能夠堅持學習決定了創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作為體育專業的學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改正不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創業信息與創業政策,并對自己創業的優劣勢進行合理的判斷,建完善的創業認知。
4.2 學校教育方面
體育專業的學生對于比較簡單、直接的信息更容易接受,因此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要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效結合,要對創業教育地內容和形式進行豐富,讓學生能夠對創業教育產生興趣,同時學校也需要增加學生創業的實踐機會,例如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讓更多體育專業的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創業的環境和氛圍,從而主動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去。
課題:醫學院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研究;編號:NCTY20B11? 南充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作者單位:川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