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晴
摘要:助學系統指的是語文教材中能夠引導老師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自學能力的一部分內容。文章就是從統編語文教材的助學系統的內容、特色出發,來探討教師該如何利用助讀系統進行有效教學。助學系統自然是以“助學”為核心,是圍繞教材選文內容而展開延伸的具有輔助性質的內容,不僅對教師教學有引導作用,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教材發展都有正面的意義。
關鍵詞:助學系統 ?提示語 ??注釋 ?特點 ??教學
統編語文教材的助學系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助力工具, 能幫助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目標,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以幫助學生更有目的性地學, 也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方向性地教。
一、統編語文教材助學系統的內容
(一)提示語
提示語指的是在教材中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內容和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理解的具有提示意味材料。助學系統中的提示語主可按照課型分為兩類,包括教讀課文的課前預習,自讀課文的旁批以及閱讀提示,還有每個單元前面的導語。老師可以根據單元導語從宏觀上把握單元的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課文插圖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插圖出現的頻率較高,是教師和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一個重要憑借。與之前的教材相比統編本的插圖的顏色更為單一,大部分都是黑白圖片,且人像和山水畫占多數。這些課文里的插圖往往都與課文內容聯系相關密,學習課文時結合插圖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而且還能夠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注釋
統編教材的注釋分為腳注和旁注,腳注使用的更為廣泛,而在詩歌中通常會用到旁注,因為詩歌一般篇幅都比較小,相反注釋的內容占據的篇幅會更大,所以使用旁注不僅方便查閱還能夠讓頁面看起來更加整齊美觀。注釋的內容無外乎對作者的介紹,指明文章的出處,或是對一些字詞的解釋,這些注釋通常細致準確,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自檢。
(四)補充資料
補充資料一般都出現在課文的練習題之后,包括讀讀寫寫和知識補白。讀讀寫寫也就是課后的一些生難字或詞語,這些字詞全部都在田字格里,有利于學生規范書寫和提升審美。知識補白一般都是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一些修辭、語法知識或者其他的一些程序性知識,知識補白內容的編排不是隨意的,而是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和邏輯性的,常常與課前提示或課文內容相照應。
二、統編語文教材助學系統的特點
(一)提示語之間聯系緊密
溫儒敏先生在介紹教材的總體特色是說道“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所以說整體與統一是統編教材最顯著的特點,尤其是助讀系統的提示語的各要素更是緊密聯系的整體。
以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明確提出本單元的重點是“學習略讀,通過精讀了解某一類文章特點和推而廣之,略讀側重觀其大略,確定閱讀重點后,其他部分的文字則可以快速閱讀,并且注意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于是在《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課的課前預習中提到了“略讀課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在《驛路梨花》的課前預習也提到了“先略讀課文,大致注意寫了那些人物后再細讀課文”,在本篇課文的積累拓展中也提到“對于公德這個概念有什么想法”。甚至在本單元的自讀課文的旁批中也指出了那些地方是具體論述應該細讀,那些地方可以略讀。從這個單元課文的助學系統的設置來看,從單元導語到單元內每一篇課文的課前提示到積累拓展都是圍繞著“略讀”來進行的,體現了提示語之間聯系的緊密。
(二)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劃分明確
統編語文教材將課文明確劃分為了教讀與自讀兩種類型,不同類型的課文的助讀系統的內容與模式也有所區別有。教讀課文的助學系統有課前預習、課后的讀讀寫寫、文尾的知識補白、還有一些插圖和注釋。“教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讀書的興味。”但這并不代表學生不用主動思考,助學系統通過一些要素其實也對學生提出來具體的目標要求。自讀課文的助學系統的亮點在于旁批和閱讀提示。旁批和閱讀提示有明確的分工,旁批貫穿課文始終能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給予啟發和引導,閱讀提示處于文尾相當于是對課文的總體的概括,往往還會拋出一個有關課文的重點問題讓學生反思,更有利于貫徹課標中的“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這兩篇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是教讀課文,可以先由老師先帶領學生品味和揣摩語言,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讀課文《雨的四季》的學習。自讀課文的旁批有兩種,一種是評點性質的,一種是提問形式的,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啟發。這種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相互配合的形式,既可以為教師的教提供明確的要求與指導,又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三、 教師如何利用助學系統的進行閱讀教學
(一)從單元導語出發制定教學目標
單元導語是寫在每個單元課文之前,對整個單元起總領作用的文字。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關注單元目標的整體性,自讀課文教學目標的確定可以以單元導語和教讀課文的目標為依據。單元導語其實就能夠指明中本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但是教師在運用上要注意把它分解到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中,通常教讀課文目標設定的難度要大于自讀課文,教讀課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更適合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而自讀課文主要是學生通過教師對教讀課文的指導自己進行閱讀實踐。
以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語為例,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品讀小說語言藝術手法。教讀課文《孔乙己》的教學目標應該側重于教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自讀課文《溜索》的教學目標就應該側重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去進行比較閱讀。
(2)從旁批和閱讀提示出發進行引導教學
旁批和閱讀提示是專門為自讀課文設定的,一個是對學生的隨文引導,一個是在文尾的總結性的引導文字。溫儒敏先生強調“自讀課文設計最引人矚目的是旁批,還有閱讀提示。”教師再進行自讀課文的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兩個工具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培養學生們利用助學系統來進行自學。
以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自讀課文《無言之美》為例,《無言之美》的閱讀提示中寫到:“作者以文學、音樂等各類藝術作品為例,分析無言之美,最后歸納出自己的觀點”,就已經提示了學生該如何來解讀這篇文章,老師可以根據閱讀提示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一步步歸納出作者的寫作層次。在旁批中也提到“不妨找來雕刻《拉奧孔》的圖片,仔細體會雕刻的無言之美”也能夠給老師啟發,老師可以在學完課文后讓學生課下去搜集一些藝術作品讓學生去體會其中“含蓄不露”的美,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把在文章中學到的文藝欣賞的方法,遷移到自己的實踐中,這也就是陳恒舒所謂的“自讀,要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
(三)利用補白完善知識體系
閻立欽教授曾說道助學系統是教材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統編教材的補白內容雖然豐富多樣,但是在分布上稍微有些雜亂。從七年級到九年級補白的內容從簡單的修辭與實詞,比如比喻和比擬,名次數詞和量詞到稍微復雜的虛詞與短語,再到單句和復句并不是按照規律依次排列的。又因為在每個年級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的難易程度有所不同,所以老師需要整理這些課后補白然后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在每一階段應該給學生補充的知識或者延伸那些內容。
比如七年級上冊的課后補白有介詞、連詞、嘆詞和擬聲詞、助詞、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等等,分布得比較雜亂,這就需要教師對此進行整理,進步劃分實詞、虛詞和短語,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不同的任務,幫助學生們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搭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結語
助讀系統是老師教學的憑借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大工具根我們只有更加深入研究統編語文教材的助讀系統,并將其更好的與日常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合肥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