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教學改革政策不斷深入,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師在教學中想要完成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首先便是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以學生朗讀能力為基礎,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朗讀能力的提升,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更深層次理解,并且能夠培養出學生的語言交流互動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也會同步得到提升。本文就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問題;優化策略
一、引言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教師要轉變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應試知識教學,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教學并不注重,對此,教師要將教材知識傳授與朗讀教學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學生通過朗讀,掌握文章內容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朗讀中對于學生的情感引導程度不足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學習能力并未進行了解,在教學中也更加著重于生詞及文章內容的講解,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往往是了解即可,僅僅是通過重點句子的講述幫助學生完成表達方式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難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完成文章中內涵的教學,學生在學習中也較難通過自身的思想與文章中表達的內容進行互動,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受到的能力培養及知識熏陶相對較差。
(二)學生對于朗讀教學沒有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對朗讀的態度及認知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主觀上認定朗讀是教師對學生下達的任務,在朗讀中學生的重點思考內容,則是文章中字詞的正確發音及斷句,學生雖參與其中但仍是相對被動地完成學習。究其原因,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的支撐,僅僅是通過完成任務的方式,進行教學的參與,積極性相對較低,嚴重影響課堂朗讀的效果。
(三)用于朗讀教學的時間有限
在課堂中對學生朗讀能力進行培養,需要教師及學生長期地堅持和努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因課堂時長的限制,教師往往會通過較為簡單的方式讓學生完成朗讀,學生在朗讀中難以針對文章進行充分的思考和理解,僅僅通過對文字的發音及斷句完成朗讀,這種方式教學效果較差,且學生朗讀能力極容易陷入錯誤的發展方向。
三、語文朗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加強對于學生朗讀中的情感體驗引導
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通過引導學生情感代入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個性化的朗讀方式。舉例來說,在教材《十五夜望月》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帶來十五月圓的夜晚的場景展示,首先將教室窗簾拉上,用一部小型探照燈模仿月光灑在庭院中,然后準備一些圖片,如鵲鴉、桂花樹等掛在教室中,營造詩中的場景來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思鄉之情,提升學生的朗讀情感,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和思考課文中使用的修詞方式和文章內涵。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去朗讀這篇古詩,引導學生把閱讀課文時產生的情感融入到朗讀訓練中。學生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帶著豐富的情感去朗讀讀出自己心中對課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去詮釋這篇文章,這種朗讀會更加富有情感和活力。語文朗讀教學設計應符合學生的情感導向,促使學生們完全地投入到課堂之中,讓孩子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讓學生通過大聲的朗讀在文化的天空里翩翩起舞。
(二)強化學生對于朗讀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朗讀興趣,保證學生能夠在朗讀中完成文章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表里的生物》這一課時,便可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通過影音播放的方式為學生進行良好氛圍的構建。教師可以把各種各樣的昆蟲發出的聲音活靈活現帶到學生耳邊,讓學生猜一猜,都是什么昆蟲發出的聲音。學生通過聽聲音的方式,引發了對課文內容的好奇,不僅能夠完成自身朗讀能力的良好發揮,還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朗讀模式,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思考,剛才都聽到了什么聲音,跟課文描寫的是否一樣,避免學生因敷衍了事造成朗讀效果的降低。在朗讀中帶著自己的熱情和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夠充分完成自身思維的代入,積極參與到朗讀教學中進行自身能力的良好提升。
(三)增加朗讀教學活動設計
語文朗讀中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其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都不相同,教學參與度就是非常需要教師去重點關注的,延伸到課堂教學來說,如果教師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差別,只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課堂效率卻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一些學生可能對教學內容非常喜歡,就會踴躍的參加,而另一些學生因為不感興趣,可能會在朗讀過程中出現溜號的現象。因此,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每個學生都能進行良好的朗讀鍛煉,提升自身的素質。舉例來說,在六年級《古代詩詞朗誦》的單元中,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小小的課堂朗誦比賽。學生誦讀的詩詞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詩詞作為練習的素材。然后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朗誦表演,看一看哪一位同學讀的最好。這樣做既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又可以保障全班同學都能參與到經典誦讀的活動中,并且通過競賽的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讓學生更加努力地去練習語文朗讀,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四、結束語
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學生學習中必備的能力,也是學生未來學習及發展的良好助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為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提升,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對自身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充分地改進與創新,提升學生的朗讀練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彩鸞.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途徑[J]. 學周刊,2021(8):123-124.
[2]朱笑真. 淺談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讀與寫,2021,18(7):114.
[3]王愛華.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分析[J]. 新課程,2021(7):72.
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白地中心校 邱國力 (河北 臨西 05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