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叛逆行為不僅會對師生關系造成很大影響,而且還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對于小學高段學生,他們正處在心理成長的重要時期,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消除學生叛逆行為非常重要。所以對于小學高段學生心理健康應當給予充分重視,認真分析小學高段學生叛逆行為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探求有效的對策進行解決。
關鍵詞:學生;叛逆行為;心理成因;
小學高段學生叛逆行為普遍存在,如果學生的叛逆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糾正,那么造成的后果將非常嚴重,會導致學生多疑冷漠,甚至不合群、自暴自棄,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因此,對小學高段學生叛逆行為常見心理成因進行研究分析,采取有效的對策進行解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吉利探究的重要課題。
1小學高段學生叛逆行為心理成因
1.1小學高段學生是其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常常不希望大人對其干涉,制作主張,希望在大人面前被肯定,渴望獨立。不再對老師與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希望從父母的管束當中擺脫出來。而且不愿意大人將其看做小孩,想以成人自居,為了突出自己,常常在很多事情上都持批判的態(tài)度。然而在父母面前,孩子永遠就是孩子,而且時常有意無意的對孩子應有的尊重常常給忽視,造成孩子覺得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影響其自我表現(xiàn)力,從而引發(fā)叛逆心理。
1.2小學高段學生好奇心比較強,但閱歷和經(jīng)驗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同時他們還有著很強的探索精神和實踐意識。然而很多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常常依靠自己的經(jīng)驗來阻止他們的好奇心,而正是由于孩子就的好奇心,他們反而不聽老師與父母的忠告,對于沒有得到的東西好奇心更加強烈,越是想得到。正是由于這種心理存在,導致學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叛逆行為。
1.3家庭環(huán)境因素也是造成小學高段學生叛逆行為的重要原因。首先,一些家長責任缺失,農(nóng)村地區(qū)兒童父母都是農(nóng)民,他們的知識水平都不是很高,對孩子在學校的平日表現(xiàn)不夠關心,覺得將孩子送到學校有老師教育便可。其次,也有的一些父母在管教孩子過程當中過于粗暴和嚴厲,期望孩子成績好,將來考上大學。或者對孩子過度溺愛,保護太多。再者,隨著大量農(nóng)村勞動力進城務工,農(nóng)村地區(qū)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孩子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教育與陪伴,家庭教育成為真空。這些都是引發(fā)學生出現(xiàn)叛逆行為的重要因素。
2如何有效消除小學高段學生叛逆行為心理
2.1對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充分了解,給予他們更多尊重與愛護
老師應當對學生內(nèi)心世界主動的進行了解,對他們的合理要求給予充分尊重,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和老師之間產(chǎn)生隔閡,大都是由于彼此不理解而引發(fā)的,倘若老師能多為學生著想,將心比心,便能了解到學生內(nèi)心的苦惱,知道他們的心理訴求,并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這時學生便會親近老師,愿意和老師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反而會大幅提高教育成效。而如果老師對學生了解不夠深入,思想相搏,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給老師唱反調(diào),影響教學成效。所以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多對他們一些關心和幫助,對于消除學生逆反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2.2傾聽學生的心聲,避免出現(xiàn) “意障”
對于“意障” 簡言之就是意義障礙。如有的學生早晨上課每次都遲到,老師在沒有調(diào)查原因的基礎上,便質(zhì)問學生:為什么每次你都遲到呢?罰你做三天衛(wèi)生,學生很不服,由此便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便形成破罐子破摔,不好好聽課與寫作業(yè),值日也是如此,每天還是遲到。而學生每日遲到的原因是由于父母家庭不和,鬧矛盾,早上無人做飯,孩子還得自己動手,耽誤上學時間。在這件事情上,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而產(chǎn)生“意障”, 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倘若老師能夠加強和學生溝通,深入了解學生遲到的原因,把道理講清,同時和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彼此改進,那么起到的教育效果將是另一番景象。所以為了少輕“意障” 老師應當多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他們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走入他們的內(nèi)心,對他們給予更多尊重,避免“意障”出現(xiàn),增進彼此心與心的距離,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避免由于激化而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
2.3運用有效的方法來消除小學高段學生逆反行為心理因素
為了使小學高段學生逆反心理得到有效消除,應當重視一些教育方法的運用。如當學生犯錯誤之后,老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所犯錯誤的不同程度,運用警示、提醒、點撥、暗示等各種方法對學生實之個性化的教育。針對一些學生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應當通過辯證的眼光來進行分析,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一些缺點存在,老師面對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應當以寬廣的胸懷去面對,去包容,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便會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而包容僅僅是針對學生所犯的一些小的錯誤和不足。針對一些學生所犯的嚴重錯誤,必須要進行教育批評,將老師的教育職責充分發(fā)揮出來,但教育批評過程當中,也應當體現(xiàn)寬容,不可以“沒完沒了”。在對學生教育過程當中,還應當重視時機的合適選擇,如一些學生情緒正在激動時,老師應當首先對學生的情緒進行穩(wěn)定,通過冷處理,軟著陸方式將學生逆反心理有效消除。
另外,在對學生談心過程當中,要對學生深入的進行觀察,當學生心情好的時候,在切入主題,學生才能欣然接受老師的教育,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立紅.課堂教學中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5,(02).
[2]王桂森.小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厭學心理的剖析及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9).
重慶市南川區(qū)隆化第二小學校 田時芳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