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近年來,城市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居民也對城市設施、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規劃與設計,要加強園林景觀設計,構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園林景觀,發揮園林景觀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發展現狀及趨勢。
關鍵詞:風景園林;設計;發展趨勢
1城市風景園林設計工作的重要意義
1.1提升城市精神風貌
風景園林承載著一個城市的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地域特色、人文環境和文化傳承,是每個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所獨有的空間特性。合理進行風景園林規劃,有助于提升整個城市的城市美感和人文價值,有利于展現城市的內在發展實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此發展,進而推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城市精神風貌。
1.2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
隨著城市化進程整體進入中后期,城市的自然環境占比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高樓大廈。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人們越來越想親近大自然。風景園林的建設能在極大程度上滿足城市人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美好愿望,能提升整個城市的形象及人民的精神風貌。風景園林對于城市美感和人文價值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1.3維護生態平衡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城市環境的維護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高樓大廈和鋼筋水泥組成的城市中,通過建設相應的風景園林,能極大地提升城市的綠化率,幫助維持城市的生態平衡。風景園林可以為各種生物提供一定的棲息地,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凈化城市空氣,改善局部氣候,這些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是非常有意義的。風景園林還可以作為整個城市的生態緩沖區,降水多的時候可以幫助城市進行排水,避免內澇,降水少的時候可以作為水源儲備反補城市日常用水[1]。
2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發展現狀
2.1風景園林設計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
風景園林合理的設計可以提升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然而,在實際的風景園林設計規劃當中,存在著設計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等問題。綠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打造森林城市的重要依據,如果沒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對稀缺的城市用地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在設計過程中,若沒有實地考察,詳細了解當地人的需求,僅根據設計師主觀想法,最終只能導致風景園林設計效果不佳,且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2.2缺乏統一的園林景觀設計規范
在開展具體設計工作時,若是園林景觀缺少統一的設計規范和標準,導致園林景觀的設計不夠統一以及各項工作無法有序進行。例如,部分設計工作人員在把園林景觀應用于城市規劃當中時,太過注重城市的現代化程度,而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導致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地區的人文景觀存在沖突。另外,部分城市想要達到國外園林景觀設計效果,未加改進、未加思考便盲目引入國外園林景觀設計方式,違背園林景觀設計的綜合性原則,導致園林景觀設計針對性不強[2]。
2.3植物配置上的問題
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植物可以減輕居民壓力、緩解視覺疲勞、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還具有凈化空間、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區域小氣候等作用。在植物配置上,由于風景園林設計者缺乏對植物的認知,會在樹木花草設計過程中加大種植密度,沒有考慮空間層次感、林緣線和林冠線的設計,忽略喬灌草合理搭配的原則,這種情況會加大植物生長壓力,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會因為土地養分的爭搶導致部分植物死亡。
3風景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
3.1遵循生物多樣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理念
在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建造中要充分重視其生態價值,加強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結合應用科學性和藝術性,兼顧生態和景觀,加強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做好植物之間的協調。工作人員還要加強對鄉土植物的重視,盡量引入本土植物,保證植物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環境,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同時適當引入其他樹種,科學配置,做好植物搭配,提升風景園林的美觀性。在植物種植中,要把控好時節,盡量避免反季節種植,以免影響植物的成活率和綠化效果。同時要注意喬、灌、草相結合的人工植物群落的構建,確保合理構建穩定的植物群落,從而提升風景園林生態關系,將植物綠化、美化、凈化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3.2尊重自然演進過程
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基于生態調控原則實現有效的增進,尊重自然演進。生態物種的進化及其調控原理的基準核心為循環再生,因此,在后續調控中,必須倡導相關能源及物質的有效結合。利用循環機制,使現代風景園林的設計呈現高度的融合性,綜合有效地保證后續全面調整。目前,在場所設計流程里,經常會出現一些特定因素的場所特征,以便維護整體場所的健康。此外,也可以根據地形完成自然演進,尊重其進化價值,在現有基礎上對其進行有效保護。運用自然演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投資成本,避免后續在調整流程中過于追求形式美感,導致生態系統產生后續的不必要損失。
3.3兼顧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之間的聯系
第一,在風景園林建設過程中要注意貫徹落實“以小為主,中小結合”的原則,合理配置空間綠化和綠地建設,保證綠化層次。并加強生態學、植物學、規劃學等專業知識的應用,種植的樹種要選擇和當地環境適宜的樹種,立體混交發展草坪、灌木、喬木等。第二,工作人員不但要提高對整體環境的重視,還要注意對人們居住環境質量進行改善,加強建設生態小區。在建設過程中要重視自然環境,盡量減少亭臺樓閣、假山水池等人文景觀,保證統籌規劃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多樣化發展生態風景園林,提高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第三,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高度統一人與自然,合理處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風景園林工程建設。
3.4自然生態修復設計
就城市分布而言,生態領域受工業影響,部分植物及生態群落產生不可逆轉現象。此外,工業在發展流程中,為了擴大規模,也會無節制開采土地資源。在開采完畢后,并未有效修復土壤,導致土壤后續生長力度不足,無法完成生態系統的有效循環。例如,在礦山生產中,其廢水、廢氣等未經有效處理便進行排放,嚴重影響周圍環境及整個生態系統。隨著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增強,在園林設計中,必須融合生態修復理念,以保證園林具備極高觀賞價值,可以對生態系統起到良好的修復效果。
3.5積極運用先進技術
①給排水系統對于城市規劃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給排水系統的建成質量將直接決定著城市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活動是否能夠正常進行。所以,設計人員應當在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中合理地把給排水系統和園林景觀設計加以融合,從而全面保障園林景觀的給水和排水功能正常發揮作用。而在綠植區域,可大力引入排水和滴灌技術,這樣能夠較大程度地降低園林景觀需水量。②積極將新型工藝與新研發的技術引入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中,從而促使城市規劃建設工作能夠有序、高效地進行。
結束語
我國對生態環境重視度越來越高,很多地區都加大了風景園林的建設力度,因此風景園林工程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現今,相關工作者不但要考慮風景園林的美觀性和生態性,還要兼顧其人文特點,綜合考慮人文情懷、自然保護、材料選擇等方面的內容,以有效提升風景園林工程的建設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倩倩,李志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發展趨勢研究[J].大眾文藝,2020(11).
[2]宋超.探討現代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發展趨勢[J].智能城市,2020,6(10).
天津津軌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