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援 李育真
摘要:愛國主義是對祖國最純潔,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愛國是一種尊嚴,更是一種信念。愛國主義是我們的民魂,也是我們的國魂。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取得了一定成就,而面對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的風云變幻,如何更好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尤其是開展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新時代;愛國主義;大學生 ;教育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084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青年要“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時代大學生要彰顯知國之明,涵養愛國之情和砥礪強國之志,最終實踐報國之行。
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自立自強的強大精神動力,祖國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燦爛文化、安全與統一都是古往今來愛國主義的基本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賦予了愛國主義新意蘊。
1.以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為根本要求
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用愛黨、愛社會主義來升華愛國主義的情感和境界,這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核心要義。
2.以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根本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說:“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2]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就是中華兒女的情感歸依、思想共識,這是歷史的必然、現實的選擇和未來的方向。
3.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鮮明主題
愛國主義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篳路藍縷的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高速和平發展之路,物質財富空前增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離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近。我們要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力拼搏。
4.以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為鮮明特質
新時代愛國主義不是狹隘、保守的,而是開放、包容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不是孤島式的發展,而是匯流于全球化的大環境。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的前途與人類的前途,中華民族的命運與人類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疫”情下的中國方案等等,都彰顯了大國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定,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就是中華民族利益與人類利益的結合點。
二、高校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的策略
完善資源、發展教育形式多元化
高校在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時,要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陣地。一方面要以紅色文化等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資源豐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打造紅色精品課程等,利用紅色文化等的德育功能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并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資源和材料,充實自身教學內容、將愛國主義的傳承引入課堂,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在史料的輔佐下對愛國主義進行深入探討與挖掘。
另一方面,高校育人也要重視創新在愛國主義教育形式中的重要性,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新時代的大學生都是非常靈活的,傳統老化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引起新時代大學生的共鳴,如今高校需要摒棄老舊的教育模式,將其升華為適合新時代大學生的新模式,只有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多方面、多層次的結合紅色文化等眾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利用新時代新技術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新愛國主義的呈現形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愛國主義思想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感染力,從而讓愛國主義在其心中開花結果。
2.拓寬視野、加強愛國主義思想觀
科技的發展讓新時代大學生有了更廣闊的天地接觸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但在拓寬大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誘惑和不利引導,而高校在育人方面除了重還應順應時代進步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利用互聯網獲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來了解和掌握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調動大學生自身的愛國積極性,在提高興趣的同時讓他們明確是非黑白,從自身出發抵制不良誘導,引導他們正確看世界。
由于新時代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在育人時更應扎實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觀鞏固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用更加積極的輿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觀,結合黨課團課、青年大學習等實踐活動的開展,將大學生身處于愛國主義思想氛圍渲染之中,建立和諧開放的網絡文化環境,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網絡平臺宣傳的核心與主體。
3.深入挖掘、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愛國主義的深入挖掘需要靠新時代青年的不斷努力,這自然也離不開高校人才的培養。當今高校不僅要結合時代特點、結合科技發展來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更要充分挖掘愛國主義的歷史根源,愛國既不能只停留在感情上,只有通過高校、教師、學生的多方努力共同深入挖掘歷史精華,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才能讓大學生發自內心的將愛國主義從思想和意志轉化到實踐行動當中,從自發感情轉化到自覺行動當中,才能使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每一位社會主義接班人心中。
三、結束語
新時代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多方面共同努力。社會方面需要不斷完善精神文明建設凈化社會風氣,學校方面需要和家庭教育一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在愛國主義精神教育軟硬件上不斷加強,而學生個人需要正視自身的問題,建立有遠見的目標,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
[2]周潔.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3):21-22.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省濟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