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冉冉 湯文其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類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在“大數據”“云計算”的時代背景下,創新成為了解決生產力問題的最佳途徑,本文就當下互聯網時代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創新創業 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11
人類歷史上的兩次工業革命很好的為社會解決了生產力不足的問題,21世紀的互聯網革命更是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當今互聯網時代,創新作為最佳提高生產力的解決方案更是多次在重要場合被多次提及。而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要生產力,其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在互聯網時代的加持下,“互聯網+”成為了當今的時代主題,衍生出的各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鞭策大學生不斷提升自我,開展各類創新活動。
一、“互聯網 +”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助跑領航
(1)“互聯網 +”給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崗位,為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互聯網 +”實現了信息化和產業化的深度融合,開啟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理念,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一種教育現象。創新是創業的基礎條件,也是創新成功的基礎內容。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互聯網 +”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發揮了推動性的主要作用,為開發新的創業展現了助力領跑的價值。
(2)實現產業的跨界融合,促進創新創業的結構優化
“互聯網 +”帶來的產業融合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投資,更加傾向智能化與個人化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向。在信息、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技術產業,帶領著大家從一二產業向著第三產業的方向實施延伸。
(3)“云”的出現,給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從傳統的視角看,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了很多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并且與實際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很難把握這個度,還很難與現實的需求銜接,甚至導致創業失敗的問題出現。但是,在“云”與“互聯網 +”得到有效的對接之后,監督的有效機制就會呈現,提升了創新創業的成功性。
二、“互聯網 +”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負面效應
所有新生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兩面性,在給大家帶來福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冗雜、復雜的網絡空間很容易給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環境帶來污染
例如,在網絡環境當中,到處充斥著各種虛假信息、網絡欺詐、惡意軟件、色情內容等內容和問題,一旦大學生的意志力不夠強大,就會迷失自我,并進入網絡的陷阱,不僅影響了創新創業的成果,與此同時,也可能出現很多危害國家的事情。
(二)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還可能出現創業低迷的問題或者創業跟風的問題
從一定程度上看,“互聯網 +”融入到各行各業之后,不少人大部分的碎片化時間都會被信息所占據。從表面上看,這樣的生活比較充實,但是實際上給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
“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
在“互聯網 +”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應注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創新創業意識。在當前“互聯網 +”技術不斷發展中,學生將有著廣闊學習空間,獲取學習信息的平臺越來越多,所以學生思想呈現出多元化。在這一背景下,對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教師應盡可能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落實對教學手段優化創新。
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僅靠老師單純的說教,也不能局限于書本內
容,而是讓學生更多地去親身體驗、感悟和總結。因此,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利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如團隊合作、分組討論、現場模擬、知識競答等,活躍學習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平臺,通過QQ、微信、學習通APP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鼓勵學生的創新創業激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教師應始終關注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并依據學生自身專業來合理設置具有針對性地學習內容。
教師還要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因為每個學生的創業認知、創業經驗都是不同的,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采取針對性授課形式。像對于缺乏創業經驗、對創業認識不夠深入的學生來說,教師則應系統地讓學生學習營銷、經濟以及管理等重點知識,為學生后續順利創業提供保障。而對于具有一定創業經驗和創業認識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安排學生加強實踐,讓學生在創業基地感受實際的創業情景。
(3)學校應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重點教育學科中,提升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度,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具備良好創新創業意識。
學校首先應該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校園環境的每個角落例如,將創新創業融入課堂教學、學生社團等,引導學生關注“創新創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熱情,通過邀請企業家開展講座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挖掘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
(4)學校也要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工作給予支持和關注。
學校可以積極邀請相關專家到學校開展演講,分享創業經驗,讓學生有著創新創業的憧憬,并且始終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道德品質、“三觀”以及扎實的專業知識背景,才能獲得創業成功,所以大學生具備上述種種品質后,才能形成創新創業意識[3]。
5.結束語
機遇與風險并存是“互聯網+”時代的特色,面對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在創新創業活動中,不僅需要大學生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更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學校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聯網特色,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創新創業活動的方方面面中,鼓勵更多更有想法的大學生參與到“互聯網+”創新創業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于洋.“互聯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影響與引導研究.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6
[2]何苗 王保云 王婷 趙藝淞 袁修柳.從就業質量報告看云南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創新與創業教育[J].2016
[3]沈文彤.“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時代人物[J].2020
[4]王溯.“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智富時代[J].2018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濟南?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