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艷紅
[摘要]當下,不少學生的作文要么平淡乏味,要么充斥著假話、大話、空話。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學生不懂何為作文,對習作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畏懼、焦慮、冷漠等心理。因此,引導學生認清作文本質,弄清何為作文,為何作文,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練習,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作文本質;情感體驗;加強練習;教學成效
一、弄清何為作文,開拓選材視野
作文是干什么的?葉圣陶和夏丐尊兩位先生合著過一本《文心》,這本書中關于語文教學方面的許多思想和觀點,今天看來仍極有價值。整本書是以小說的形式寫成的。書中講到第一堂作文課,老師讓學生先停下筆,談一談“在怎樣的情形之下,我們才提起筆寫文章?”學生們暢所欲言,有一位學生說:“有時我們心里歡喜,有時我們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筆來寫幾句,寫了之后,歡喜好象更歡喜了,愁苦卻似乎減淡了。有一回,我看見親手種的薔薇開了花,高興得很就寫一篇《新開的薔薇》;再到院子里去看花,覺得格外有味。又有一回,我的姐姐了病,看她翻來復去不舒服,我很難過,就寫一篇《姐姐病了》,寫完之后,心里仿佛覺得輕松了一點。”老師肯定了學生的觀點,并進一步啟發學生說,“作文不是無所謂的玩意兒”,不是“無中生有的文字把戲”,也不是為老師完成一件什么任務,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圣事;作文“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在生活中,我們心中有要說的話,自然要說出來,同樣的道理,心中有了事,有了想法,提起筆寫下來,這就是作文。這才是我們對作文應有的態度。從這里入手,啟發學生對作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使他們的作文有內容可寫。
二、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體驗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之形式為文字,其內容實不出思想感情兩端。”從本質上說,作文活動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表現客觀世界的辯證統一,是一種自內向外的表現。作者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是寫作文的基礎,認識的深刻與否,心靈和情感的敏銳和豐富與否決定了文章內容的豐富和深刻程度。如何使學生的作文內容豐富起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首要的途徑是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生活。正如葉老先生說的。“寫文”就是“寫話”。
當然,“言為心聲”,語言總是從屬于思想和感情的,思想豐富,感覺敏銳,語言自然也就新鮮起來。學生作文之所以缺乏個性,內容不豐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感受能力不足。許多學生的作文對生活事件的敘述也很完整,對事物的描繪也很形象,但感情貧乏,思想浮淺,沒有自己的獨特的發現和感受,則不能說是好文章。觀察憑借的是眼睛,感受憑借的是心靈。比如帶領學生來到一個風景宜人、幽巒險峻的地方,學生看到山勢的奇麗,觸到流水的冷暖,聽到小鳥的鳴唱,嗅到花草的芬芳,嘗到山果的酸甜。這里都只是憑借感官觀察到的外部信息。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進入到自己的感情世界之中,捕捉自己的心靈感受。如有學生說,看到山上桃紅柳綠,感到自己如同置身于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之中;聽到山林中畫眉鳥百轉千啼,感到林間的鳥叫得更加婉轉悅耳,因而向往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才是更豐富、更深刻的情感內容。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客觀世界都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心靈世界卻是豐富多彩、各不相同的。所以越是動了自己的真情的,沾染上個人感受的內容,就越是豐富的,也越是獨特的深刻的。因而,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向外看,學會對外部世界的觀察也要引導學生向內轉,培養敏銳的感覺,挖掘心靈深處豐富的感情內容,幫助學生尋找作文的源頭活水。
三、加強技巧練習,提高表達能力
思想認識正確了,感受深刻了,是否就能寫出好文章?葉老先生清楚地指出,作文是關于學習能力的事,主要靠多練習。“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也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練習,硬是按照規格練習。練習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夠代替的。非自已動手,認真練習不可。”這段話雖然指寫字而言,同樣也適用于作文,說明小學生學習作文是要經過嚴格訓練的。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摘抄好詞好句、寫讀書筆記、寫日記等。總之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對任何事物都要動腦筋思考,動筆記錄的好習慣。
作文的基本功主要是文字表達能力、經過反復的練習,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就能得到很好地提高。文字表達思路最基本的要求是通順。這一要求和訓練表達思路是一致的。既要用詞、造句適合,又要展開思路。所謂用詞、造句適合,即心中所感的、所想的這件事,而所用的詞句剛好代表所感、所想的;所謂展開思路,就是要組成通順的語句,通順的篇章。我們常見學生作文語句不通,分析原因有二:“一半源于平時認識事物未能真切,一半源于對使用的詞未能確實了解它們的義蘊。”前一點在于平時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識能力,要有所積蓄;后一點要注意平時閱讀課對于詞語、句子的理解,要訓練學生勤于翻查字詞典的習慣,體會所學詞語在一定語境中的確切含義。凡對一些詞語的意蘊用法不能確切理解的,寧可不用。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作文水平具體要求,一般要求通順即可;水平高些的學生,應該要求寫得完美,做到作文時不僅能較好地構思謀篇,而且能恰當地遣詞造句。
參考文獻
[1]李偉.建構小學習作教學系統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2,28:30-34.
[2]封進彥.淺談小學生習作教學[J].學周刊,2013,28:159.
[3]黃玲.小學生參與式習作教學探索[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30:74+76.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黃石中心清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