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新新
摘要: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任務,高校在重視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同時,應關注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塑造心理健康品質,提高心理行為調控能力,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具備創新意識、開拓思維、勇于創業、樂觀正向的綜合素質人才。本文闡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中的必要性,面對當前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常出現的心理問題,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培養高校創新創業人才上的常見途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創新創業;研究?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112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助推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養高品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尤為重要,高校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為此,高校在對大學生人才培養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應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正確的心態應對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難,積極面對并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多專多能”中的高品質的綜合素質能力,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創新型社會主義建設輸入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1]。
一、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必要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水平的提升,同時決定著高校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是長期并艱難的,需要創業者具備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心理行為的調控能力。創業道路上,獨立思考與理性判斷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人際能力,勇于拼搏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些都是創業者寶貴的創新創業心理品質,引領創業者走向成功。創業過程中,產生的迷茫、狂熱、畏難、焦躁、懈怠、自我懷疑及否定的心理,需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行為的調控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緒,緩解不適的心理狀態。以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創業精神,應對遇到的困惑與艱難,找到正確合理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成為社會所需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創新型國家現代化建設投入自己的力量。
二、創新創業過程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面對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鼓勵大學生從傳統就業邁向創新創業的時代下,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浪潮中追尋著自己的創業夢。而在創新創業不易的過程中,大學生在不同的創新創業時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況。
(一)創新創業初期
一是創新創業初期,大學生往往在申報創新創業項目,擬定創業方向上,會產生“迷茫心理”。由于可申報的項目眾多,大學生創業者在選擇創業目標及確定創業方向時,會出現內心不確定,心理迷茫狀態。二是在預期思想上,受到創新創業成功的典型事例鼓舞,以及身處高校熱情創業的氛圍中,會產生“狂熱心理”。大學生內心易營造出對創新創業項目的美好憧憬以及必勝的信念,而在現實申報以及之后的創業過程中,由于沒有真正認識到創新創業道路的艱難,導致未做好創業抗打擊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三是在實踐創新創業上,是需要創業大學生把想法付諸于行動,勇于拼搏,認真踐行。而此時,則會出現“畏難心理”,在困難面前,出現畏縮退卻的情況。
(二)創新創業中后期
處在創新創業中期階段,大學生創業者需要理論結合實踐,將所掌握到的知識理論充分應用于實踐當中,同時不斷地學習,擴充自身綜合素質能力,以開拓的創新思維,果敢的創業精神,來應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出現的阻礙。然而,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與創新創業能力還處于不斷提升當中,在面對阻礙時,易產生“焦躁心理”。此外,創新創業項目從文案申報、市場調研、團隊建設、實施過程、項目結項,需要歷時1年- 2年的時間。而在這長時間過程中,大學生創業者則會出現“懈怠心理”。在創新創業項目實施到后期, 學生經歷了項目的實踐過程,對于項目發展未達成預期目標或是未能“孵化成功”的狀況,則會導致學生出現“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健康的創新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心理行為調控能力的提升,是一項專業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整合多方面資源,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狀態具有建設性、完善性、可塑性等特征,這也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據[2]。
(一)拓展心理教育活動
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創新式心理教育活動,如心理嘉年華活動、心理蒲公英項目等。這些形式豐富、內容風趣的心理教育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豐富多彩的心理趣味活動中,發覺自我、認知自我、審思自我,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完善自我人格,能夠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對項目的統籌策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二)開設創新創業心理講座
邀請成功創業者現身說法,分享心路歷程、傳授寶貴經驗,以親身實踐為例,加深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和理解, 進而以積極的心態、正向的能量開展創新創業項目。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
以創新創業心理情緒調節、健康心態塑造、壓力疏導等為主題內容進行講授,讓學生系統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將獲取到的心理教育知識與案例經驗,逐漸內化于自身的品格與能力中去,一方面提高了高校創業者的創新創業心理品質,另一方面提高心理行為的調控能力,推進創新創業項目的順利開展。
(四)引入創新創業心理咨詢
心理健康教育借助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以及二級學院的心理驛站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心理展開追蹤與輔導。比如,對學生進行心理癥狀測試和人格心理測試,用于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心理狀況,幫助創業者和高校心理咨詢師了解其創新創業心理品質,有針對性地對創新創業心理提供心理咨詢及團體輔導。
四、小結
21 世紀是開拓創新的時代,高校擔當著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輸送人才的重要職責,理應全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當中,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品質的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趙振義.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心理品質的影響[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2):132-134.
[2]劉亮.教育心理學知識在高校創新創業課堂中的深度融入與教學策略[J].科技創業月刊,2019(04):89-92.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濟南?25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