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劍平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4-030-02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內容?!皩W、練、評”則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三大關鍵環節。所以,為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就基于筆者的高中體育教學經驗,闡述了學:以“內容和方法”為重點,夯實運動基礎;練:以“多樣化練習”為途徑,內化運動技能;評:以“多元化評價”為手段,實現學以致用等三點打造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學、練、評” ?體育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內容。自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實施以來,體育課堂教學的創新與轉型就一直被眾人所關注。然而,縱觀這些年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施狀況,發現體育課堂教學始終不夠理想,這其中固然有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但“學、練、評”三個教學環節的有效實施卻始終最為關鍵。特別是《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提出了“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單元構建策略之后,“學、練、評”三大課堂教學環節更是成為了貫徹落實該策略重要載體。鑒于此,本文就基于筆者的高中體育教學經驗,闡述了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通過優化“學、練、評”三大環節打造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的具體思路。
一、學:以“內容和方法”為重點,夯實運動基礎
“學”既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構建“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單元策略的基礎所在。那么,要提高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的質量,到底應該學什么?怎么學?筆者認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歸納為以“內容和方法”為重點,不斷嘗試、積極創新,夯實學生的運動基礎。
(一)“學”:學什么
在體育課堂教學“學”這個環節中,學生應該學什么?部分體育任課教師可能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體育課堂教學,當然是要學體育運動知識、體育運動技術?!痹谝酝捏w育課堂教學中絕大多數體育教師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即將體育運動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術的學習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但實際上,隨著近些年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終身體育和體育核心素養等概念的陸續提出,我們逐漸發現在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僅僅強調讓學生學體育運動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術不但無法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也無法滿足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需求。
“學體育運動知識”、“學體育運動技術”并不能說是錯,但如果僅僅只關注這兩個方面顯然是不夠的。要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習慣的有效培養、實現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良好培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除了要學習體育運動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術這些內容,同時還需要學習體育運動的方法。例如,某項運動技術的學習方法、練習方法、運用方法等等。學生只有在基礎內容學習的基礎上掌握了體育學習、體育運動的方法,才能夠真正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才能夠逐步具備開展終身體育的能力。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學”的環節中,任課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體育運動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還要注意學生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方法的習得,構建以“內容和方法”為重點的學習框架。
(二)“學”:怎么學
確定了“學什么”的問題之后,就要關注“怎么學”。由于體育教學中很多技術動作比較復雜,某些技術動作甚至還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都傾向于采用“先教后學”的方式。以籃球中的“行進間運球”動作的教學為例,教師會先講解行進間運球動作的完成方法、完成要點、注意事項等基本問題,同時還會針對行進間運球動作的完成過程進行示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邊聽邊模仿。采用這樣的方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定型和運動安全事故的預防,但固化枯燥、單向傳遞的特點卻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練能力的培養和體育學習興趣的激發。
實際上,在“怎么學”這個問題上,針對復雜、具有危險性的教學內容,采用“先教后學”的方式固然大有裨益。但是,針對一些比較簡單、安全性較高的教學內容,卻可以適當變化“學”的方式,如嘗試讓學生“先體驗再學”,或者是“邊體驗邊學”等多種不同的思路。筆者在教授“直線運球”動作時,考慮到“直線運球”的技術動作比較簡單,且安全性也比較高,屬于高中學生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內容,于是就采用了“先體驗再學”的思路。教師一開始并不仔細講解“直線運球”動作的完成要領和方法,而是讓學生先體驗,邊體驗邊引導學生自行感受、分析、總結。然后再基于學生的體驗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之后再次讓學生去體驗。通過“體驗—講解反饋—再體驗”這樣的流程,既讓學生掌握了直線運球動作的完成方法和要領,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練意識和自主學練能力。由此可知,“怎么學”并不是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不斷創新“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夯實學生的運動基礎。
二、練:以“多樣化練習”為途徑,內化運動技能
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學”的環節,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的體育運動知識和基本的技術動作,接下來就需要借助一定量的練習,將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術動作內化為運動技能。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習慣采用“重復練習”的方式,但簡單、機械、枯燥的重復練習過于無趣,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懈怠、厭煩情緒。所以,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促使學生的“運動技術”內化為“運動技能”,教師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時就要注意打破以往單一的重復練習模式,采用多樣化的練習方法和練習策略。
而這種變化和要求在《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中同樣也有所體現?!毒V要》規定一節體育課不但要有“單一身體練習”,同時還要有契合學生實際的、合理、有趣的“組合練習”,并且“組合練習”作為“單一身體練習”的有效補充和延伸,組織方式應盡量新穎多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最佳成效。以武術教學中“墊步彈踢”這一技術動作的練習和“馬步橫打”這一技術動作的練習為例,傳統教學中為了促進上述兩項技術動作的內化,教師往往會在教授完“墊步彈踢”這一技術動作之后就會安排學生針對該動作進行反復多次練習,等學生切實掌握之后再開始其他技術動作的教學?!榜R步橫打”的學練流程亦是如此,教完之后就安排學生進行重復練習,然后再開始新內容的學習。這樣簡單枯燥的重復練習不但容易挫傷學生的興趣,同時還將各個動作的練習割裂開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針對這種情況,結合《綱要》中“組合練習”的要求,就可以將“墊步彈踢”和“馬步橫打”組合起來,設計成“墊步彈踢+馬步橫打”的組合練習。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前后動作之間銜接的流暢性,還因組合練習的方式更為多變,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練習體驗,也更有助于學生武術練習興趣的調動。
三、評:以“多元化評價”為手段,實現學以致用
所有體育運動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最終都要指向“用”,“會用”是體育課堂教學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那么,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評”無疑是最重要的方向標,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
“評”作為對學生“學”、“練”標準具體落實達成情況進行的判斷,既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一把標尺,也是衡量學生體育學練情況的一把標尺。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評”為手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注意評價的多元化。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評”的環節中,多數情況都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練情況進行總結和點評,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都比較單一。這樣的“評”,雖然能在學生的體育學習中起到反饋作用,但并沒有發揮出“評”的最大功效。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優化“評”的效果,教師就要注意評價的多元化。具體而言,評價的多元化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評價內容多元化。也就是在針對學生的學練情況進行評價時不但要評價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體能表現情況,同時還要從健康行為、體育情感、體育品德以及社會性問題等多個方面切入進行綜合評價。
二是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不僅可以是老師,還可以是學生。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練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在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確保評價多元化的同時,為了充分發揮以“評”促“用”的效果,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注意重點突出“用”的內容,有意識地體現“學以致用”這一評價標準,最大限度發揮“評”的價值與功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體育課堂教學“學、練、評”這三大環節教師必須勇于突破、積極嘗試、深入總結、合理優化,才能夠積累更多有益的經驗,才能夠不斷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省榮,謝玉輝,陳紅輝,徐雅鑫.“學、練、賽、評”一體化視角下的課堂構建——以《足球:腳內側傳定位球》為例[J].校園足球,2021(03):66-68.
[2]胡濤波,謝益凱.基于“學、練、評”一體化背景下小學武術套路中攻防含義的教學研究[J].體育視野,2020(08):15-16:.
[3]徐敏,徐勝,蔣海明,鄭志龍.“學—練—評”一體化視角下區域學生運動技能測評的實踐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9(03):33-36.
[4]許敏.“學、練、賽、評”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要點——以《立定跳遠練習方法1》一課為例[J].體育師友,2020,43(06):26-27.
[5]蔡景臺.“學、練、賽、評”一體化視角下課堂教學的關鍵點——以《籃球:多種形式的傳接球練習方法1》一課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20(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