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3-016-01
摘? 要? 體育運動興趣是指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傾向。運動興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學生已有的體育運動興趣比較有限且不太穩定,大多尚未形成興趣中心。但學生已有的體育運動興趣可以改變和發展,新的體育運動興趣可以通過教師在教學上的引導去培養、發展和鞏固。
關鍵詞? 高中生? 體育? 激發? 興趣? 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興趣、愛好是心理學范疇的課題,在諸多心理學專著與教材中均有論述。我現在所說的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是指體育、運動心理學方面的。因此,興趣不能離開具體的對象,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對體育活動內容十分重要。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時的優先注意傾向和從事某種活動時的愛好傾向。按興趣的起因劃分,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對事物或活動本身需要而產生興趣為直接興趣。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沒有興趣,而對事物或活動結果感到需要而產生的興趣為間接興趣。這兩種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與訓練都是必要的,它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和訓練,提高他們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如果缺乏間接興趣,又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目標和恒心。因此,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有機結合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
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當學生對練習感興趣時,會表現出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聽教師的講解,認真仔細觀看教師的示范動作。當教師布置練習時,他們會一絲不茍、認真刻苦,勇敢頑強地完成。當學生對此練習無興趣時,上課時會心不在焉,做教師布置練習時會出現不在乎、隨便等情況。這些問題會導致練習時間的經常延誤,且影響完成動作的質量,甚至會引發傷害事故。
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有無興趣,直接影響他們從事體育運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也決定著體育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實證明,只要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有了興趣,就能十分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需求,表現在行動上就會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努力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和運動水平。
二、培養學生對體育興趣和愛好的方法
(一)教學的內容
新穎的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與興趣。學生對事物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的動力,從而被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愿。課堂教學中教材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級水平,教材水平過淺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教材內容過深又會減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動容易產生興趣。學生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在同一活動中,常因能力上的差異而造成不同的結果,致使學生產生興趣的程度不一。學生對適合能力水平的活動期望大,獲得成功結果的可能性就多。
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密切聯系。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富有游戲性和競賽性的教材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單調乏味的教材則會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上球類運動課時,男生對球類運動的興趣遠遠超過其他項目,而這項運動又能充分表現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對發展學生靈敏、協調、耐力、速度、力量等各項身體素質,以及對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教育學生團結友愛有非常好的作用。
(二)教學的過程
教師在安排和組織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年齡、性別、體質情況和接受能力等因素。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采取相應的教法措施,會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節奏鮮明,效果顯著,有利激發學生自始至終投入練習。學生在接受、學習一項教學內容時,教學的過程顯得非常重要,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對待,在一個班中,身體素質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應相應采用分組教學。例如,在跳高項目教學中,教師對體重較大,或彈跳、協調等能力較差的學生,首先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消除恐懼心理,并且增加一些輔助練習的手段。
(三)教學的方法
教學的方法在體育課或訓練中舉足輕重,教師的業務水平高低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體育課和訓練中,教師的講解應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風趣幽默,加之教師動作示范準確、協調、優美,學生就會很快地領會動作要領,振奮精神,在做練習時就會感興趣,練習認真。但如果教師的講解含糊不清、啰嗦重復,示范動作不準確、不協調、不優美,甚至失敗,就會影響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上課前應吃透教材、認真備課,對每堂課的內容和負荷要安排合理,并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四)教學的激勵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情緒影響較大。為此,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優缺點,用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例如,當學生練習成功時要及時給予表揚;當學生練習失敗時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學生焦躁不安時要及時給予安慰等。這些激勵因素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以積極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如此可增強學生情緒的正向變化。而對于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評,而以正面提出要求的方式為宜。這樣做有利于防止負面作用的產生,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