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張航
摘 要: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縣,經濟發展相對穩定,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致力于創建天府旅游名縣,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文章將基于優勢、劣勢、威脅、策略四個方面對興文縣旅游發展策略做全方位的分析,最后通過影響因素的交叉分析,提出興文縣需要采取品牌興旅、精品帶旅、政企保旅、文化統旅、創新強旅五大戰略對策,旨在為興文縣打造旅游目的地提供參考。
關鍵詞:SWOT;僰·苗文化;旅游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19年度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大學生團隊實踐扶持培養項目“鄉村旅游引導的鄉村振興實踐幫扶與指導—以廣元柏林溝為例”(WLRCD2019-144);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旅游發展研究中心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耦合協調障礙因子診斷”(LY19-41);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項目“后旅游扶貧時代四川秦巴山區鄉村振興邏輯重構及障礙因子診斷”(SLQ2019B-06)。
興文縣隸屬四川省宜賓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山區,川、滇、黔三省交界處,位于宜賓、瀘州兩市的交接地帶,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縣和古僰民族神秘消亡的地方,苗族風情濃郁,僰文化遺存豐富。興文縣全縣擁有僰王山、石菊古地景區、興文石海洞鄉、僰人巨石陣景區、僰人懸棺和甘洞灣苗寨景區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并有僰人槌牛節、苗族花山節、大壩高樁等民族氛圍濃郁的節日,因此,以僰·苗文化為旅游發展點帶動地區經濟就成為興文縣經濟發展的不二之選[1-2]。
資料顯示,興文縣以僰·苗文化為發展點的鄉村旅游發展速度較快。2006年,第四屆四川旅游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中國四川(宜賓)國際旅游節在宜賓舉辦,憑借這次契機,興文石海景區、僰王山景區及周邊景區、縣城周邊景區的旅游發展態勢迅猛。據《2021年興文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興文全縣接待游客1 092萬人次,其中興文石海接待游客為66.8萬人次,全縣旅游總收入108億元,帶動了37 500人脫貧致富奔小康。
態勢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OWT),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結論。其中,S是優勢、W是劣勢、O是機會、T是威脅。下文將以興文縣為例,對以僰·苗文化為主的旅游發展做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地理優勢
興文縣地處川、滇、黔三省交界處,屬四川南部山區,東南與敘永縣相鄰,南與云南省威信縣相連,西鄰珙縣,西北接長寧縣,北與江安、瀘州市納溪區毗鄰,距宜賓市區114千米。轄區面積為1 373.17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1 501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38.12%,森林蓄積量126萬立方米。興文縣地質構造屬川南折皺帶東西向構造體系“川黔右坳陷”范圍。地層出露從新生界第四系近代河流新沖積到古生界寒武系婁山關群共8個系27個組(群)。
2.資源優勢
興文縣是旅游資源大縣,全縣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A級旅游區等旅游品牌。其中,4A級旅游景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興文縣以喀斯特地貌為主,擁有一定規模的成片石林10余處和溶洞260多個,漏斗、洼地星羅棋布。4A級核心景區興文石海內集中了國內最大規模地表石海景觀、規模巨大的地下溶洞群及世界級的大漏斗,被專家譽為喀斯特地貌博物館。僰王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內包含5條清澈的溪流及60余條瀑布,瀑布數量為川南和省內所罕見。
興文縣還是四川省苗族的最大聚居地,苗文化源遠流長。苗族原居民傳統的服飾、精美的刺繡、獨特的習俗、多樣的節日、甘醇的苗族美酒與苗人日常能歌善舞的特性都為興文縣人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僰人是先秦時期對西南諸族的統稱,即今云貴高原及川渝西南部地區諸民族,僰文化則記載著一段民族的歷史。僰人文化包括僰人懸棺、巖畫和銅鼓等。僰人文化有許多未解之謎,這極大程度引起旅游者的興趣,從旅游的角度上講,是具有極高開發價值的旅游產品[3-4]。
3.區位優勢
在區位上,興文縣位于川、滇、黔、渝旅游“X”型區域的核心地區,處于川南旅游大環線的重要節點。東南與敘永縣相鄰,南與云南省威信縣接壤,西與珙縣,西北接長寧,北與江安、瀘州市納溪區毗鄰。該縣官方網站顯示,全縣交通體系較為完善,省道S309橫跨興文東西,縣、鄉、村三級道路連通全縣各鎮鄉村,宜敘高速公路直達興文,距離納黔高速江門互通22千米,成貴高鐵設有興文石海站,距隆黃鐵路江門站25千米,距宜賓二龍口碼頭60千米,距瀘州大渡碼頭60千米,距宜賓菜壩機場115千米,距瀘州藍田機場77千米,興文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318千米,距重慶市中心約260千米,距成都330千米,內外部交通便利。
(二)劣勢(Weaknesses)
目前,興文縣城發展水平不高,興文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社會、文化、政治中心,在城市規劃、建設水平上相對滯后,城市的發展與旅游開發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和矛盾[5]。興文縣旅游的開發與城市發展之間尚缺少一種默契,城市大型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跟不上旅游發展的需求,城市人居環境的建設、生態環境的保護、休閑、娛樂、體育、購物設施等與旅游開發之間尚缺乏合理的規劃布局和配套。
同時,興文縣旅游管理水平落后,興文縣境內現只有旅行社1家——印象石海旅行社。當前,該旅行社業務大部分實行承包掛靠的不規范經營模式,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競爭力弱。同時,由于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興文縣不具有吸引高質量旅游管理人才與旅游服務人才的條件,而旅游產業的整體水平提高及良好品牌的樹立離不開高質量專業人才的智力與管理支撐,人才的缺乏導致創新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興文縣的旅游開發與發展[6-7]。
(三)機會(Opportunities)
1.政策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于2021年3月12日發布,多處重要內容涉及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其中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游體驗”。四川省將深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作為工作重點,興文縣委同時提出,要圍繞“文旅古鎮,水韻苗鄉”,堅持“風景為形、文化鑄魂”,認真挖掘、提煉、總結,立足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歷史傳承,做好特色文章,這些為興文縣的旅游開發提供了政策支持。
2.旅游消費需求增大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去,且大部分人都青睞性價比高的出游方式,以滿足回歸自然、修養身心的需求,鄉村旅游及文化旅游產品正迎合了此類旅游消費心理。中國旅游研究院官方網站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旅游經濟將從全面復工復業走向消費、投資全面復蘇,旅游經濟發展預期樂觀,旅游消費活力進一步蓄積和釋放,有品質且時尚的旅游產品走俏市場,民眾對旅游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國民旅游消費需求持續旺盛,國內旅游繼續高速增長。
3.新媒體手段助力產業發展
當前,網紅城市、網紅景點、網紅餐飲店、網紅民宿等地體驗打卡逐漸成為流行的大眾出游選擇的重要目的地。而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作是其引導選擇的重要途徑,再加上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以及直播行業迅速發展,網絡媒體由圖文進入視頻時代,傳統媒體受到沖擊,人們獲取信息更加直接與便捷,互聯網新媒體在旅游目的地宣傳營銷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興文旅游特別是興文僰·苗文化旅游發展,在這股新媒體革命下,已經充分借助視頻平臺對外宣傳推廣,擴大了旅游資源的影響力與吸引力。
(四)威脅(Threats)
1.周邊競爭威脅
興文縣處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地,且川、滇、黔皆為旅游資源大省。興文縣與鄰縣長寧縣皆屬四川宜賓市,二者長期以來都在互相競爭。長寧縣同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享譽國內外的蜀南竹海花海,國家3A級旅游景區竹石林等每年都吸引大量各地游客。緊鄰的縣市、區、都在緊鑼密鼓發展自身旅游產業,充分發揮自身特色,樹立獨有的旅游品牌,大力吸引省內外及國內外的游客。
2.旅游資源保護意識不強
興文縣及周邊地區景區開發過程中旅游行業參與者素質相對較弱,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造景的過程中,部分景觀資源遭到破壞。而部分居民及游客自身認識不足,環境保護和旅游資源保護意識淡薄,對喀斯特地貌進行破壞等現象時有發生,整體上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居民環保意識不強,這對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威脅。
(一)發展地理優勢及旅游資源優勢
未來興文縣以僰·苗文化為主的旅游發展,不僅要主動融入川南旅游大環境,還應結合自身差異化發展,在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注重挖掘和豐富地方文化內涵。先從旅游資源本身分析,重點突出典型性、非凡性,深度挖掘對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并且與當地其他旅游資源相互補充。要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及旅游資源富集優勢,重點提升旅游交通、旅游基礎設施等水平,完善滿足旅游者對食住購娛的需求,營造組合良好的態勢。
(二)發展現代科技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資源
文化、旅游與科技深度融合正是這種新動能的驅動力,也是科技促進文化產生和旅游發展新樣式、新產品和新服務的充分體現。興文縣需要深度挖掘當地僰·苗文化旅游資源、紅色旅游資源,通過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文化和旅游的服務品質和服務內涵,加快文明城市和智慧景區的建設,在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體驗性的同時,樹立智慧興文品牌,從而加快智慧文化苗寨、智慧旅游城鎮的建設發展。
(三)強化政策引導
堅持風景為形,文化鑄魂。興文縣旅游資源充沛,今后應統籌全縣旅游板塊,以人文旅游資源為依托,發揮歷史古跡、民俗文化等特性;以自然資源為依托,發揮喀斯特地貌景區優勢。自然與人文相互依托,相互補足,對提升旅游資源深度影響深遠,能促進興文縣旅游可持續發展。同時,重點完善全域旅游發展規劃。
(四)發展特色項目,形成品牌形象
充分利用本縣喀斯特地貌自然奇觀與僰·苗文化特色,打造獨特的旅游品牌形象,開發全新旅游項目,讓游客體驗其中文化與樂趣。同時,充分重視對從業人員旅游服務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出臺相應人才優惠政策引進與培養相關高素質業務人才,并發展建設特色食品、特色農莊、特色民宿等,提升整體旅游知名度,讓旅游者不僅是尋景而來,更是尋味而來。
(五)采取有效營銷手段
旅游產品充分與知識、科技、創新相融合,以適應新型經濟發展態勢。在微博、微信等信息流平臺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以及B站等針對年輕人的視頻平臺多渠道、多角度宣傳景點的旅游形象,增加景區在社會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繼續辦好苗族花山節、大壩高樁節,還可通過舉辦導游詞演講大賽、攝影大賽或系列大型旅游節等活動吸引游客參加,提高知名度。
(六)合作共贏,創新型旅游線路
要充分發揮興文縣自身特色,打造獨有的旅游品牌,大力吸引省內外及國內外的游客。兩個相鄰的縣城還應該建立合作共贏機制,成就兩地旅游資源合并建立新型旅游線路,提高整體旅游收入,加快兩地旅游資源建設。
本文通過4個維度對興文縣以僰·苗文化為主的旅游發展分析得出其優勢大于劣勢,同時機遇高于挑戰的結論。興文縣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客源優異,有國家及地方政策支持,旅游市場看好,創新性宣傳途徑帶來利好等機遇。未來,僰·苗文化旅游發展要采取品牌興旅、精品帶旅、政企保旅、文化統旅、創新強旅五大戰略對策。
[1] 何成軍,廖榮生,陳一鑫.阿壩州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SWOT分析及戰略對策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2(3):23-27.
[2] 石進.建設優秀旅游城市的興文策略[J].當代縣域經濟,2019(6):62-65.
[3] 用文化和旅游講好山西故事:沁源縣以文融旅走出文化強縣新路[J].前進,2019(4):55-56.
[4] 張健.以城興縣打造苗鄉旅游城市興文縣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縣域經濟,2017(11):36-37.
[5] 沈軍.文旅融合打造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來自四川省興文縣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縣域經濟,2016(2):35-37.
[6] 何莽,黃凱倫,李靖雯.四川興文苗族旅游扶貧情景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6):8-14.
[7] 王興貴.基于TOWS分析的興文縣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34(11):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