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圣嵐 王敏珊 潘冬南
摘 要:當地居民對當地旅游發展的感知度、認可度以及參與度的高低都影響著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因此,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當地居民。本文以“丁真現象”為例,結合四川甘孜理塘縣的旅游發展現狀,探討“丁真熱”促進當地旅游發展的主要啟示,并基于此提出依托當地居民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丁真現象;旅游營銷;地方居民;旅游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一個地區的旅游發展離不開當地居民,居民既是當地的主人,也是旅游發展的參與者,直接影響地方旅游經濟發展。2020年11月11日,四川甘孜理塘縣的藏族小伙丁真因一條短視頻意外走紅于網絡,短短幾周時間,在各平臺的熱度居高不下。面對意外走紅的丁真,當地文旅部門迅速作出反應,簽約丁真作為地方國企的工作人員。隨后丁真成為當地旅游大使,并通過拍攝宣傳片,讓眾人的目光聚焦于理塘,使當地景色與文化之美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帶動了理塘旅游業的發展。由此透過“丁真現象”可見,依托當地居民能夠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
(一)理塘旅游業發展概況
理塘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東臨雅江縣,西接巴塘和白玉縣,南靠鄉城、稻城縣及涼山州木里縣,北連新龍縣;既是318進藏的必經之路,由此也可以通往稻城亞丁。
近年來,理塘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以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基礎,如格聶神山、毛埡大草原、仁康古屋等,借助新媒體網絡傳播工具,如抖音、微博等,樹立自身特色旅游形象,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鄉村振興。同時,理塘依托當地藏族文化,大力發展文化深度體驗游;以節帶勢,不斷提高理塘八一國際賽馬節、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節、倉央嘉措詩歌節、最美康巴漢子選拔大賽等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節慶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使理塘的吸引力與美譽度不斷得到提升。但理塘的旅游業起步較晚,加上當地經濟較為落后,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并受到季節因素影響較大,適宜旅游的季節時間較短。因此,旅游業發展緩慢,不能很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旅游發展潛力有待被激發。
(二)“丁真現象”對當地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2020年11月11日,“甜野男孩”丁真因一段不到10秒的視頻意外走紅,網絡搜索指數不斷攀升。丁真的走紅,令他的家鄉理塘迅速出圈。11月18日,丁真與理塘文旅公司正式簽約,成為四川理塘旅游宣傳形象大使。11月25日,宣傳片《丁真的世界》,借丁真所看到的世界為視角,讓大眾關注到理塘優美的自然風景與獨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自此,丁真成為理塘與外界的一個互動窗口,外面的人通過丁真看到了理塘。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丁真走紅后,甘孜地區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近90%,其中2020年11月17日成為首個增長高峰,當天的酒店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11%,機票單日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
“丁真熱”為理塘增加關注度,給當地旅游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商機。甘孜政府利用“丁真熱”,借機發布最新的旅游優惠措施:從2020年11月15日—2021年2月1日,該州67個A級旅游景區對廣大游客實行門票全免政策;從2020年11月15日—2021年3月31日,全州納入此次優惠活動的主要接待設施按掛牌價的50%執行;從2020年11月25日—2021年3月24日,機票打折。甘孜發布的一系列優惠措施,向廣大游客發出了冬春之旅邀請函。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月20日起至月底,理塘搜索量猛增620%,比國慶假期翻了4倍。
(一)旅游業發展離不開當地居民的支持與參與
旅游地居民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利益相關者,旅游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當地居民的支持,當地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支持度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1]。當地居民支持度越高,越有利于旅游業持續發展;反之不利于旅游業的發展。丁真爆紅之后,選擇留在家鄉,配合理塘文旅進行一系列宣傳活動,為當地旅游貢獻一分力量。在四川衛視2021年花開天下跨年晚會上,丁真和他的小伙伴們為觀眾帶來《潔白的仙鶴》《馬背上的理塘》等歌曲。在隨后放出來的花絮中,可以看到略帶羞澀的康巴少年,在被欄目組詢問是否愿意代表理塘去參加晚會時,他們都毫不猶豫地答應。理塘,伴隨著康巴少年的初舞臺,再一次出現在熱搜上,百度實時搜索量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居民對當地的認同感強,對發展旅游業的支持程度高,并積極參與其中,能夠拉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
(二)“互聯網+旅游”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丁真火了,理塘借助這一契機,依托互聯網平臺,在新浪微博、B站等地方,與廣大網友互動。此外,全國多地文旅部門官方媒體也紛紛下場玩梗,以向丁真發出邀請的形式介紹各自的旅游資源,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各地政府一系列接地氣的組合拳,體現出靈活多變、敢于創新的營銷思路。“丁真效應”只是我國“互聯網+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2]。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旅游”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旅游趨勢,互聯網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通過互聯網,公眾能更加直觀了解各旅游目的地信息,并通過攜程、驢媽媽、去哪兒網等平臺,使出行購票、酒店預訂、景區門票購買等更加便捷。目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三)旅游營銷不能盲目模仿
許多地方為了加快旅游業的發展,一味地盲目模仿,未與自身實際相結合,缺少當地文化內涵,對游客的吸引力大幅下降,最終會走向同質化和衰落。旅游業要想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營銷必須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游客的新鮮感。創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創新適用于人類一切的自覺活動。丁真的持續走紅不是偶然,而是得力于理塘文旅采取靈活多變的營銷模式,不拘泥于傳統的營銷手段。各地文旅紛紛在平臺上轉變話語方式,采用更貼近當下年輕人生活的方式,主動在平臺發起“丁真說不要再P了”“全國各地都在邀請丁真”“你的家鄉能拿出什么寶貝邀請丁真”等話題,與公眾頻頻互動,拉近與公眾的距離,使當地旅游資源和文化更易被人們熟知。由此可見,旅游營銷要不斷變通、創新,才能有持續的吸引力,使之走得更遠。
(一)打造旅游IP,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發展
何為旅游品牌形象(Intellectual Property,IP),人們借助杰克·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將旅游文化IP定義為:由智力勞動者整合旅游資源,定位旅游文化價值,并對其深度挖掘、重組、整合,賦予其人格化魅力,最終呈現出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創新旅游文化產品[3]。
打造旅游IP首先是聚焦IP,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當地居民共通的情感并培養居民的文化認同感,通過一種普遍的認知感覺,找出隱藏在當地旅游資源中的個性、精神和靈魂,聚焦最具有發展潛力、最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產品IP,從而產生一系列IP產品。理塘地方居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強,文化氛圍濃厚,文旅部門應依托地方居民的文化認同感找出藏族文化里的精神和靈魂。其次是塑造IP,從地方經濟、文化和環境等方面入手,將潛在的旅游需求轉化為現實的旅游消費,通過丁真來再次打造康巴漢子的IP形象,進而衍生一系列文創產品,促進旅游業的長期發展,可謂是“得IP者得天下”。
(二)借助新媒體傳播手段,培育發展“互聯網+旅游”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網絡信息化,新媒體有著即時性、互動性和便捷性的優點,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對產品或旅游企業的宣傳有著重要的作用。要使更多的旅游者認識和了解理塘,就需要借助新媒體網絡傳播工具,通過對當地旅游的宣傳,使更多人看到丁真背后真實的理塘,吸引更多的客源。
理塘縣擁有牦牛肉、綠蘿花、雪菊、貝母等高原特產,但因知名度不高、郵費太貴等問題導致銷量不佳,當地政府可聯合旅游企業利用“丁真熱”進行帶貨直播,吸引目標群體進行消費,既能銷售特色商品又能宣傳當地旅游特色,讓產品生產商和零售商等多方獲得一定利潤,而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要熟悉互聯網工作模式。此外,地方旅游企業應借助互聯網在傳統營銷模式的基礎上創新營銷推廣方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將當地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出特色旅游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帶動當地消費,從而促進理塘旅游經濟的發展。
(三)深挖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旅游本身是一種跨地域文化體驗的實現,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其衣、食、住、行、購買、娛樂等行為都貫穿著文化價值。因此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必須依托當地文化,以文化資源為核心,開發特色旅游項目,而依托當地文化的前提是培養當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理塘縣擁有藏族節日、工藝和民俗風情等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資源較為豐富。近年來,理塘政府通過以節帶勢,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地方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得到提升,使得理塘更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理塘文旅部門還應趁“丁真熱”再加大文旅開發力度,整合各類資源,依托當地的藏族文化,以文化深度體驗游為主,大力挖掘理塘文化內涵,從而推出理塘文化產品,開發多個滿足市場需求的特色文化項目,打造理塘藏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以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四)開發文創產品,延長產業鏈
旅游文創產品是文化產品,其核心在于文化,濃縮了一個區域的文化與歷史;借助區域內的人文歷史資源,深入挖掘其中的獨特元素,提煉文化符號,展現市場價值,進而創作出兼具靈性與價值的文化產品[4]。文創產品具有文化性、故事性和實用性等特點,理塘文創產品的設計應融入體現當地居民生活特色的藏族元素,產品設計者要了解當地的文化習俗,避免產品雷同,從而設計出面向大眾的、包裝精美的文創產品,并真正地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才能使文創產品得到更好傳播。設計出文創產品后,如何銷售也值得深思,在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銷售的經營模式是適用的,“線上”采用淘寶網店等方式進行,而“線下”可在景區和博物館的紀念品店進行銷售,方便游客在旅游活動中進行選購。文創產品將原本靜態的文化動態化,不論是文創企業還是博物館、景區,都應攜手運作,通過延伸文化產業鏈條,實現文化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加強人才培養
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鄉村旅游的提質增效發展[5]。面對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急需培養旅游管理人才,以推動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理塘縣應提高地方居民的文化素養,鼓勵學習文化知識,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建設圖書室或文化活動室等基礎設施以供當地居民進行閱讀學習。而地方基層群眾干部同樣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利用互聯網豐富經濟、文化、農業生產和旅游發展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定期組織地方群眾學習,提高地方居民的認同感。人才的培養不僅關系到理塘教育事業的發展,還關系到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管理人才的參與可在提高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同時促進當地特色旅游項目的發展。
一個地區的旅游發展離不開地方居民,居民既是當地的主人,也是旅游發展的參與者和服務者,地方居民的支持與參與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動力。本文結合四川甘孜理塘縣的發展現狀,深度分析了“丁真現象”帶來的旅游業發展啟示,并提出依托地方居民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創新路徑,有利于發展理塘旅游業,其成功經驗為其他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借鑒,從而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有效途徑。
[1] 汪俠,甄峰,沈麗珍,等.基于貧困居民視角的旅游扶貧滿意度評價[J].地理研究,2017,36(12):2355-2368.
[2] 付朝歡,安寧.透過“現象級”網紅看“互聯網+旅游”強大合力[N].中國改革報,2020-12-2.
[3] 王敏,趙敏婷.旅游景區文化IP形象開發策略探析:以鳳凰古城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2020(9):83-84.
[4] 羅恒.土家民俗文化在旅游文創產品中的設計與應用[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50(1):19-20.
[5] 曲正,張廣海.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2):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