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克勤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立足鄉村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這為鄉村的經濟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為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的熱愛,其不僅能夠推動當地農業發展,促進農產品銷售,也為農民帶來了經濟收益。本文闡述了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分析了目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改革建議,以期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最終實現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F59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鄉村旅游事業迅猛發展,不僅為人們旅游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鄉村振興背景下如果將鄉村旅游做好做大,使當地人民真正受益,同時實現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當地政府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因此,本文探索鄉村旅游發展路徑對于提高鄉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以及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鄉村振興戰略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1]。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升級,是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轉變,能夠有效彌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鄉村短板。
(二)發展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1.加快鄉村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旅游體驗也更加向往新的環境及方式,因此,近年來鄉村旅游成為新熱潮[2]。鄉村游客的增多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加快了鄉村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一方面,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以游客體驗為出發點,需要改變傳統種植方式,引進更為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模式,使農作物更具觀賞性,并增加游客參與環節,使游客能夠真正融入其中,為游客帶來全新的體驗,以此提高鄉村知名度和吸引力,這也從某些方面加快了鄉村產業升級,促使農業健康穩定發展;另一方面,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對農業產品結構的優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除了參與農作物觀賞、采摘和農耕等活動,村民還可以對鄉村旅游周邊產業進行開發,如民宿、音樂節、采摘節等。
2.提高村民收入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僅僅依賴土地進行農作物的種植收入微薄,很難切實改善村民生活質量,對鄉村進行旅游開發,確保不影響村民正常的農事活動的同時增加一份收入,豐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首先,村民可以得到經濟補償。鄉村通過開發旅游項目可以得到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并且可以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社會企業進行相關旅游項目的開發,在進行旅游項目開發的過程中涉及規劃占地等,由此給村民帶來的經濟損失政府、企業一般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村民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其次,可以拉動當地農副產品銷售的[3]。在我國很多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鄉村,即使農副產品獲得了豐收,也因為銷路不暢難以順利變現,開發鄉村旅游可以將全國各地的游客吸引到當地,對于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會有很大的帶動作用;最后,通過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村民在就業上有了更多選擇,不僅局限于農作物的種植,還能夠利于農閑時節投入到旅游相關的服務業中,從而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同時,當地村民通過旅游項目的開發增加了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機會,眼界和思想也會更加開闊,獲得更高的收益。因此,鄉村旅游的發展,一方面可以為村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能夠影響村風村貌,實現鄉村振興。
3.加快鄉村文明化進程
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首先需要對鄉村道路進行修繕,確保交通便利,完善鄉村水電網等基礎設施,這些會關系到游客的旅游體驗和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因此,鄉村在進行旅游項目開發的時必然會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并對鄉村景區進行合理規劃建設,完善鄉村基礎建設,改善鄉村衛生環境,進而促進鄉村文明建設;此外,鄉村旅游項目主要以當地風土人情和地域特色為賣點進行開發,使外地游客親身體驗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游客不僅能夠欣賞鄉村的自然美景,也能夠感受當地淳樸的人文氣息以及當地傳統文化,對當地村民積極保護自身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并且對當地古樹、古建筑進行保護,能夠促進鄉村文明化進程的發展。
(一)旅游項目建設規劃不夠合理
近年來,鄉村振興背景下,隨著鄉村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不少鄉村通過旅游開發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也因此引起很多鄉村進行效仿,但是不少鄉村在進行旅游項目建設規劃時未經過充分地分析研究,盲目模仿,大肆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由于規劃不合理,不僅未獲得預期的經濟受益還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了的破壞,與旅游項目開發初衷背道而馳。首先,旅游項目建設規劃不合理容易造成項目開發過程的“頭重腳輕”,前期投入資金過多造成后期資金不足而草草收尾或者項目被擱淺,對于鄉村本身來說,如果對資金使用未進行科學規劃,不了解旅游項目開發所需要進行的投資而盲目對外開放,即使前期通過廣告吸引了部分游客,后期也會因為游客體驗差而無法形成口碑,難以保證后續旅游項目的持續性;其次,不少鄉村在進行旅游項目開發時缺乏統一管理,盲目模仿熱門旅游景點造成旅游品牌不突出,由于一些鄉村領導并不具備旅游專業知識,缺乏旅游開發方面的經驗,最終開發出的旅游項目缺乏自身特色,鄉村定位不清晰,鄉村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盲目開挖開建反而造成資源浪費,也無法成功憑借鄉村旅游來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4]。
(二)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因為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的開發過度、盲目開發等對當地自然資源以及人文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不少鄉村在進行旅游項目開發時,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對當地植被亂砍濫伐、私自拆建等,不考慮政府規劃而盲目進行,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資金鏈斷裂、影響旅游項目品牌形象等。此外,由于管理機制不健全,在旅游景點對外開放時不少村民在景區隨意設置攤位,商品價格也遠遠高于市面價格,不僅造成了景區擁堵,還對當地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不僅不符合鄉村振興策略,同時游客體驗度也較差,尤其是對于一些具有悠久歷史的村落,一旦進行旅游項目開發如果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很容易造成過度開發,旅游景點商業化氣息嚴重,原有的古村落和文化底蘊蕩然無存,造成不可估量的文化損失。
(三)相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不少地區缺乏特色和自身品牌,出現網紅景點泛濫的現象,這與管理者旅游項目開發經驗不足,自身素質不夠高有一定的關系,最終造成鄉村旅游項目只是風光一時,過后變得冷冷清清,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還造成了一定的環境破壞,沒有實現通過鄉村旅游達到鄉村振興的目的,更無法為村民增加收入。除了鄉村旅游管理者自身經驗不足,鄉村領導和村民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對鄉村旅游提出科學建議,單純依靠政府指導,使不少鄉村地區無法形成自身特色。另外,由于村民整體素質參差不齊,不少村民并不具備旅游專業方面的知識技能,作為服務性行業,村民服務意識不足,并且沒有相關人員對村民進行崗前培訓,即使村民參與旅游事業相關的工作也難以做好本職工作,對游客的旅游體驗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些方面都直接影響著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
(一)明確鄉村旅游定位,打造個性品牌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十分迅猛,但是整體來看鄉村旅游定位不夠明確,各地區旅游品牌沒有特色,因此,規劃建設者在進行鄉村旅游項目規劃時,首先需要對鄉村旅游的定位進行明確,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對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等進行充分調研,對鄉村歷史及風俗習慣進行深入挖掘,以此作為旅游項目核心打造獨具特色的個性品牌。例如,在我國安徽宏村,其充分保留了古村落的形態,以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點,打造成鮮明的鄉村旅游品牌,不僅保護了古村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因此,旅游項目開發規劃者在開發之處就應當尊重當地生活習慣和村落形態,使游客能夠體驗原生態的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二)開發旅游周邊產業,完善旅游產業鏈
游客選擇鄉村旅游通常以品嘗當地美食、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為主,想要通過鄉村旅游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還需要積極開發旅游周邊產業,對旅游產業鏈進行完善[5]。例如,除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從游客體驗度出發做好周邊服務。對于山村地區,其山地形勢復雜,游客對山地不夠了解,可能需要當地村民作為導游來陪同爬山,對于大面積的景點,行走不便的老人或者孩子可能有交通工具的需求等,以此作為切入點增加旅行社、交通、民宿、購物等相關產業,不僅能夠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還可以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增加村民收益,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三)采用“旅游+”促進產業升級,
近年來,國內鄉村旅游業提出了“旅游+”的發展思路,其以鄉村旅游為基礎,大力開發具有鄉土氣息的民宿、養生等旅游特色服務。以“旅游+”為引領,打造集約化、復合型的現代鄉村旅游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生產體系。旅游業不僅是對當地環境的改造,其屬于綜合性產業,管理者應當認識到其潛在的價值,旅游業具有新興產業多層次、多方位的特點,因此,管理者和當地鄉村領導及村民需要積極引入互聯網、大數據,將鄉村旅游發展為智慧型的旅游產業,對當地農副產品進行進一步加工,并通過現代化科技手段打造地區品牌,提高知名度,拓寬銷售路徑,或者因地制宜開設農家樂、田地迷宮等特色項目,以此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繁榮,釋放鄉村旅游新潛能,實現村民增收、鄉村振興。
(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隨著鄉村旅游項目的不斷發展,全國各地鄉村旅游景點遍地開花,游客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鄉村旅游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因此,需要積極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將鄉村旅游產業做好做大。首先,鄉村相關企事業單位可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對具有旅游專業知識或者服務業從業經驗的人員招聘到當地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改革以及景區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一支專業性強、經驗豐富、懂管理的經營團隊,對鄉村旅游項目進行指導,促進鄉村旅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加強對當地村民的專業培訓,對當地村民來說,每個人都代表著當地,游客會通過一個人的品行對一個地區產生總體的印象,因此,需要對村民進行培訓,提高村民服務意識,對于在景區工作的服務人員,需要加強其技術培訓,例如廚師烹飪技術、前臺接待服務、導游景點講解等;最后,制定相關服務標準和考核標準,如對于景區物價進行調控,對于景區門票、船票等費用統一定價,不得出現宰客、欺客的現象,服務接待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禮儀知識和較高的服務意識,并對此進行抽查考核,加強監督監管,提升旅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提升游客旅游滿意度。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開發能夠有效改善鄉村環境,同時為鄉村居民提供就業增收的新渠道。因此,要將鄉村旅游做實做好,當地政府和企業還需要結合當地實情充分調研,打造屬于自己的旅游品牌,實現鄉村振興。
[1] 昌平.鄉村旅游當以特色為本[N].昌吉日報(漢),2021-05-17(001).
[2] 谷勝男.“文化+旅游”推進我國鄉村旅游創新發展的思考[J].南方農機,2021,52(9):64-65.
[3] 俞卓航,蘇景城.鄉村振興背景下鄉鎮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途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1(4):10-12.
[4] 何欣禹.走向鄉村振興旅游大有可為[N].兵團日報(漢),2021-03-15(005).
[5] 王昆欣.發揮旅游產業優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N].中國旅游報,2021-03-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