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波
摘? 要:為推進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總體部署,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實現教育信息化目標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將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到教學當中去。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微課屬于信息化教學的手段之一,大學英語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也得到發展。本文旨在通過以微課的設計和制作的評價指標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影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幾種主要因素,并探討了相應的舉措。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學能力;微課;大學英語教師
中圖分類號:H319.3;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5-00-02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中指出,各高校應將網絡課程納入課程設置,重視在線開放課程、線下課程、線上線下混合課程、虛擬仿真課程等精品課程建設[2],使課堂教學與基于網絡的學習實現無縫對接,融為一體。在信息化與智能化時代,多媒體技術以及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外語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3]。微課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一種方式,可運用信息技術將碎片化的知識以視頻的方式應用到教學中。優秀的微課設計與制作對教師信息化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分析外語微課的評價指標為切入點,分析影響外語教師信息化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進一步發現問題,挖掘相應的解決對策,可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一定的啟示。
一、大學英語微課的評價指標
(一)微課的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求教師首先要有應用數字化信息意識,其次要有良好的數字化信息選擇能力,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適合數字化教學,所選擇的教學信息有可加工性,適宜進行信息化教學。并且,選擇合適的數字信息,制作合乎技術規范的微視頻,這些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都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培養自身利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并具備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的意識。
(二)微課的教學設計
大學英語微課教學設計實際上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的過程體現教師的教學特色,內容清晰邏輯合理。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學英語線上教學更加注重動態開放,富有生機的教學,而微課教學再結合中國大學慕課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的動態化。
優秀的大學英語的微課教學設計既能體現學科的特殊屬性,又包含了媒介、工具、技術。大學英語作為語言類的教學科目,微課的教學設計要完成特定的語言教學目標,教師要提前設計教學文本,力求簡潔,避免不必要的內容,在錄制微課內容的時候也要確保微課教學文本的準確性。教學設計的所包含的各方面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才能達到要求。
(三)微課技術制作
微課的成品主要形式是視頻,因此在畫面、聲音、錄制動畫的設計上要達到一定的技術規范。微課的制作視頻生成的軟件有camtasia studio、EV、Videoscript。其中camtasia是比較專業的錄屏軟件,可以方便地進行屏幕的錄制和配音,與視頻編輯,另外powerpoint也自帶錄屏功能,動畫制作可采用Videoscript、Cartoonmaker、Axeslide完成。另外,Focusky動畫演示大師的使用,可以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
微課的使用可以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而大學英語微課制作的各種指標、規范,教師能否熟練使用這些錄屏軟件,能否制作出簡單的動畫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也都是一種衡量。
二、教師教學信息化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個人因素
目前大部分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微課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從個人因素角度分析大學英語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可以從教師的年齡、性別、職稱、教學經驗、學歷來進行研究。一般來講男教師的計算機動手操作能力要強于女教師,年輕的教師要比年長的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更強些。職稱高的老教師微課制作能力低于一般職稱低的青年教師。按數據調查結果顯示,一般年齡在40—50歲,職稱為副教授的教師對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和熟悉程度是最低的。
一般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多是PPT和多媒體教室系統。在課下教師在使用網絡資源時也多是從網絡獲取資源,一般不會進行加工,處理,編輯。另外一些教師對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之類的教學平臺的操作也是生疏的。教師教學信息化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條件,通過分析影響教師教學信息化能力的個人因素,可以分析出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在學習一些微課制作時對需要運用的一些軟件的掌握是有一定困難的,有部分教師信息化意識較弱,即使是有一定意識去使用網絡上的一些信息資源,但是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強,還有部分老教師不愿意接受一些新事物,尤其是一些軟件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在微課制作過程中的進度也要慢一些。
(二)信息化培訓
高等學校的繼續教育培訓應該進一步強化開展多種類型、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健全教師培訓體系,推動教師教育體系的建設。在信息化培訓方面,學校或校外機構組織開展的信息化培訓對教師的信息能力也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參加過面授方式或網絡學習和培訓的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顯著高于未參加過培訓的教師。高校應該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合理系統性、針對性強的信息化培訓。同時,有些高校在信息化教學培訓上做的力度不夠,培訓不夠深入,有些培訓也只是聽聽而已,后期沒有實際性的操作,培訓沒有起到有效的實際應用效果。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建立信息化中心,成立專門的平臺為教師提供交流環境,提供技術指導,尤其是信息化教學能力低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參加學習和培訓,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高校也可以進一步加大監管,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努力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
(三)信息化教學團隊的建設
從微課的發展角度來分析,微課具有專題化,系列化的趨勢。單個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成立團隊顯得尤為重要。團隊在微課建設的過程中要有效分工合作,發揮專長。微課建設的初期多是單獨一個教師完成,近幾年,國家級別和省級別的微課申報都是以課程團隊的形式進行,所以微課團隊的建設也越來越重要。信息化能力強的教師可以帶老教師,建立微課教學團隊,根據團隊中不同成員的專長所在進行微課制作的分工。微課教學團隊在微課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團隊成員教學與科研素養、信息化素養;教學團隊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開發新課程;同時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大學英語微課的制作后期可以加入計算機技術人員,負責微課視頻后期的剪輯美化。
(四)學校硬件設施的投入
教育信息化是中國未來教育的大趨勢,高校除了政策上的鼓勵,經濟上的投入也可以使其更好地進行教育信息化工作。為了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教學的發展,高校在各方面條件可行的情況下可加大對信息化的建設投入。有些高校自身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硬件配備上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或是硬件設備無法普及開來,致使教師使用錄播程序煩瑣,而不愿去錄制課程。
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錄播教室為錄制教師教學活動提供了專業化的數字化平臺,可以高質量地全面記錄教學活動全過程[4]。利用錄播教室進行人才的全面培養符合國家的要求,更多的學校開始將建設錄課室加入學校的建設計劃中。專題化、系統化的微課建設是離不開錄播系統的。在微課制作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合適的錄播教室,各大高校也要加大對錄播的培訓和學習,加強在精品課程錄制上硬件設施的投入,建立多個錄播教室,盡可能讓更多的教師可以利用到錄播教室。建設錄播教室對于實現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幫助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著重大意義。錄播教室需配備必要的錄播系統及相關教學資源,錄播系統是直接將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完整錄制下來的,而且能夠進行全景、近景、板書的各種景別的拍攝,可以減輕一些跟蹤拍攝的負擔。對于錄播系統的使用,高校可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方便教師使用錄播教室,這樣對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三、結語
從英語微課制作的技術指標這個微觀視角來分析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本文通過分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以及影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幾種因素,提出一些解決措施。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題,對于實現教育現代化,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冰,王玲.高校信息資源的整合與應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6):97-98.
[2]秦麗莉,等.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理念與評估[J].語言教育,2020(4):8-12.
[3]何蓮珍.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修訂依據與要點[J].外語界,2020(4):13-18.
[4]劉伯中.充分發揮錄播教室的功能[J].傳播力研究,2020(21):126-127.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