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遠
提到麻醉,有人說“麻醉影響大腦、使人變笨、記憶力下降”,術后不僅想不起來手術的情況,連近期發生的事也很模糊。也正因為人們對麻醉的顧忌、疑慮,使得醫療工作受到一定影響。但在醫院進行治療,特別是需要手術時,麻醉是不可避免的。那麻醉真會使人記憶力下降嗎?
麻醉是指利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進行手術的目的,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之分。根據對麻醉患者的臨床觀察,我們似乎可以找到一些引發上述錯誤認知的端倪。部分接受過麻醉手術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的確會出現咽喉痛、額頭痛、疲勞、聲音沙啞、肌肉酸疼等感覺,而且很難回想起手術時的相關場景,尤其是全身麻醉的患者在麻醉的作用下意識、感覺消失,自然不會知道手術時的場景。患者感覺大腦一片空白,進而會覺得麻醉影響了大腦,自己的記憶力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麻醉之所以可以消除疼痛,是因為麻醉藥物對患者的中樞神經和(或)周圍神經系統產生了抑制,阻斷了痛覺信號的傳輸,大腦接收不到“痛”的信號,或是暫時“麻痹”了大腦,身體感覺不到疼痛。但這種抑制是可逆的,藥效過后患者會再次感到疼痛。實際上,在麻醉出現至今的百余年里,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種試驗,并在多次優勝劣汰中淘汰掉了不適宜使用的麻醉藥物與手段。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使用、接觸到的麻醉藥物和麻醉方式都是效果顯著且具有良好安全性的,能使人們的健康安全得到保證。只要由專業人士合理、規范的使用,就不會像傳言中那樣使人變傻、記憶力下降等。
當然,在針對不同人群時,麻醉對人體的效果有所不同。如幼兒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神經系統受到的影響較大;老年人處于器官功能退化階段,其神經系統對于麻醉藥物也較為敏感。但對于青壯年來說,尤其是身體素質良好的青壯年,其神經系統已經發育完善,而且正處于一種活躍狀態,麻醉藥物的使用并不會對其產生長久的影響,所以沒有必要為了謠言而憂心忡忡。
一些體弱的老人或小孩,確實可能在麻醉后出現記憶力減退、學習能力減弱、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但上面已經說過,麻醉對神經的抑制是可逆的,通常休息幾天后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只有極個別人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幾個月或是幾年)來恢復。
不過,同麻醉帶來的收益比起來,這些可能的副作用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如果麻醉不到位,或者是根本沒有使用麻醉,患者可能無法忍受疼痛進而對后續的治療產生影響。同時,受到劇烈疼痛的影響,機體為了自我保護,可能會做出一些應激反應。雖然,應激反應的出現對人體是存在一定好處的,但是過度應激同樣會導致不良情況發生,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讓患者處于一種更為危險的處境中,也增大了治療難度。
而麻醉能消除患者手術疼痛,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不僅術前有專業的麻醉師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評估,選擇最安全、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案;術中會對患者的呼吸、循環、體溫等進行嚴格的監控,針對變化能做出有效處理;術后還會進行連續監測,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及時處理意外,直至患者痊愈。
總之,現階段的麻醉技術是非常安全的,除了用于手術治療,在重癥監護、急救復蘇、疼痛治療等方面也發揮著作用。其可能的副作用包括惡心、嘔吐、倦怠等,通常在常規劑量及規范操作的情況下,發生的概率很小,且可自行好轉。麻醉對記憶力的影響是很小的,且是暫時性的。如果記憶力越來越差,且伴有身體不適,應警惕疾病可能,并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