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燕 曾晨靜 宋佳冉 蔣麗娟

摘要:目的:探討產婦產后開展品管圈活動對首次泌乳時間、泌乳量的影響。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產婦180例為研究對象,90例行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90例行品管圈護理者作為實驗組,統計兩組產后首次泌乳時間及不同時段泌乳量。結果:①實驗組首次泌乳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②實驗組產后1、2、3d泌乳量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結論:產后對產婦實施品管圈活動,可優化泌乳質量,加快泌乳速度,增加泌乳量,滿足新生兒喂養需求,值得推廣。
關鍵詞:產婦;品管圈活動;產后;首次泌乳時間;泌乳量
母乳是新生兒最為理想的食物,其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且比例完美,特別是母乳成分能隨嬰兒年齡變化,這是其他配方奶無法替代的。母乳喂養能提高新生兒免疫力,保障其健康發育[1]。然而,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不足30%[2]。產后泌乳質量差是影響母乳喂養的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院開展了品管圈活動,現將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18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且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存在產后并發癥者及新生兒存在嚴重疾病者。根據產后所用護理模式分組:對照組中,剖宮產者38例,陰道分娩者52例,年齡21-33歲,平均(27.3±4.5)歲;實驗組中,剖宮產37例,陰道分娩53例,年齡22-34歲,平均(27.8±4.8)歲。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膳食指導、按需喂養指導、產后盆底肌訓練等。
實驗組:予以品管圈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成立小組:小組成員均秉承自愿原則參與研究及護理工作,組員有:主任護師1例,擔任圈長,承擔小組管理、指導工作;主管護師2例,其負責小組成員培訓、活動實施及監管等工作;責任護士10例,負責與患者溝通、提供護理服務等工作。②明確主題:小組成員共同商討,采用頭腦風暴法分析產婦產后現存問題,根據問題急迫性、組員能力及干預計劃可行性,最終確定本次活動主題—“提高產婦產后泌乳質量”。③分析原因:通過查閱書籍、文獻報道等,小組成員重點分析了產后泌乳質量低下的原因,總結為:1)母乳喂養知識匱乏;2)乳房條件影響;3)產后不適以產后疼痛為主。④擬定并實施對策:1)加強母乳喂養宣教:采用多形式宣教方法如發放宣傳冊、觀看教育錄像、召開產后交流會、創建產后喂養群、開展專項知識講座等對產婦進行教育。一方面,需要向產婦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必要性,告知產婦其不僅有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且其有利于產婦恢復體形,此外還能節省花銷,消除產婦顧慮。另一方面,采用“一對一”指導方式幫助產婦掌握母乳喂養技巧,包括哺乳體位、乳房托握、含接姿勢、擠奶方法等。此外,還應提醒產婦產后早期不要嚴格限制喂奶時間,應該按需哺乳,待新生兒生長至第2、3個月后,可逐漸發展成按時喂養。2)針對乳頭凹陷者,可手法糾正,即用食指、拇指向上提捏、揉按乳頭;手法難以糾正者,可用負壓吸引法吸引乳頭;凹陷嚴重者,可借助乳頭罩進行哺乳。針對乳房腫脹者,采用濕熱敷、乳房手法按摩、穴位按摩等,消除腫脹。針對乳頭皸裂較輕者,可通過涂抹少量乳汁、毛巾熱敷、生理鹽水濕敷等,減輕疼痛,促進裂口愈合;皸裂嚴重者,可暫停哺乳,于局部涂抹乳頭修護霜,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后,喂食新生兒。3)評估產后傷口疼痛程度,采用體位指導、音樂療法、心理疏導、鎮痛藥物等減輕疼痛。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首次泌乳時間;測量兩組產后1d、2d、3d時段母乳分泌量。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為評估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首次泌乳時間比較
對照組首次泌乳時間為(11.72±4.18)h,實驗組首次泌乳時間為(4.46±2.73)h,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t=13.796,P<0.05)。
2.2 兩組不同時段泌乳量比較
對照組產后各時段泌乳量明顯較實驗組少(P<0.05),見表1。
3 討論
大量報道證實,產后泌乳始動時間及泌乳量與產后母乳喂養有著直接的關聯性[3]。產后2h是創建母乳喂養敏感期的最佳時機,若在這一時段乳汁分泌不足,新生兒有效吸吮未能發生,就會大大增加母乳喂養難度。因此,如何提高產婦產后泌乳質量成為產科醫護人員探究的重點話題。陳玉玲[4]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品管圈活動能夠最大程度消除產婦母乳喂養期間遇到的問題,消除產婦心理障礙,提高產婦喂養技能,持續性改進母乳喂養質量,降低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率。品管圈為新型護理模式,其彌補了傳統護理的不足,有針對性、精準性、深入性等特點,能夠充分發揮護理人員潛能,不斷優化護理質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盡可能提高患者滿意度。本次研究中,實驗組經干預后泌乳時間及泌乳量均顯著較對照組優,充分證實了品管圈護理的優勢。
綜上,品管圈活動的實施有利于改善產婦產后泌乳質量,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麥碧燕. 品管圈活動在產婦產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J]. 醫學美學美容, 2018, 027(022):98-99.
[2]唐奕, 唐梅銀. 品管圈活動對產婦產后首次泌乳時間及泌乳量的影響[J]. 廣西醫學, 2020, v.42(09):121-124.
[3]孫利娟. QCC活動對足月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率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 河南醫學研究, 2018, v.27(14):169-170.
[4]陳玉玲. 實施品管圈活動對提高產婦持續性母乳喂養質量的影響[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7, 37(1):82-84.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江蘇南京 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