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延長,地層條件復雜多變。為了更好的對油田進行開發,準確判斷地層內部各項參數的變化,指導地質人員高效開發原油,達到提高油井開發效果、提高油藏動用程度和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主題詞:動態監測 動用不均 動態調整
1.地質概況
曙光油田地面位于盤錦市西部,橫跨雙臺子區、盤山縣、新生農場、盤錦監獄等行政區。多為葦田、稻田,部分井站位于遼河濕地試驗區內。
曙光油田構造上位于遼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是一個斜坡背景下發育起來的復雜斷塊油田。累計探明含油面積169.1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2億噸;動用含油面積144.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8億噸;可采儲量10633萬噸,標定采收率27.7%。整體呈現出 “六多”的地質特點:
(1)內部斷層多:共發育四級斷層135條,共有開發單元46個。
(2)儲層類型多:具有多種沉積體系,儲層巖性、儲集空間多樣。
(3)油藏類型多:具有邊、頂、底水等多種油水組合,油藏類型多樣。
(4)開發層系多:自下而上共發育潛山、杜家臺、蓮花、大凌河、興隆臺、館陶等6套含油層系;油藏埋深584-3440米。
(5)油品性質多:按原油黏度可分為 “稀油、稠油、超稠油”。
(6)開發方式多:共有注水、注汽、火驅、SAGD、化學驅、蒸汽驅等六種開發方式。
2.監測的必要性
針對稀油已進入“雙高”開發階段、普通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高采出程度、低地層壓力的實際情況及超稠油開發已進入產能建設中后期,老井進入高遞減期,井況逐年變差等諸多開發矛盾,以及二次開發、開發方式轉換重大試驗的實施,對油藏動態監測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加強油藏動態監測資料的錄取工作,及時跟蹤油藏動態變化,研究剩余油分布規律,提高油藏開發效果,保持規模產量,為油藏的綜合治理及開發方式轉換提供可靠依據。3.監測資料的錄取及應用
3.1監測資料的錄取
曙光油田結合自身動態監測日常管理的主要內容,嚴格執行以“監測方案編制→實施計劃編制→現場監督實施→資料檢查驗收→應用總結反饋”為主線的動態監測管理工作流程,進一步提高了曙光油廠動態監測工作水平。
(1)具體是在強化監測方案編制的基礎上,月度論證具體監測工作量計劃,旬度論證監測工作量實施計劃;
(2)現場實施過程中,油水井監測地質設計由測試崗專人編制,現場施工由專人監督;
(3)監測資料及成果由生產室負責人初審合格后,交由動態室技術人員進行復審,合格后進行數據錄入并存檔;
(4)動態室技術人員按季度反饋動態監測資料應用情況,生產管理室負責反饋信息匯總,以便及時調整監測安排,并根據監測工作應用反饋情況進行半年和年度動態監測工作總結。
3.2監測資料的應用
(1)指導產能新井部署
在精細地質體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老井測壓資料、吸水剖面、產液剖面等資料錄取,精細刻畫剩余油分布研究及縱向水淹狀況,分析油藏潛力,提高部署實施成功率,降低實施風險。
(2)指導SAGD開發與調控
為更準確掌握SAGD實施前后水平段動用程度的變化、上下水平井間縱向、水平井與周圍直井之間平面的連通情況及物性夾層分布規律,對水平井溫度壓力剖面、油層含油飽和度變化、井間汽竄、熱連通狀況等實施監測。
通過對水平生產井、觀察井井溫監測了解蒸汽腔的形成狀況,并對注汽井的注汽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一是利用監測資料明確蒸汽腔發育狀況,優化注采調控;
二是利用監測資料完善雙水平區域注汽井轉注時機;
三是以監測資料為依據,監測邊頂底水情況。
(3)指導薄互層狀稠油油藏火驅開發與調控
通過對地層壓力、原油物性變化、吸氣(汽)剖面及各井組尾氣排量、推進速度及受效狀況變化的監測,確定下步措施,加強吞吐引效,優化動態調控工作,進一步改善尾氣及火線推進狀況,提高火驅動用程度。
一是利用溫度壓力監測資料,掌握火驅溫度壓力變化情況;
二是運用飽和度測試資料,確定火驅見效狀況;
三是運用注入井吸氣剖面測試,掌握層間燃燒差異,調節縱向層間矛盾;
四是運用原油物性檢測,掌握驅后原油物性變化,確定火驅效果;
五是火驅前緣及尾氣示蹤劑監測,有效掌握火線推進方向。
(4)指導油藏精細注水開發與調控
通過對水井吸水剖面及油井產液剖面、含油飽和度等監測資料的研究,指導調剖、細分注水、堵水等措施,減小無效投入。
一是吸水剖面測試支撐了細分注水工作的開展;
二是RFT壓力測試支撐了射孔方案編制;
三是溫度測試為化學驅部署提供了依據。
(5)指導吞吐老區挖潛
自2015年以來,動態監測工作量逐年加大,由177井次上升至203井次。其中重點監測有水平井井溫監測、高溫四參數、固井質量監測,這些監測資料有效支持了低動用層挖潛、汽竄治理、管外封竄等工作。
一是水平井井溫監測為水平井動用調整提供重要依據;
二是高溫四參數監測支撐了選配注及調剖井組選擇;
三是固井質量監測確保了大修井順利投產。
4.結論
(1)油田持續穩定開發,離不開監測資料的錄取;
(2)監測資料的錄取利用,能夠有效的提高油井措施的有效率;
(3)監測資料的錄取利用,能夠指導剩余油挖潛,提高油田采收率。
作者簡介:晏淑鳳,女,1981年2月出生遼寧省朝陽市,漢族,工程師,2006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現于遼河油田曙光采油廠從事地質開發工作。
遼河油田曙光采油廠? 遼寧? 盤錦? 1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