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艷


摘要:本文針對吉林油田大老爺府區塊砂體展布、砂體沉積微相等進行平面研究,對小層進行精細劃分,制定劃分原則與標準,并建立了測井曲線圖庫,為吉林油田的高效開發作出了突出貢獻。
關鍵詞:大老爺府,砂層組,劃分
1 前言
大老爺府油田從上至下共發育有三套含油氣層系:葡萄花油氣層(姚家組一段)、高臺子油氣層(青山口組一段,以下稱青一段)、扶余油氣層(泉頭組四段以下稱泉四段)。葡萄花油氣層在該油田范圍內分布較差,含油氣面積和厚度均較小,不做研究。本文研究對象為青一段高臺子油氣層、泉四段扶余油氣層。
2 層組劃分
2.1 小層劃分原則及方法
結合目前油田開發現狀及下步開發調整的需要,本次油層細分層遵循以下原則:
(1)縱向上,各砂層組、小層的劃分,仍沿用目前生產單位的劃分方式與分層結果;
(2)以沉積旋回為基礎,采用分級控制,即先劃分砂層組,再細分小層;
(3)充分考慮泥巖隔夾層分布的穩定性及砂巖的沉積韻律特點;
劃分結果:青一段高臺子油層劃分為四個砂層組,11個小層;泉四段扶余油層劃分為四個砂層組,12個小層。見下(表4-1-1-1)。因泉四段F10、F11、F12各小層砂體基本不含油,電測解釋均為水層,油藏描述時,沒有做研究。
2.2 小層對比
大老爺府油田青一段地層及泉四段地層,根據前人對該區域沉積背景及沉積環境的研究,及對該油田沉積相的研究成果,為三角洲與濱淺湖相沉積體系,縱向呈明顯的多個正旋回沉積特征。根據相控對比的原則和綜合調整方案目標的要求,本區采用河流三角洲相沉積劃分對比方法,既“旋回為基礎,標志為依據,韻率追韻律段”。
(1)地層對比標志
青一段頂部標準層:位于G1小層之上,近臨G1小層。為穩定分布的泥巖。厚度在5m左右。電性上,典型特征是:R4? R2.5? R0.5m測井曲線為近似剪刀形高值雙峰。低COND值,AC曲線呈高值。埋深在1200-1210m。全區發育。該標準層,可以卡準青一段上部各小層砂體的劃分與對比。(I類標志)
青一段中部標準層:位于G10小層頂部,為一穩定分布的泥巖。深度在1280-1300m之間,厚度10-15m。電性上,R4? R2.5? R0.5m測井曲線呈駝峰狀。COND曲線整體高值,但與第二個電阻率曲線高峰相對為一V字型低值。AC曲線呈剪刀形高值雙峰。全區分布穩定。該標準層,可以卡準青一段中部各小層砂體的劃分與對比。(I類標志)
泉四段中部標志層:位于F6小層上部泥巖。厚度10-15m。為一穩定分布的泥巖。深度在1280-1300m之間,厚度10-15m。電性上,G曲線呈高值,R4? R2.5? R0.5m測井曲線呈平緩低值。COND曲線整體高值,AC曲線呈單峰高值。深度在1340-1360m。全區分布穩定。該標準層,可以卡準泉四段中部、下各小層砂體的劃分與對比。
其二、各油組沉積的旋回性,旋回頂部分布相對穩定的泥巖段,以及測井曲線的組合特征等,是對比的次級標志。
3 沉積單元的劃分
沉積單元,指在某一沉積時期,一次連續的沉積事件中形成的,電性及巖石組合特征相似的地層單元。時間地層單元是一個等時性的成因地層單元。是在基本一致的沉積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單砂層(但它們是成因相關),也可以是不發育砂層的泥質巖。
在油井小層劃分、對比基礎上,是在四級旋回的控制下,結合油田開發實際及研究內容需要,對砂層組、小層細分,對沉積單元進行劃分。與小層細分相對應,大老爺府油田青一段共劃分11個沉積單元,泉四段FI到FIII砂組共劃分12個沉積單元。以等時對比原則,進行各時間單元平面分布研究,以研究各沉積時間單元微相平面的變化。
4結論與認識
(1)大老爺府油田測井曲線圖庫建立,更加方便分析及解釋氣層。
(2)小層對比過程中,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積劃分對比方法為基礎。
(3)對大老爺府區塊砂層組劃分、小層細分以及沉積單元進行劃分以等時對比原則,進行各時間單元平面分布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松原采氣廠? 松原 1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