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芬
摘要:中學期間,教師應同時兼顧教書育人工作。生物有著廣泛的內容,是德育教育重要載體。教師教學期間,除了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以外,還要結合學生的人生體驗、生活實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
關鍵詞:高中生物;德育教育;方法嘗試
前言:教學是知識傳授、接受的重要過程。教育期間,教師需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做好知識積累和獲取。提升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是教師責任,也是課改要求。高中生物有著豐富的素材,為德育教育的滲透創造了有利條件。高中生物德育內容缺少現場文字,理科特點使得人們更關注系統知識教學,沒有挖掘德育內容。許多高中生物教師,忽視德育內容挖掘。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生物教育追求的是講解自然知識,沒有任何切入點可以用于德育教育。為了展現生物教育的與價值,前提是教師走進教材,深入研究教材。以挖掘教材德育成分作為前提概念,貫徹德育教育追求。
一、嚴謹治學
(一)辯證唯物
高中生物中有許多可以反映與體現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識,比如量變質變、發展變化規律、對立統一規律。以上知識點在生物教學中的研究,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高中生物當中有許多對立統一規律知識點。如肌肉舒張和收縮、神經抑制與興奮、植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新陳代謝由異化作用、同化作用共同構成,二者有著對立矛盾關系,但二者同時也有著相互聯系與依存的特點。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提供了能量和物質基礎。異化作用可以讓生命活動補充能量。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生命體才能不斷新舊交替,獲得生命發展,展現生命特征。
教學期間,需要教師做好辯證與統一關系的滲透。如環境和生物相互作用,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特點[1]。物質循環與能量為因果關系,在相輔相成中共同發展。生物個體表現性深受外界環境與內在基因干擾。
(二)實踐方法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實踐就不可以發言。所有理論都和實踐有關[2]。生物作為一門實踐性突出的課程,生物教育有許多實踐活動。學生利用親手實踐機會消化知識,形成理解。該理論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不僅可以讓學生建立深刻知識印象,清醒認識知識理論。學生親自體驗和實踐,從中收獲創意和啟發,形成思維拓展能力。教學期間,需要教師予以實踐環節足夠重視,比如動物飼養、植物栽培、參觀訪問、實習、實驗。在實踐活動中,將生產生活與書本知識聯系到一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時了解最新的生物技術,對提高生物教育質量有很大幫助。
二、道德情操培養
(一)愛國素質培養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幸存者,我國歷史悠久,很多科技領域水平遠超別的國家。生物教學期間,需要教師按照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時間點引出我國科技成就。此時就能讓學生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學生愛國意識[3]。
比如雜交水稻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可以引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工作經驗。憑借一己之力,每年解決超過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作為人口大國的我們,吃飯是很重要的事情。
眾所周知雜交水稻只能種一代,每年都要夠種。雜交水稻原種只有袁隆平研究所里有,外傳會導致我國技術流失。過去有人開玩笑和袁隆平說,如果袁隆平教授將原種帶到美國,袁隆平瞬間就能變成億萬富翁。可此時袁隆平的回答卻是,我國有十幾億人口,我是中國人,我知道中國人吃飯問題的嚴峻性。我將我的事業、生命奉獻給祖國,才能體現我的價值。袁隆平愛國之情值得學生學習,教師需要利用合適的機會與契機,做好類似案例的引導。教師需要主動把握切入點,積極研究,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
(二)社會責任感
現如今人們已經意識到了生態惡化、環境污染嚴重程度和威脅性,人們表現出環境保護極高的重視度。當前人們在治理環境問題的時候,悔不當初,意識到過去做的事情嚴重破壞了環境。許多人歷經數代,也沒有將環境恢復到原先的樣貌。高中生物教育中,教師有必要做好環保意識滲透,讓學生能夠付諸實踐,將保護環境作為風尚。
(四)人文關懷
所謂的人文關懷,反映的是自主意識,是對人類的生存狀態關系,屬于社會文明標志。人文關懷要求人類個體主動愛護、尊重、關心他人。
生物教學期間,教師需要耐心引導,讓學生嘗試性的關懷陌生人,減少對他人的怨恨和憎恨。減少冷漠的感情,創建互動有愛氛圍。創建充滿凝聚力、戰斗力的大家庭與大集體。
三、積極精神面貌建設
教師不僅要重視理想教育,同時還要重視實踐教育,引出各種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艱苦是一份挑戰,挑戰成功就能收獲美好的未來。失敗是成功之母,教學期間應注重學生堅毅不拔性格培養,使學生能夠堅定信念學習。
教師應重視學生團隊意識培養和建設。平時教育的時候,應充分可考慮不同學生特點,充分展現每一名學生長處和優勢。教師使用分組合作學習方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能力。分組的時候應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進入到適合自己的小組。充分考慮每一名小組學生需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科學的態度、有愛、團結的精神品質。
結語:應說明的是,生活中到處都是德育內涵與道理。教師需要成為有心人,不斷探索和發現生物教育德育內容。教師需要配合使用恰當合適的手段、方法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讓德育教育落實到方法面面。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陳艷萍.高中生物學科整合育人的實踐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2):177.
[2]王芳.生態教育視野下的生物課堂構建[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2):75.
[3]王娟.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223-224.
都蘭縣高級中學??81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