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云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設備的不斷更新,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對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英語授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習者的要求。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網絡進行英語教學,優化教學設計,教學活動與教學評價,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093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力求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好基礎,同時,促進學生整體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況,整體規劃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和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努力適應網絡信息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多種媒體的手段、多種類型的平臺和多方位的空間。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作用,使各種教育技術和手段都能科學、合理、恰當、簡約地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服務。利用信息技術環境輔助英語教學,能夠給學生展示出更加豐富多彩的畫面,可以給學生相對真實的環境,提供有利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語言的語境,讓學生先接觸英語,然后使用英語。在使用中,不斷強化語言知識,避免了對英語知識的機械、枯燥記憶。使英語學習更好地體現真實性和交際性特征。在英語學科的教學進程中運用信息技術,體現出信息技術對于英語教學極為重要的作用,從而創建了以信息技術為新型教學結構的理想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用信息技術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和效率。對于小學生,教師更應注意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形式與過程更為直觀、生動、形象,以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因此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下優化英語教學的策略”的課題研究,能夠使教師使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基于信息技術對于英語教學的諸多教學方法的優越性,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教師教學技能水平也有了較高的要求,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對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傳統教學的優點轉移到以網絡為載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知識,更好的輔助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真正起到支持學生學習的作用。
具體做法如下:
一、目標明確,清楚授課
教師要注意教學的目的性、恰當性、合理性。教師應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用清楚精練的語言授課,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線上能按由易到難的邏輯順序逐步理解。
二、精心設計,多樣化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精心備課,制作精美課件,下載課文視頻。利用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融入英語課堂中。結合學生特點設計多種競爭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課前的小組口語對話展示,課中的小組PK賽,課上的小組成員的抽選問答,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口語交際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效果。
三、任務導向,自主合作學習
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課前小組導學,課上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以各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檢查驗收,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利用小組評價機制給予不同的加減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課堂教學效果。教學中體現以生為本,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
四、激發興趣,促進教學
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運用“文本、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方式,對學生進行信息的輸入,形成各種各樣的感官刺激,幫助學生理解、加強記憶,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課上通過多種聽說讀和問答交流方式,創設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加專注于學習,使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探索,鞏固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五、講練結合,提高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檢測學習效果??梢粤私鈱W生掌握知識情況。在傳統教學中,采用筆頭練習、批改錯誤、反復鞏固,學生都是被動參與。而利用信息技術來設計練習,教師可以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難度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在完成本節課教學內容后,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習題,進行限時測試。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檢測題,使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地使用學到的知識,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學以致用。
六、運用評價,優化教學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合理地運用評價機制可以起到監控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激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的重要作用。在設計和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各階段教學的特點與評價目的,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合理、多樣的評價方式,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應有利于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情況,有利于學生發現和分析學習中的具體情況,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不斷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我在教學中就很好地利用了班優教學軟件,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了英語教學。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能夠營造一個生動、立體、貼近生活、交流、富含信息的課堂,相對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具優勢和活力,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教育,開發學生的智慧。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學生提供了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新的學習模式。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創設教學情境,突顯了教學的開放性與交互性,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促進生成學生的智慧。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能提供豐富而便捷的網絡資源,而且還能提供靈活多變的練習空間并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真實性、開放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王婷.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運用微課教學[J]. 中國農村教育. 2020(11);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七里中心小學 3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