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 ? 要】幼兒園是幼兒正式開始接觸學校教育的場所,幼兒階段的學習對于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關系著幼兒的長遠發展。本文分析了目前幼兒園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園? 教學問題?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46
幼兒時期的教育關系著幼兒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是幼兒適應學校教育的開始。在這個階段,幼兒還沒有認識到家庭與學校的區別,教師要認真引導幼兒,耐心教導幼兒,才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新時代下的人有了新的性格特點,幼兒園教學已經跟隨時代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深入研究目前幼兒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新教學觀念,打破教學困境,是教師的重點任務。
一、目前幼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
在幼兒園中,一個班級有很多幼兒,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習慣,教師一個人面對很多幼兒,很多時候往往會力不從心。一些性格活潑的幼兒會主動進入教師的視界,教師在舉辦一些活動時也會優先想到讓這些幼兒來參加,而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幼兒則會被教師所忽視。這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導致師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
(二)幼兒缺乏自主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教學已經逐步成熟,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育體系,但幼兒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習慣與性格,教師不能用一套萬能的教學模板來應對所有幼兒,所以,教學方式的選擇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還是會按照既定的教學模板進行教學,幼兒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其創新能力與創造力也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讓幼兒干什么幼兒就干什么,而不管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久而久之,幼兒將教師的話語看作命令,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利于其自主能力的培養。
(三)家長與教師在溝通中存在問題
幼兒教育是家庭向學校過渡的環節,這個時期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在二者相互溝通的情況下,才能制定出一份適合幼兒的學習計劃。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總是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家長不理解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教師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等。不僅如此,當幼兒在學校犯錯時,教師與家長溝通不良還會出現矛盾。這種不和諧的關系會導致幼兒的一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從而影響幼兒的長遠發展。
(四)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實際能力不相符合
幼兒時期是孩子智力的啟蒙時期,這個時期也是激發幼兒潛能的關鍵時期。但是目前有些幼兒園會將一些小學的學習內容放在教學任務中,為了完成教學進度,教師在課上向幼兒傳遞較多的內容,甚至是一些超越幼兒接受水平的內容,這種做法導致幼兒跟不上教學進度,甚至因為學不會知識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的首要前提。
二、針對以上問題的策略
發現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問題,要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針對目前幼兒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師生溝通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是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好幼兒的榜樣。首先,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需要具備音樂、美術、文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學無止境,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涵養。其次,教師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幼兒時期的學習關系著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方向,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做好幼兒的榜樣,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第三,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教師要深入了解每個幼兒,并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以此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尊重幼兒的主體性
新課改強調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幼兒教學中,這個要求也是不例外的。幼兒教育相對于其他教學階段來說,教師的教學任務較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內容簡單,因此教師要側重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幼兒表達自己、探索知識的機會,尊重幼兒的看法與觀點,及時表揚和鼓勵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注重教師與家長的良性互動
教師與家長的良性互動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掌握溝通的藝術,在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時保持耐心,用心與家長交流,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并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在方案執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定期向家長匯報情況,對幼兒的改變及時予以認可和表揚。教師還要定期召開家長會,了解幼兒在家的表現,并讓優秀的家長分享育兒經驗,以此來促進幼兒與家長的共同成長。
(四)從幼兒實際出發制定教學內容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幼兒學習的基本目標,不能過度追求教學內容的量,一味向幼兒傳播過于有難度的知識點,也不能為了方便省事,把部分復雜但又重要的教學內容忽略掉。總之,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的接受水平與基礎水平,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教學目標。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要循循善誘,放慢教學進度,引導幼兒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對于接受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則可以為他們布置一些較難的任務,以此來激發他們內在的潛力,保證幼兒的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的場所,教師要深入分析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轉變教學方式,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嘉逸.幼兒園教學常見問題及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1):45-46.
[2]龐志霞.幼兒園幼小銜接教育教學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2020(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