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年睿
摘要: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的時代背景和教育環境,構建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加強素質教育已成為大勢所趨。為此,教師應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創新性改革,制定相適應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開啟思維,構建起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分析;教學策略
近幾年來,為了適應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國的課程體系一直在進行著不同形式的改革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作為小學課程體系的必修科目,小學數學對學生能力的考核異常重要。因為它要求的不僅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學生具有多方面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達到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我們需要對當下的教育環境、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分析,再根據出現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正確的教學策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和邏輯思維,構建起數學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老師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明確教學目標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通過對當下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許多老師雖然有教學目標,但卻片面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略了學習方法、數學思維的培養,以致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沒能體現小學數學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教學形式無法適應教育發展趨勢
受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一直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并且在教學實踐中過于注重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并不重視,教學實踐中,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基本都圍繞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展開,這種教育形式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而且小學生正處于義務教育關鍵時期,如果無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不能給未來的學習打下好基礎后續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雖然當前已經進行了素質教育的改革,但絕大多數小學教育依然采取的是應試教育。這是因為數學教師沒有調整素質教育的理念,也沒有把這種理念和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
(三)教學模式僵化,效率低下
為了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很多老師都在嘗試引入新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學生小組合作等等。這些教學策略的正確使用都有助于老師活躍課堂氣氛。但實際上,有很多老師不清楚該如何運用這些教學模式,只是簡單地生搬硬套,致使模式僵化效率低下。比如說在學生小組討論時,有的老師為了加強學生間的溝通而多次組織合作,學生們探討得熱火朝天十分積極,但討論的內容可能慢慢地就偏離了方向,變成沒有學習意義的閑聊。而且過多的學生合作會削弱師生間的信息交流與反饋,降低課堂效率。有的老師急于完成預設的活動,為了提高教學進度在學生尚未討論完就匆匆結束小組合作,使學生們意猶未盡,無法真正體現小組合作的意義所在。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老師在僵化地引用教學模式,不能靈活地運用。
二、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教學目標,做好課堂形式的設計工作
開展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是設計課堂形式。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認識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但這過程中如果過分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就無法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要在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之上,根據課堂內容的要求和教學知識點進行課堂設計工作。課堂設計之前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要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知識,設計的內容形式不能過于復雜,否則教學的本質內容將會被掩蓋。此外教師也不能夠盲目的跟風,華而不實的課堂設計是無法產生較好教學效果的。之所以進行教學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發展思維學習知識,所以教學形式只是知識的載體,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能夠反映思維過程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自主的探究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意識。
(二)改善教師隊伍,豐富教學形式
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環境離不開優良的教師團隊。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有利抓手。首先,這必須引起相關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把好教師的選拔和任用關。此外要設立教師骨干的典型,充分發揮示范教學的優勢,這樣也能引導一些缺乏教學手段,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在這基礎上也應該加強教師的培訓,對于預先沒有達成學目標,或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找到正確教學方法的教師進行約談,引導他們做好自我反思。教師也應該調整當前的教學模式突破自己的不足,調整教學方法。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選擇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 運用生活化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數學的教學已經嚴重與學生生活相脫離,這使得學生認識不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讓學生覺得數學與他們的真實世界相距太遠,進而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數學學習的興趣。所以應當把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認識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創設教學活動。把數學知識中的一些抽象的枯燥的內容和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難點。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位置與方向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設置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假裝教室是一個動物園或者是旅游景點。教師作為導游學生作為游客,共同參觀這個過程就能夠提高學生描述路線方向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種種問題也逐漸涌現出來。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充分分析當下的教學情況并不斷反思給出相應的對策。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培育成為健全的個體,促使其成為推進社會革新的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韓永霞.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2(07).
[2]王麗杰.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5).
[3]武建軍.由模式結構到課堂運行的演繹――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合理性建構的分析與反思[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