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壯鵬
【摘要】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新一代的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新的知識體系也推進著課程改革的繼續發展。環境藝術設計這一專業在教學當中逐漸發現,原有的教學方法早已不能與社會發展與社會對有關人才的需求相適應,所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教育上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特別是教學方法層面的革新。教學方法與模式上的創新,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能夠改善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思維。因此面對這樣的社會與教育環境,文章就信息技術發展展開探討,研究如何將信息化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有機結合,讓現代科技更有效地為教育服務,希望能夠對相關教育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有效結合;具體措施
現今社會各領域之間充分融合相互促進,在教育與科技領域也是如此。作為與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共同組成我國建設設計人才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水平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且隨著社會對這一專業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多,培養高素質與高水平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在許多高校成為辦學的重點。通過調查表明,我國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還有以下幾方面要求:專業化水平高、綜合能力強、具有創新思維,根據這些要求,學校就要與社會需要相適應,改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而培養出與社會相適應的優秀畢業生。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逐漸融入現代的教學方法之中,促進了教育事業快速穩步地發展。通過信息化的新型教育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并且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維模式,進而有效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能輔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為媒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課堂氛圍,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這也符合了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出的要求,因此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已經開始廣泛推廣和使用,且收獲的效果顯著。
一、信息技術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術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整合是現代教學理念發展的必然趨勢,把信息資源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可以促進形成完整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網絡來為教學服務,可以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而且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我們需要意識到信息技術是持續更新的,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時也需要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整合和優化,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
二、信息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的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廣泛普及,信息爆炸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個人發展到國家進步,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在我國頒布的教育法當中也提到了教育信息化,國家鼓勵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設教育基礎,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優質資源推動教育的發展。國家鼓勵教育多元化更證明了信息化教育會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形勢。網絡學習空間就是把信息化教學方式和學習相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學習需要創新性思維,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審美能力。由于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模式不同,可能導致學生在相同的學習過程中很難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對于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而言,信息化教學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它可以將實物和虛擬相結合,把教學通過互聯網虛擬空間進行演示,進而讓學生掌握知識點[2]。
2020年春天,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許多國家不同程度的暫停了線下教學,采用了線上教學。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時統計,2020年4月,此次疫情導致世界190多個國家大約15.8億學生受到影響而停課;到2020年8月,仍有109個國家大約10.6億學生受到影響處于停課狀態。在這樣的形勢下,很多學校開展了信息化教學,這次大規模實踐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從而達到預定的素質教育目標是教學工作當中的重中之重。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環境下開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時就需要首先提高自身對信息技術的操作水平,可以將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聲音和圖形、文字和色彩等技術優勢,把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實踐水平和創造能力。
三、信息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對于信息化教學對學生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影響,不同學校和教師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其中,不少教師反映其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教學效果的兩極分化或整體水平的下降,甚至有些學生通過網絡教學的學習效果幾乎為零。也有一些教師反饋影響較小,甚至一些學生通過在線學習,提升了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
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呢?有教師認為,一部分學生自己學習不夠主動,就很難創造學習氛圍,在線教學就會對他們產生不利影響;也有些學生,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再加上自學能力較弱,從而影響學習效果;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受自身心理因素影響較大,也會對學習質量造成影響。還有些教師反映,雖然有一部分學生在線上學習時對有關知識系統的理解情況比在線下時有所缺乏,但還是有一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方法上比較科學,通過網絡擴展了相關資源,基礎知識相比線下教學掌握得更牢固了。實際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也許是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3]。
另外,有教師反饋,除學生自身因素外,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因素還來自教師,部分教師在線上教學時的互動能力不強,教學方法較單一枯燥,在對學生紀律監管不便的情況下,缺乏師生間的聯系和互動。實際上,由于不同平臺的功能各異,教學效果也會產生差異。有些教師采用直播平臺進行授課,理論上希望每位學生打開視頻多和教師互動,但同時打開直播后網絡質量等又會是不確定的影響因素,平臺的穩定性等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
總體來看,學習自主能力和自覺性較強的學生受線上教學方式的消極影響比較小。無論是在線教學還是面授教學其方式并不是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最主要原因,即網絡本身雖然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根本因素。這里需要說的是,我們目前的學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屬于監管式教育,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道路上是很難有自己的理想的。
四、信息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一)借助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情境
隨著教育需求和水平不斷提高,當代教學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個人學習和生活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和學生建立緊密連接,了解學生的思想現狀,進而在思維上逐步進行拓展和引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教師需要在實際中把教育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在教育創新的同時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目標,積極配合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心態,在授課過程中加入教學情境和趣味性,逐漸強化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目標,讓學生把這種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帶入到生活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索意識,讓學生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之中建立科學的思想理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復雜難懂的知識點,可以讓教學形式和內容得到創新和優化,進而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心態,推動教學向多樣化方向發展[4]。
(二)運用信息技術演示教學過程
在一堂課程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和學生交流在信息技術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知識融合中的學習感受和效果,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通過發掘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斷優化網絡教學方式,讓知識問題更便于學生思考和理解。比如運用網絡資源平臺、網絡直播、案例視頻教學等新方式代替原有基礎繪畫類課程的臨摹教學,通過繪畫APP、數位板等多元化方法進行繪畫,可以使學生拓寬視野,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建立良好的設計思維與實踐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把知識直觀地展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學習和理解,從而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教師也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突破和創新,逐漸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形成更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風格。
(三)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式
教學是一個需要師生互動的過程,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今時代學生對知識的訴求,很難形成高質量的教學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發展。對于教師來說,高質量的教學不僅是細致的講解,更要借助教學工具來啟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索學習之中建立知識體系;要以任務為導向,甚至跨學科的、立足于能力和素質提升的深度學習。對于學生來說,高質量的學習不僅需要認真聽講,小組交流、總結反思、自主探索等都是主要的學習方法。如小組學習可以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基礎較弱的同伴,為其答疑解惑;自主學習能夠讓基礎較弱的學生回歸基礎和理論,使其歸納主要學過哪些基本概念和內容,等等。這些豐富的教學活動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得到更好的展現。
(四)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的評價和反饋功能
及時的學習效果評價和反饋對學生學習具有很好的激勵效果,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一般教師難以在教學時將觀察和提問環節高效結合,需要通過布置課后作業和階段測試等方式進行分析。在信息技術充分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學習平臺的在線測評和輔助功能,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評價和反饋。比如學習平臺的智慧測評功能具有豐富的測試題目和靈活的測試方法,還有便捷的批改和統計分析功能,能夠精確診斷學習問題并加以輔導,從而促進高效的教學評價和反饋。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早已進入到信息化的時代,并且信息化技術已經融入到生活、生產與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順應了時代發展需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為學生在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時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在更加身臨其境的環境下接受考驗。這種教育模式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信息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也得益其中,網絡學習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也給我國教育事業帶來了力量,推動了教育深化改革與發展。雖然目前信息化與教學的結合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漏洞,但我們相信,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整改,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優化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高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5(07):203-205.
[2]董瑩.信息化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課程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5(37):141-142.
[3]吳陽.基于“互聯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繪畫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戲劇之家,2019(15):161.
[4]侯云鷗,李浩然.“互聯網+”趨勢下傳統家裝與互聯網家裝的優劣分析[J].視傳周刊,2020(28):219.
課題信息:廣西自治區教育廳教改項目:雙高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群“五育并舉,育訓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項目編號:GXGZJG2020B138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廣西職業教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桂教職成〔2019〕63號)。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