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俊謙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結合社會對于武術的認知,深入分析武術傳承人所面臨的困境,進一步探尋出改善武術傳承人保護機制的方法,分別為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主流價值觀的心理認同、注重傳承場域的營造、做好傳承人影像及口述史料留存、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將武術引入各級教育,以期為武術傳承人的保護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1 前言
中國武術是農耕文明背景下先輩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過程中,為了生存和繁衍,由原始的一戈一刺等狩獵生存技能發展起來的攻防格斗技能。經過數千年不斷茁壯成才,發展壯大,逐漸形成的內外兼修、術道并重的民族傳統文化項目。武術融技擊性、健身性、文化性于一體,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哲理,承載著民族文化之根,凝聚著民族文化之魂。然而,自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以及文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劇,東西方文化的博弈日趨劇烈,武術不斷的遭受擠壓,乃至流失,甚至不可再現,現在已經到了極度瀕危的邊緣。當我們聽到一個個身懷絕技的武術家相繼離世的消息,讓我們倍感痛惜,這些承載著一個拳種、一個流派技藝的老武術家的謝世,使我們現有拳種和流派的武術在世界上就此消失。因此,面對當下武術傳承的危機,如何建立切實可行的傳承人保護機制,突破武術傳承發展中卡脖子的瓶頸問題,成為解決武術傳承問題的當務之急。
傳承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傳承精準技藝和高超智慧的行為主要靠人來實現并加以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就像水流一樣滾滾向前,川流不息,在此過程中傳承人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為一旦老武術家離世,他身上承載的武術文化就會隨之消失,所以解決傳承人保護機制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傳承人通過口傳心授、言傳身教將非物態的武術文化形態,通過積累和傳遞的過程使逐漸式微,甚至瀕臨失傳的文化傳統得以延續。他們以超人的智慧和靈性,儲存并掌握著武術文化的傳統和精湛的技藝,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過程中起著代代相傳作用。杰出的傳承人在武術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延續過程中起著超乎尋常的重要作用,往往把一個拳種或流派的武術推到歷史的高峰,理應受到一方民眾的尊重和傳誦。然而,在實踐的武術傳承生態中,傳承人面臨自然衰老和死亡的問題,使眾多傳統武術門類面臨人絕藝亡的尷尬境遇,武術的傳承和延續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因此,武術傳承人的保護機制成為了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 傳承人所面對的困境
2.1 西方文化的影響
現今,西方文化對于人們的思想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一點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熱衷于西方文化,認為這是比較時尚的舉措,覺得中華文化比較傳統,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潮流。比如,在圣誕節等節日的時候,許多年輕人會買禮物或和比較好的朋友一起度過節日,很少會有人想起中國傳統節日。甚至有些地方就連最重要的春節,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很少有人去拜年、放鞭炮等習俗方式。
武術文化不僅需要人們的關注,而且還需要人們在關注的過程中不斷地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武術文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西方文化,武術傳承人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即使繼續努力研究武術文化,然而真正關注武術文化的群體也不如以前那么多,其內心受重視程度必然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便會影響到研究和發揚武術文化的積極性。
2.2 現代媒體的影響
現代媒體對于武術有很大的影響,不僅有積極的影響,而且還有消極的影響,但是在最近這幾年,消極的影響居多。現代媒體相互之間的競爭比較大,很多媒體為了商業利益,會不擇手段吸引觀眾。在商業化的武術比賽中邀請一些不知名的武術傳承人上臺配合表演,比賽結果是一些武術傳承人在短短的幾秒鐘就被搏擊高手打敗了,更夸張的是所謂的武術傳承人連武術的基本技術動作都不能熟練掌握。然后通過媒體的刻意宣傳,以此來提升賣點,吸引觀眾,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收視率,獲得比較可觀的收入,但是卻損害了武術的名聲,損害了武術傳承人的美好形象。
2.3 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當今社會,人們需要為生存而努力,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互相攀比風氣下,越來越多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提高自己文化課的成績,考上理想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以后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學習傳統武術,害怕耽誤孩子學習,以此來阻止青少年學習傳統武術。時至今日,多元化的信息社會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全民學習武術的時代,更多體育項目在搶人,更多的練習方式吸引著青少年,人們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力。在此環境中武術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巨大壓力,面臨著沒有合適的青年人繼承與發揚傳統武術,同時武術傳承人也面臨著時代的挑戰,成為新時代武術傳承人發展的隱憂。
3 傳承人的保護機制
3.1 國家政策的支持
在武術的傳承保護過程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將武術傳承人的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通過國家的立法,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通過政府的引導和管理,對武術和傳承人得到有效的保護。通過國家立法讓傳承人得到一定的法律地位,讓傳承人的權益得到認可,并進一步把傳承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擴大。在國家武術研究院、國家武術協會組織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如在武術論壇、研討會等活動中邀請武術傳承人參與,讓傳承人展示最直接、最感性的武術經驗,多渠道的向社會推介傳承人,打造武術榜樣,樹立武術的旗幟性偶像人物,在保護傳承人的同時,推進武術向社會推廣和普及。如果政府和武術界組織在傳承中無所作為、袖手旁觀,對于當前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猛烈沖擊,作為弱勢群體的傳承人,自己的生計尚且難以為繼,生活處于風雨飄搖的窘境中,如何拿出精力和時間去進行武術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呢。因此,國家的鼓勵和政策的支持對于傳承人的保護是必不可少。
3.2 引導主流價值觀的心理認同
主流價值觀的心理認同,就是西方體育對中國本土的沖擊和影響,西方競技體育成為人們觀念中的主流體育文化,而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因此,要求國家和社會以及學校教育等官方的機構給人們樹立民族武術的正面的形象,社會主流價值觀肯定武術的技能,學生們轉變觀念將會武術技藝當作一種榮耀,進而促進民族武術文化的學習。現在青年人受到網絡文化以及西方文化沖擊,同時受中國教育的價值觀取向的影響,學生們閑暇時間都用來看電視和上網絡,很少有拿出時間來進行武術文化的學習,同時,學校追求升學率和智力素質的培養,對于體育、美育等塑造學生人格的科目存在忽視甚至達到無視的狀態,這種觀念很難加以改變。因此,要從根本上轉變人們對民族文化的忽視,從深層次上推出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因此需要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宣揚,加大武術傳承人的保護力度,加深中國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武術文化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增加人們的認同感。
3.3 做好傳承人影像及口述史料留存
為確保武術文化遺產的原始風貌得以留存,首當其沖應做好傳統武術的保留工作,特別是一些老武術家的影像和口述史料的搶救性資料。將武術傳承人的傳承的拳種技藝以錄制演練影像的方式加以保護,特別是一些稀有拳種的練功方法以及技擊實戰的用法等,用錄像、錄音等現代化數字方式加以保留。對于一些師傳口授、言傳身教的武術理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通過影像無法傳遞的內容與資料要通過傳承人口述的方式加以記錄保存,使武術這一“活態”文化在資料的保留方面也要有一個全方位的活態呈現。
3.4 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
媒體需要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的出發點,不能講目光局限于眼前微小的利益之上。因此,在做宣傳的時候,不能以犧牲武術傳承人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利益,而是應該想辦法為武術傳承人爭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可以在媒體上宣傳一些武術傳承人的事跡,讓人們看到武術傳承人為中華武術的發展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并且肯定這些武術傳承人的成績,讓武術傳承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以便可以獲得自信。通過以上的方式不僅可以讓人們了解到中華武術的真實面貌,提升人們對于中華武術的興趣,而且還可以讓這些武術傳承人認識到自己所需要擔負的責任與重擔,從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每一天,為中華武術的發展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3.5 將武術引入各級各類教育
為了更好地完善武術傳承人保護機制,可以將武術引入各級各類的教育之中,令每一個中小學生可以從小接觸到中華武術,了解武術的魅力與特點。另外,需要為學習武術的人們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可以多興辦一些武術學校,或者是開設一些武術專業,這樣才可以給學習武術的人們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另外,學校也可以邀請一些武術成績比較突出的運動員,或者是知名度比較高的武術傳承人,為該校師生提供一些學習武術的方法,讓武術進學校更加切實的落實到每個細節之中。
3.6 對西方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加以有效利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追求西方文化顯然已成為了一個不可扭轉的趨勢。因此,需要人們能夠理性看待西方文化,既不能因為過于喜愛西方文化,而忽視中華文化,也不能徹底拒絕西方文化,完全不理會。世界發展需要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相互取長補短。筆者個人建議,為了武術傳承人的保護機制,武術愛好者需要講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搏擊之中的優點,引進到中華武術之中,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通過這樣的舉措,中華武術會吸收更多實用的技術,從而更加實用;第二,武術傳承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受到更多人的愛戴。
4 結語
武術能否薪火相傳的關鍵是人,傳承人的生存狀態與武術的傳承發展息息相關,是武術得以流傳后世的重要載體。武術的傳承是一個以人為載體的動態過程,保護武術的關鍵就是加強對武術傳承人的保護。因此,需要認識到當今武術傳承人所面臨的挑戰,及時做好準備,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武術這一個民族文化,令更多人能夠受益。
(作者單位: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