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鵬釗
小學是學生學習與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啟蒙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學習水平有限,需要教師給予積極和耐心的引導。在當前教育形式的發展趨勢下,社會各界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教師要將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效結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發展,培養符合當前社會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體育是素質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需要教師加強關注和重視。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能提升的策略進行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革,在當前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下,小學體育作為素質教育中關鍵的一門學科,近年來越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走出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來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與綜合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的體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年齡特征等,選擇合適的方法提升學生的體能,在提升學生體能時要把握好適度的原則,要在學生的接受范圍內,這樣才能實現體能訓練的效果,推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體育素養的進步。
1 適當提高體能訓練的難度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體能,教師關于體能訓練的選擇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難度,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當學生完成這些體能訓練時能夠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體能訓練過于簡單,學生會喪失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小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無限的,是需要靠教師來激發的,教師逐步提升體能訓練的難度,會讓學生一步步去完成更高難度的挑戰,發現自己的無窮潛力,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喚醒學生的無限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針對體能訓練的應用,要注重分段、有節奏、有目的的提升體能訓練的難度,促使學生跨越一個個教師給予的障礙,在此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潛在運動能力,又實現了強身健體的鍛煉效果。
2 考核方式要科學合理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體能,除了在課堂上的訓練方式之外,教師也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要知道體能教學的考核方式一定是對學生技術、體能等全方位的考核,同時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考核的過程中要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先天條件、興趣愛好等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化,不能將所有的學生都設置同等的考核標準。教師要根據現實情況來針對性的作出評價,及時給出學生鼓勵和贊揚。對于體能考核中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也要給出支持和指導,幫助其在下一次體能考核中能達到更高的標準。
3 講解體能訓練的技巧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體能,教師一定要保證學生的安全,要讓學生在自己身體的承受范圍內進行訓練,避免肌肉拉傷、骨折、錯位等傷情的出現。這就需要教師要在體能訓練之前講解相關的技巧,讓學生通過技巧來鍛煉,而不是依靠“蠻力”,依靠“蠻力”下的體能訓練是非常容易受傷的。體能訓練想要做的好,是需要各方面的能力相互配合的,比如協調平衡的能力、視覺、聽覺等。例如:教師在講解“籃球”相關技巧時,可以先找一名同學來配合,在實際動作中講解運球、傳球、投籃等技巧,并進行實際的演示,指出學生過程中的正確和錯誤之處,加深學生對于這一技巧的印象。在體能技巧教學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高標準、嚴要求,給學生作出正確的榜樣,從而完成體能教學的目標,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4 激發學生體能訓練的參與興趣
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對于體能練習的興趣是提升學生體能的有效保障。教師在體能教學的開展過程中,要采用趣味性的方式來激發學生主動了解和積極參與的熱情,趕走學生身上的惰性,促使其能夠體會到體能練習的魅力和價值,這樣才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跑步”訓練的時候,可以先向學生講解跑步的好處,為學生滲透“健康第一”的理念,讓學生了解跑步訓練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耐力,而且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增強心肺功能等,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能夠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學生在了解了這些知識之后,在參與體能練習和體育知識的學習時,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體能練習的效果也會更好,教師的體育教學效果也能夠有所保障。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形式的發展趨勢下,社會各界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階段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也要注重學生素質教育的滲透,將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效結合,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針對如何提升學生的體能教師要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通過不斷的優化和完善選擇適合學生的體能教學方式,先提升學生的體能,再開展其他的體育項目教學,有效幫助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科的趣味和魅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螺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