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蘊
摘 要:本文在闡述俄蘇革命歌曲傳播背景和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在中國傳播影響的基礎上, 以20世紀重點傳播時期為基本切入點,尤其是對建國之后蘇俄革命歌曲傳播情況進行總結,驗證音樂的傳播和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的密切關聯,并從紅色音樂創作、大眾音樂創作、民族管弦樂隊打造幾個方面具體分析了新時代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在中國的傳播,旨在文化交流背景下更好地促進我國音樂事業發展。
關鍵詞:蘇俄;紅色經典;音樂歌曲;中國;傳播影響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4-0092-02
基金項目: 2019年度沈陽音樂學院院級科研項目“新時代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在中國的傳播與應用”(2019YZ03)
一、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在中國的傳播背景
一是相同的政治意識形態。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文學形式的影響和這兩個國家社會關系的類似成正比。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之后,蘇俄政治體制對我國革命提供了一個新的范例,在20世紀30年代馬克思主義、列寧思想對中國現代文化思想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社會革命道路開始借鑒蘇聯的發展經驗[1]。在這個時期,蘇俄的紅色經典歌曲和中國的紅色文化一脈相承,同樣都是注重傳承和發展愛國主義精神,歌頌英雄人物的故事。二是文化心理的相似性。俄國音樂創作基本上分為兩個類型:反抗罪惡、追求光明。這種關于正邪的文化思想的對立發展模式和中國時代精神一拍即合。音樂作品的創作一方面會幫助人們了解蘇聯革命斗爭的矛盾復雜性,另一方面透過這些作品能夠讓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布爾什維克和紅軍戰士的良好品質。
二、20世紀蘇俄紅色經典歌曲的發展
(一)衛國戰爭以及之前蘇俄紅色歌曲發展情況
第一,早期俄國革命紅色歌曲。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之后革命歌曲開始被政府重視,列寧也強調在新時期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革命紅色歌曲的內容、內涵。國家黨政機關和部隊也一時間掀起了革命歌曲比賽活動的熱潮,通過活動有效提升了紅色革命歌曲的影響力。在這個時期,俄國革命紅色歌曲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一是紅軍戰斗歌曲。這類歌曲在表現上注重展示抗戰紅軍高昂的革命斗志和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這類型歌曲的典型代表有《紅軍最強大》《我們是紅色的戰士》等。二是群眾參軍歌曲。早期俄國紅色歌曲還描述了群眾積極參軍,為國家奉獻自己的歌曲故事,這類代表作品有《送別》《我們勇敢去作戰》等。三是游擊隊革命歌曲。游擊隊歌曲包含展示游擊隊生活的《跨國高山,越過平原》,也包含革命人樂觀、豁達精神的《小蘋果》。
第二,20世紀30年代的蘇俄紅色革命歌曲。在這個時期出現了革命歌曲的概念,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個時期紅色革命歌曲不僅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得到傳播,而且也開始被群眾認識和接收,也在很多關聯藝術領域得到了傳播,代表作品有《運動會進行曲》《布爾什維克黨歌》《祖國進行曲》等。
(二)衛國戰爭時期的蘇俄紅色革命歌曲
一是戰斗歌曲。戰斗歌曲是這個時期影響力最廣泛、創作數量最多的歌曲類型,如《神圣戰爭》《勇士歌》《神圣的戰爭》等。二是抒情革命歌曲。抒情革命歌曲表達了民眾在戰爭環境下復雜的心情。
(三)蘇聯解體前的蘇俄紅色革命歌曲
第一,衛國戰爭結束以及20世紀50年代的紅色革命歌曲。一是衛國戰爭歌曲。這類歌曲中有歌頌展示偉大的歌曲,有寄托對革命友人懷念的歌曲,代表作品有《道路》《白樺》《我從柏林出發》等。二是和平題材作品。和平題材作品表達了人們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向往,如《世界民主青年進行曲》《和平歌曲》《勝利節》等。
第二,20世紀60年代之后的蘇俄紅色革命歌曲。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蘇俄和中國的文化交流加強,這一時期的歌曲創作也開始融入一些現代化的元素,這一時期蘇俄紅色經典歌曲主要包含以下兩個類型:一是敘事類革命歌曲。這一階段的歌曲多是敘事性的,比如《士兵敘事歌》《俄羅斯少年敘事歌》等。二是教育革命歌曲。這個時期比較具備代表意義的歌曲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紅石榴花》和馬杜索的《在無名高地上》。
三、20世紀不同時期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一)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一是蘇俄歌曲翻譯情況。錢仁康翻譯的《柴可夫斯基獨唱歌曲選》對世界蘇俄歌曲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他還對一些歌曲進行改變,包含《紅莓花兒開》《祖國進行曲》《保衛和平歌》等。二是蘇俄革命歌曲的期刊和歌集。媒介渠道在傳播音樂文化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論蘇聯群眾歌曲》介紹了20世紀上半葉蘇聯群眾歌曲發展情況,這個時期的歌曲中包含了一些革命歌曲。這部作品也成為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部介紹蘇聯音樂的翻譯作品。在上海成立的時候,上海人民廣播電視臺的欄目《廣播歌選》以活頁歌片的形式不定期發行音樂,在人們關注音樂之后電臺開始以月刊的形式播出音樂。三是互訪演出促進蘇俄革命歌曲的傳播。在中國建國之后中蘇關系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兩個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開始了深度的交流,在建國后的十一年中中國派遣了134個藝術團訪問蘇聯,蘇聯在這個時期也派遣了112個藝術團來訪問中國。在這個時期蘇聯擁有更為便利的契機和途徑來傳播紅色音樂文化[2]。四是留蘇學生傳播蘇俄紅色革命歌曲。
(二)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蘇聯解體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在這個時期,蘇俄紅色經典歌曲發展陷入低迷的時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播低迷。文革時期蘇俄歌曲和其他文化藝術一樣傳播陷入低迷時期,這個時期歌曲的傳播只停留在閑時的哼唱。二是學術活動開展比較少,歌集和音像資料比較稀缺。
(三)1991年以后蘇俄革命歌曲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一是歌曲傳播情況。蘇聯解體之后蘇俄革命歌曲不再在國內傳播,經典曲目也逐漸被受眾忽略,與蘇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社會范圍內出現了高漲的革命歌曲研究熱潮,人們開始透過蘇俄革命歌曲來回顧自己的青春。二是學術活動、歌集和音像資料。蘇聯解體之后中國和俄國的關系日益密切,在這個時期出版的音像資料和歌曲集合不斷增多,具體包含《蘇聯歌曲101首》《蘇聯名歌220首》《俄蘇歌曲珍品選集》等。
四、新時代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對中國的影響
(一)新時代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對我國紅色歌曲發展的影響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期間,蘇俄來中國的音樂家在中國開展了廣泛的演出和教學,在中國各個地區音樂學院打造之后,學院也開始聘請蘇俄音樂專家來中國開展音樂教學,并委派了一定數量的留學生到蘇俄留學。中國紅色音樂就是在蘇俄革命歌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如1934年創作的《大路歌》受到了蘇俄《伏爾加纖夫曲》的影響;《紅軍歌》受到了蘇俄《紅軍最強大》的影響;《上前線歌》受到了蘇俄《布瓊尼騎兵隊》曲調的影響。
(二)新時代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對中國民眾音樂發展的影響
受蘇俄革命歌曲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民眾開始意識到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性,在音樂的創作和表現上也開始注重拓寬視野。中國近當代的一些音樂創作都充分借鑒了蘇俄革命歌曲,比如《黃河》鋼琴協奏曲在和聲和曲風的使用上都明顯地體現出了蘇俄的音樂特點。
在20個世紀30年代,蘇俄的音樂理論和實踐開始被引入中國,這個時期國內大眾音樂的產生和蘇俄革命歌曲傳播存在密切的關聯,冼星海、聶耳、麥斯等音樂家的音樂創作深受蘇俄音樂的影響,在一時期創造出了眾多救亡歌曲。救亡歌曲、大眾歌曲成為當時教育人和鼓舞人的重要文化武器。
(三)新時代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對管弦樂隊發展建設的影響
革命時期的紅色歌曲是一個時代發展的產物,具有獨有的時代文化價值,其中不僅包含豐富的革命精神,而且還承擔了傳遞和弘揚革命精神的歷史重任。針對當前社會風氣引起的人們對紅色歌曲不重視的問題,如何借助新時代蘇俄紅色經典歌曲弘揚紅色精神成為相關人員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民族管弦樂隊是民族樂器合奏音樂的整合,是基于民族樂器基本特點,綜合各個地區民間音樂合奏特點所打造的以漢族樂器為主要的器樂演奏形式。在俄羅斯音樂藝術像文字一樣,是俄羅斯人民豐富思想娛樂生活的重要手段,音樂深受廣大人民的重視喜愛。他們認為音樂藝術不僅可以使人們思想的情操變高尚,而且能開發人們的創造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需要在總結蘇俄革命歌曲在中國傳播和不同時期影響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選擇其中有益于我國當前音樂發展的內容,積極借鑒、兼收并蓄,不斷補充和完善我國音樂教育體系、教學大綱、教材編訂,提高音樂教師的業務能力,拓展教師的視野,從而為我國音樂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芳.紅色經典歌曲的時代價值及傳播策略探析[J].通俗歌曲,2016(6):106.
[2]匡秋爽.紅色經典音樂的美育價值與傳承傳播[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① 《中俄管弦樂器啟蒙教學比較研究》,據網絡資源:https://www.xzbu.com。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