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龍

【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常見問題及處理對策。方法:選取8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理科檢出的有問題切片,通過查閱病理檔案資料,對切片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從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結果:80例問題切片其存在的問題主要為切片不當占比30.00%,染色不當占比20.00%,取材不當占比17.50%,檢查單不清晰占比15.00%,標本問題占比12.50%,劑量記錄問題占比5.00%。結論:標本取材、切片、染色等各環節均有可能出現問題,病理技術質量控制過程中應注意針對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確保病理切片符合檢驗標準。
【關鍵詞】病理技術;常見問題;質量控制;病理切片;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69
病理技術室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門,能夠為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常規病理包括標本的采集、固定、脫水、包埋以及染色等緩解,在操作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均可能影響整個病理檢查結果,導致病理診斷不準確,延誤患者病情[1]。因此,規范化的病理技術流程和高質量的病理切片,對臨床診斷準確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查閱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的病理資料,就病理技術質量控制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以便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檢出的有問題病理切片80例。
1.2方法
通過查閱病理檔案資料,分析這些病理切片的問題產生原因,匯總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常見問題,并探索有效的解決對策。
2 ?結果
經統計發現,80例問題切片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切片不當,占比30.00%,其次為染色不當,劑量記錄問題占比相對較低,各問題占比見表1。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疑難雜癥的診治也得到較大突破。病理技術室能夠為臨床診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據,所以其質量控制與臨床疾病診治效率息息相關。如何有效加強病理技術質量控制也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選取80例有問題切片,對其病理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發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切片不當,切片不完整、有劃痕、厚薄不均、切片污染等均會影響診斷結果。(2)染色不當:染色過時未及時更換試劑、染片時間過長等均會影響切片質量。(3)取材不當:在取材過程中,所選病變組織體積不當、厚薄不均、病變組織壞死等,均會影響制片質量。 取材后標本未及時處理或被異物污染等也會影響制片質量。(4)檢查單不清晰:例如檢查單填寫內容與送檢標本不符、字跡辨識度差、無患者姓名或住院號等標志、檢查單記錄不詳細等,均會導致其無法臨床診斷提供依據[2]。(5)標本問題:標本液選取量不足、標本固定液使用量不當、標本腐敗干涸、標本封裝不佳等,均會影響病理檢驗結果。(6)劑量記錄問題:在檢驗過程中,未詳細記錄藥劑的具體使用情況,導致試劑出現問題時,無法查證其原因,影響質控。這些都是病理技術質控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對這些問題引起重視,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確保病理檢查結果的可靠性。
針對上述問題,可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措施:(1)加強人員培訓,給臨床科室、手術室進行病理標本相關培訓,使其能夠掌握正確的病理標本采集、固定以及存儲等方法[3]。加強對病理科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其在取材、切片、染色等方面的技巧。(2)安排專人接收標本,在接收時仔細核對病理申請單,檢查申請單是否填寫規范,送檢標本與申請單是否一致,實施雙向核對。檢查標本固定情況,固定液使用量以組織大小的5~10倍為宜[4]。確認標本和申請單無誤后,與送檢人員做好交接,并進行登記。對接收的標本進行妥善保存,并進行統一編號后將信息錄入系統,注意檢查錄入信息是否無誤,一旦發現疑問或錯誤應及時進行處理。(3)取材前打印好包埋盒,以免手寫造成誤差或辨識度差。取材時取材醫生與病理技術人員配合,嚴格落實三查七對制度,減少差錯發生。在核對過程中如果出現申請單內容不明確或與送檢標本不一致的情況,應及時與臨床醫生進行聯系,及時解決問題。及時記錄取材醫生對標本的,對各包埋盒內標本名稱進行仔細記錄,以便后續核對。(4)完成取材后注意檢查取材數量和蠟塊數量是否一致,排列標本時不可過密,以免對后續脫水和固定等處理造成影響。對于特殊標本應對其進行相應處理后再實施固定,例如體積較大者應沿最大面剖開,去除淋巴組織周圍的多余脂肪等,然后進行固定處理后及時送檢。(5)切片是病理技術質量控制極為重要的環節,切片厚薄不均或不完整等情況均會影響切片檢驗結果,所以在進行高質量切片制備時,應規范打好,確保玻片清潔。在進行切片前將刀片、刀架等擰緊,合理調整切片角度和厚度,對蠟塊做好固定,以免出現切片厚薄不均的情況。切片時盡可能保證切片完整性,切一張撈一張,以免將切片混淆。及時清理刀刃上的碎屑,以免對切片造成污染。(6)室內溫度、染色時間及染色劑濃度等均可影響切片染色質量,所以操作時應注意及時更換脫蠟液和染色液,嚴格控制染色和分化程度,確保脫蠟時間充足,做到紅藍清晰。
總而言之,病理診斷在臨床疾病診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病理技術工作各環節均可影響病理切片質量,所以應及時發現和總結病理技術質量控制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制備出更高質量的切片,確保病理結果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李光強.免疫組化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5):308.
[2]趙穎萍.免疫組化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8):116-117.
[3]李延新.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常見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8,16(3):111-112.
[4]龍爽.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常見的問題與方法對策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4):59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