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卉 黃杏


摘要:目的:探究肺癌使用鉑類化療藥物患者護理中應用精準照護方法對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2020.2-2020.12,74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組法,每組37例。常規護理法用于對照組,精準照護法用于觀察組。結果: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肺癌使用鉑類化療藥物患者護理中使用精準照護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精準照護;肺癌;睡眠質量;生活質量
肺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發展趨勢,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肺癌在疾病治療中會多次進行化療治療,應重視殘留病灶,預防疾病復發,克服耐藥性等問題[1]。現階段在肺癌疾病化療中主要是使用鉑類化療藥物,為了改善患者睡眠,提升生活質量,應給予患者精準照護護理法,本文將74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精準照護所取得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20.2-2020.12,74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組法,每組37例。對照組,男、女為18例和19例,45-74歲,均值(60.3±3.3)歲;觀察組,男、女為20例和17例,43-76歲,均值(61.2±3.5)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法,給予患者科學的用藥護理、起居護理、飲食護理,一旦發現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異常應及時進行處理。
觀察組,行精準照護法,(1)化療后嘔吐護理:①化療當日飲食護理:禁食時間為化療前后1h,在禁食前30min足三里穴和內關穴應使用手指進行按壓,每次按壓的時間控制在10-15min,進食前后1h需要將飲水量控制在≤200ml。患者應在早餐前不嘔吐狀態下進食,在進食后應保持半臥位姿勢,該姿勢保持30min。②給予患者生姜片,將生姜切成1元錢硬幣大小,含服的時間為化療前1h,當姜味變淡之后更換新的生姜,含服生姜的時間應一直持續到化療后1h。③化療后大多數患者均會出現惡心嘔吐感,引發患者出現焦慮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深呼吸指導,并為患者播放古典音樂,要求患者應保持放松心理狀態。(2)骨髓抑制護理:①血紅蛋白<109g/L患者,由于紅細胞出現減少,患者極易出現乏力及頭暈等癥狀,應評估患者的跌倒風險,并制定出合理化的跌倒措施。同時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推送骨髓抑制食譜,告知患者護理飲食方法。②白細胞<3×109/L,中性粒細胞<1.5×109/L者,應做好預防感染,佩戴口罩,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3min。③血小板<50×109/L者,指導患者科學的漱口方法,教會患者正確刷牙方法。血小板<25×109/L者,要求患者應保持絕對臥床休息狀態。給予患者排便指導,使用生物反饋訓練方法,并教會患者床上括約肌放松及收縮訓練方法,每日2次,每次20個。要求患者應在每日固定時間進行排便,以降低便秘發生率,防止患者出現出血癥狀。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睡眠質量評分,用PSQI量表進行評估,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睡眠質量越好。
觀察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用SF-36量表進行評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2]。
1.4統計學處理
SPSS22.0軟件,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評分用(±s)表示,用t檢驗,用X2檢驗,差異顯著(P<0.05)。
2結果
2.1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肺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疾病,主要是采用化療治療方法,但是化療期間患者會面臨孤獨、疼痛及化療副作用,導致患者的生命質量嚴重下降。為了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應給予患者精準照護,相比于常規護理法,更加重視對患者進行專科性護理,完成了對患者骨髓抑制及惡心嘔吐癥狀的有效護理,使自身抵抗力及免疫力得以提升[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肺癌使用鉑類化療藥物患者護理中應用精準照護法具有可行性,睡眠及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應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在肺癌使用鉑類化療藥物患者護理中使用精準照護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敏, 芮曉艷, 沈梅等. 認知行為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主要照護者照護負擔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癌癥進展, 2018, 16(07):130-133.
[2]吳伊凡, 戴建娟, 劉波. 認知行為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藥, 2020, 27(06):748-751.
[3]凡國華, 梁文園, 王麗君等.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肺癌首次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9, 34(001):62-65.
(陜西省人民醫院胸外科 陜西西安 71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