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娜 張建林


摘要:目的:討論且分析家庭病床護理影響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質量。方法:抽取我干休所門診部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患者進入門診部治療的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劃分成25例對照者和25例觀察組患者,兩組患者都進行常規護理,但是觀察組患者還給予家庭病床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就生活質量評分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小于0.05;就社會滿意度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小于0.05。結論:針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合理運用家庭病床護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需求,值得在我國臨床領域上普遍應用以及大力推廣。
關鍵詞:家庭病床護理;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
最近幾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每年都有很多人患上老年慢性疾病,降低其生活質量,不能正常生活。該疾病有相當長的病程,必須要很長時間的治療,社區護理容易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家庭病程護理不同于傳統的護理模式,而是全新的社區護理模式,簡單來講,其是指將家庭作為病房進行臨床護理的一種干預手段,將護患與防治相結合,讓護理工作朝著生活化的方向發展,其效果遠遠優于普通的社區護理。當前,在醫學模式日益改變的背景下,家庭病床護理越來越完善,已經成為社區護理中廣泛應用的護理手段之一,為了可以對臨床工作進行科學指導,現抽取我干休所門診部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家庭病床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干休所門診部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患者進入門診部治療的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劃分成25例對照者和25例觀察組患者。兩組患者中男性分別是12列、15例,女性分別是13例、10例,最小年齡分別是56歲、60歲,最大年齡分別是79歲、92歲,平均年齡分別是(43.62±3.81)歲、(44.72±4.0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大于0.05,可比性很強。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也就是利用社區的宣傳欄實施健康宣傳教育,將有關的主要老年慢性疾病知識進行普及,定期上門進行隨訪,正確指導后續治療。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也給予家庭病床護理,其護理內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2.2.1藥物指導
就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來講,由于其年齡相當大,記憶力大不如從前,容易出現服藥多服或者漏服的現象,所以護理人員必須要詳細記錄患者服用的實際情況,每個星期,隨訪追蹤患者藥物使用的實際情況,向患者家屬認真介紹藥物使用情況好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強調嚴格按照醫囑來治療,結合患者聯合用藥的實際情況作出科學的調查評估,藥物使用有沒有禁忌,倘若存在不良反應,必須要立即干預[1];就關于藥物治療的事宜來講,應該建議家屬對藥物進行嚴格的監管,認真記錄老年人用藥的實際情況,防止老年慢性患者不能正確用藥,進而出現耐藥的現象。
1.2.2.2心理管理
由于老年慢性疾病有相當長的病程,而且有些患者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屬于終身性及疾病,患者必須要長時間用藥,才能得到控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都有一些負面情緒,比如:焦慮情緒以及抑郁情緒等等,難以獲得顯著的藥物治療效果,對開展家庭病床護理是非常不利的;作為護理人員,對患者必須要給予人文關懷,如果發現患者存在心理問題,必須要立即開展相應的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他們有哪些護理需求,使患者獲取更多社會支持,對患者家屬進行科學的健康指導,讓患者家屬平時多陪伴家屬,積極鼓勵患者治療,增加治療的自信心;護理人員應該正確指導患者積極參與豐富的社會活動,比如:病友會等等[2]。根據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利用共情護理能夠使患者心理障礙得到有效緩解,使患者可以敢于與病魔作斗爭。
1.3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的問卷調查表是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制定的,通常包括多項,比如:軀體功能,還有生理功能等等。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第二,社會滿意度[3]。采用本院自制作的問卷調查表,總分值是100分,大于90分是非常滿意,65分到90分之間是基本滿意,小于65分是不滿意,社會滿意度的計算公式是將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患者例數相加,再除以總患者例數,最后乘以100%。分值與社會滿意度也呈正比。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收集的臨床數據資料在分析處理中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率、均數±平均差表示,檢驗手段分別用t、X2進行,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小于0.05。
2.結果
2.1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就生活質量評分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小于0.05,如表1所示。
2.2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社會滿意度
就社會滿意度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小于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老年慢性疾病臨床具有諸多特殊性,比如:病程相當長,還有多種并發癥等等,對患者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較嚴格,比如:飲食習慣以及藥物使用等等,在老年慢性疾病治療中采用適合的護理模式有著重要意義[4]。以往我國臨床上對于老年慢性疾病,主要運用社區護理方法,雖然是定期隨訪,由于人力資源不豐富,難以做好老年慢性疾病護理工作,所以很難科學控制該疾病。但是家庭病床護理屬于全新的護理模式,其根據患者的家庭因素歲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指導,使患者可以了解疾病,避免存在負面因素,使患者家屬具有較強的護理能力,這樣可以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對不良事件的出現進行合理規避。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就生活質量評分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小于0.05;就社會滿意度來講,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示P值小于0.05。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來說,采用家庭病床護理模式,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對患者可以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在我國臨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廣以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樹琴.遠程指導型家庭病床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遵醫依從性與康復效果的影響及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4):47+57.
[2]姜艷紅.家庭病床護理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4):127+129.
[3]彭小齊,譚佩華.中醫護理在社區家庭病床模式應用的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5):46-47.
[4]周娜.家庭病床護理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2):103-104.
(云南省軍區昆明第八離職干部休養所門診部 云南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