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顯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學科的任職教師迎來了十分嚴峻的挑戰。如何利用體驗式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以及效率,成為了廣大教師力爭實現的目標。本文以體驗式教學指導作為主體,在情境創設以及文本閱讀等多個角度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體驗式教學;指導方法
引言
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使學生得到全面性發展。立足于這個角度,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嘗試性的運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展開語文教學。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應用所存在的問題
(1)教師缺乏較高的綜合素質,學校的評價觀念相對落后
體驗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擁有高水平的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過程的引導以及把控等方面需要達到高水準。縱觀現階段教師隊伍的實際狀況而言,依舊有著教學管理相對落后,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且教師缺乏較高的綜合素質等多種問題。此外,在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方式、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等方面,教師缺乏足夠的認識,進而無法有效的落實體驗式教學。具體體現于語文實際教學中,在環節設置方面能夠體現出體驗式教學的外在形式,但是不具備體驗式教學的根本。同時,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對于學生其他能力表現的考查卻存在著忽視態度。
(2)高考給予的成績壓力
高中學生所承受的最大壓力,其就是來自高考壓力,體驗式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對教師所構建的真實或模擬形式的場景做到親身體驗,而且在體驗這種場景時需要較長的時間。在高考給予的壓力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忙于應高考,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僅耗費時間,而且耗費精力,然而課堂教學存在時間限制,只能對學生的主觀體驗方面的教學選擇忽視。
二、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展開體驗式指導的策略
(1)構建體驗情境
高中教育階段的語文知識學習過中,由于學生需要奮力備戰高考,所以,自身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精神無法得到較好的放松,始終保持一種緊張不敢松懈的學習狀態。倘若在語文知識的實際學習中長期保持這種心態,不僅會大幅度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極易在壓力過大的狀態下對語文課程產生一種抵觸心理,利用情境構建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放松,采用語言以及動作的方式有效引導學生,帶領學生進入創設的真實情境當中,鼓勵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和探究,進而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增加動力以及熱強。例如,教師在針對《羅密歐與朱麗葉》課文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來構建情境,借助互聯網的強大優勢,為學生展示《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中精彩片段。學生通過賞析具有生動性以及形象性的電影片段,通常能夠深刻理解課文中所體現的內容,在課文的再次閱讀時,也可以在腦海中產生與電影有關的美好情境,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以及電影片段展開角色扮演,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理解的課文內容進行合理改編,為教師以及其他學生演繹其中的經典段落。這種體驗式學習方式,可以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產生一種期待感。
(2)通過文本誦讀,強化學生的體驗
在高中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誦讀的教學方式讓被忽視的各種問題得到突顯,強化學生對文本的認知體驗。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朗讀指導為重點環節,進而使其能夠在學生體驗以及理解的不斷提高中發揮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強化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可以選擇一段經典的朗讀錄音為學生播放,更好的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沉浸在優美的情境氛圍當中。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誦讀,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文章所體現的基本情感,確定誦讀的基礎聲調,認識到情感與體裁兩者間的關系。例如,議論文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在誦讀時需要強有力的氣魄,說明文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在誦讀時需要十分平穩的語調。第二,需要對學生進行重點詞句方面的有效指導,讓學生能夠對文本中存在的特殊字句做到主動發現,同時根據這些特殊形式的字句,注意誦讀過程中的高低、輕重以及緩急等方面的變化。誦讀具有多樣化方式,例如,單獨形式的誦讀、分角色形式的誦讀等等。任何方式的誦讀都應該以體驗文本作為中心,以心理感受的真實性為目標。在針對《相信未來》課文展開誦讀時,教師應該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準確把握詩作特點,順利完成多次誦讀任務,對詩作的內涵產生深刻體驗以及理解。
(3)聯系現實生活,優化學生真實體驗
在體驗式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對讀者和主人公之間的生命體驗的協調性加以重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一些與文本有著類似的經歷以及情感,努力察覺文本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以此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不斷強化自我的認知體驗,更加神俄開的體會文本內容。教師應清晰的定位自己的指導作用,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在完成了《相信未來》一課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將作者食指的豐富的生活經歷、通過各種意象來對自信之情進行表達等作為切入點,設計“我們應該對未來有信心”為主題,讓學生發現自己生活中出現的不如意,并且換一種積極的思考方式,將不如意逐漸轉化為一種前進的強大動力,利用這種思考方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作者在對《相信未來》進行創作時的心境。再如,在針對《荷塘月色》課文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遇見過相同的景色,在什么地方見過,假如讓你對這樣的美麗景色進行描述,你會怎么寫?”由此學生在心理上會對原著作品產生一定的認同感。
結語
高中語文課程的體驗式學習方面的指導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中涉及到眾多內容,如情境創設、文本閱讀和現實生活體驗等,通過分析能夠發現,每一項內容都可以為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學習體驗。對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考慮到學生占有的主體學習地位,從多個視角對學生進行學習體驗的關注,強化學生對文本的一種創造性理解以及感受,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課程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丁娜.高中語文“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嘗試[J].中學課程資源,2018,(8).
[2]劉嫣瓊.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5):87.
[3]黃春霞.例談體驗式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中學課程資源,2018,(7).
蒼南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浙江省溫州市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