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曦
摘要:以“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2020版)”為數據源,根據教師團隊、產教融合、專業與課程、教材與論文、教學成果獎、教師培訓基地、教師教學競賽等指標體系,分析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總體發展情況和區域發展差異,提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
高等教育是中國教育的戰略制高點,教師是制高點的制高點。2020年11月9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長沙舉行的第55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20)上正式發布“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2020版)”(以下簡稱指數)。其中,“全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包含8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清單。本文在分析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總體發展情況和區域發展差異的基礎上,提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總體發展情況
“全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從應用性、職業性、實踐性、雙師特性等高職院校特點出發,注重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所使用的各項指標基本都是高職院校所特有的,根據教師團隊、產教融合、專業與課程、教材與論文、教學成果獎、教師培訓基地、教師教學競賽等指標體系,運用迭代擬合思想建模方法,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全國1344所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覆蓋率為90.20%,比預發布時提高5.36個百分點。指數真實反映了全國高校近30年來教師教學發展現狀和生態,為高校自我診斷、對標診斷、持續改進提供更加有效的參考依據。
在總榜單中,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以778個項目數位居第一名;其次為天津市職業大學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由于職業大學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升格后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但其仍保持“職業教育”特色,因此將其一并納入到高職指數計算范疇。另外,本次還發布了2020版民辦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共覆蓋358所院校中的274所,覆蓋率為76.54%,前三名分別為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
二、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區域發展差異
高職院校發展與地方經濟緊密聯系,本次還按照4個區域發布了區域性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東部地區共有高職院校518所,指數覆蓋489所。中部地區共有高職院校421所,指數覆蓋379所。西部地區共有高職院校431所,指數覆蓋368所。東北地區共有高職院校120所,覆蓋108所。從各區域校均分和校均項目數來看,東部地區以校均38.6分和校均73.3項占絕對優勢,而西部地區校均分和校均項目數分別為29.9分和37.2項,差距明顯。從各省的表現來說,浙江省的校均分最高,其次為天津市和江蘇省,云南省和貴州省的校均分相對偏低。在前100高校中,“雙高”高職院校50所,占所有“雙高”高職院校數的89.29%;在前300高校中,“雙高”建設高職院校186所,占所有“雙高”建設高職院校數的94.4%。進入指數覆蓋的民辦高職共274所,占所有民辦高職院校總數的76.54%。從校均得分來看,公辦院校是民辦院校的2.09倍,在高職教師教學水平上我國高等教育仍存在“公強民弱”的現象。
此外,我們也針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行了調查。因為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也是彰顯職業教育特色、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推動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搞好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能否把職業教育辦成為大眾接受的優質教育,關系到能否真正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近年來,高職院校“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進一步提升,以2018年為例,我國職業院校的133.2萬名專任教師中,中職83.4萬人,高職49.8萬人。“雙師型”教師總量為45.56萬人,中職26.42萬人,高職19.14萬人,“雙師型”教師數量逐漸增加,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還需要更多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
三、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數量相對不足,學歷層次偏低
研究資料顯示,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教師數量不足的現象,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高職院校的師生比例是1:18,但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師生比例是1:30,遠遠超過了教育部門規定的標準。近些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的專業數量和學生數量都在大幅度增長,教師數量顯得更加不足,甚至部分院校出現一位教師負責幾個班的情況。現階段,高職院校嚴重缺乏具有碩博學位的高職教師,資料顯示,高職院校在職的碩博學位的教師寥寥無幾,與教育部門規定的比例相差甚遠。
2.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學骨干缺乏
教師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多處,第一,缺乏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缺乏“雙師型”的教師。第二,從專業結構來看,高職院校實踐技能課的教師數量較少,相反,基礎理論課教師所占的數量居多,但更多的時候實踐比理論更為重要。第三,從年齡結構來看,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青年教師,中年以及老年教師數量相對較少,教師隊伍中老中青出現斷層。
3.教師隊伍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低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職業技能方面的人才,所以對于技能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但是職業技能是有別于本科學段的理論學習的,職業技能重視動手能力,是實踐能力的一種培養形式。但是在高職院校中,很多教師自身具有高學歷,但卻并沒有參與過實踐,尤其是年輕的教師,在這方面更是缺乏。一個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去進行實踐類人才的培養,顯然是行不通的,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1]藍祖慶,吉家文,沈偉琴.“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提升社會服務能力路徑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14):64-65.
[2]張雯雯.基于人工智能時代背景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06):21-22.
[3]葉雷鋒.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一體化發展模式探索[J].職教論壇,2021,(03):81-85.
[4]朱桂兵.信息化環境下高職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提升策略[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1,(02):70-74.
[5]孔巧麗.新時代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效、問題與出路[J].教育與職業,2021,(06):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