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質量,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方法:選取2018年3月到2021年3月間收集到的106例老年尿失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通過I-QOL生存質量量表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分,分析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結果:106例患者經I-QOL量表調查,其生存質量平均評分為(51.23±5.82)分。其中,不同年齡、經濟水平、尿失禁類型、尿失禁程度、社會功能缺陷程度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這些存在顯著差異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可見年齡≥80歲、混合型尿失禁、重度尿失禁、合并社會功能缺陷是影響尿失禁生存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多種因素有關,掌握其影響因素,并提高對其關注程度,給予更合理的干預措施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意義重大。
關鍵詞:老年尿失禁;生存質量;影響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到2021年3月間收集到的106例老年尿失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國際尿控協會制定的尿失禁相關診斷標準;患者的年齡均在60歲以上;患者均屬于社區常住居民;患者的意識狀態清晰,均自愿參與本次問卷調查。
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結構的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明顯生理缺陷的患者;合并聽力與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
回顧患者的臨床資料,其性別分布為:男37例,女69例;年齡分布在61歲到86歲之間,平均(68.12±5.64)歲。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患者及患者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與。
1.2方法
由專門的、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完成對參與研究尿失禁患者餓的資料收集工作。在經得調查對象統一,告知調查對象及其家屬調查的目的、內容、方法等前提下,引導被調查對象完成調查表的填寫。該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保證被調查者的隱私。在被調查對象因視力、文化程度等因素無法自主完成調查的情況下,可由調查人員或者被調查人員的家屬代為填寫。問卷調查完畢,需對相關內容進行仔細核查,保證調查表的完整性,避免數據缺失的情況。
患者的一般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性別(男女)、年齡(分60-69歲、70-79歲、80歲及以上三類)、文化程度(分初中及以下、中專及高中、大專及以上三類)、職業(分工人、農民、干部、自由職業、無業等)、婚姻狀況(分已婚、未婚、離異/喪偶)、經濟水平(分低于當地正常水平、正常水平、高于當地正常水平)、尿失禁類型(分壓力型、急迫型、混合型)、尿失禁程度(分輕度、中度、重度)、是否合并社會功能缺陷(以SDSS量表進行單獨調查評分,以SDSS評分≥2分為存在社會功能缺陷)等。
患者的生存質量調查采用尿失禁生活質量指數評分表I-QOL,患者調查得分越低的情況下,生活質量越差。
1.3觀察指標
分析不同因素對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影響,并對單因素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的因素進一步實施多因素回歸分析。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106例患者經調查后,問卷全部回收,回收率100.0%,其中103份有效,回收有效率為97.17%。經I-QOL量表調查,患者的生存質量平均評分為(51.23±5.82)分。對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經濟水平、尿失禁類型、尿失禁程度、社會功能缺陷程度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進行比較,可見不同年齡、經濟水平、尿失禁類型、尿失禁程度、社會功能缺陷程度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這些存在顯著差異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可見年齡≥80歲、混合型尿失禁、重度尿失禁、合并社會功能缺陷是影響尿失禁生存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1。
3討論
尿失禁并非致命的疾病,不會對患者常規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影響,但該癥狀會給老年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困擾,給老年人的身心帶來較大的傷害[1]。一方面,尿失禁可能會帶來諸如尿路感染、外陰皮膚潰瘍等多種并發癥,使患者的身體痛苦程度增加,醫療支出增大;另一方面,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尿失禁的發生可能誘發一系列社會心理效應,使其主動孤立于社會,并因外界刺激的減少而導致智力衰退速度的加快,進一步引起護理需求的增加[2],不僅給患者自身帶來極大的負擔,而且會給患者的家庭、護理保健人員乃至整個社會福利系統都帶來沉重負擔。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尿失禁也成為社會醫學、老年醫學研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目前臨床上關于尿失禁的治療將更多關注點放在患者的生物治療上,更注重患者生理上的改變,但忽略了社會因素的影響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態[3]。
本文對106例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了調查,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總的生存質量評分為(51.23±5.82)分,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而且表現出患者年齡越大、經濟水平越低、混合型尿失禁、尿失禁程度越嚴重、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越高的情況下,生存質量越差[4]。這是由于年齡越大的患者,各項身體機能本身退化越嚴重,患者的控尿排尿能量下降;而經濟水平低的患者,醫療條件相對也比較差,接受到的護理水平有限;混合型尿失禁的患者同時存在急迫型尿失禁和壓力型尿失禁的癥狀,日常生活所受影響更大;尿失禁越嚴重的患者,日常生活、社交活動以及社會心理問題越嚴重,生存質量越差。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越高的患者,較少參加集體活動,對外界興趣降低,對生活的信心減低,生存質量越差。除經濟水平外,其他幾項都是影響生存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6]。
總之,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多種因素有關,掌握其影響因素,并提高對其關注程度,給予更合理的干預措施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劉敏,張會君.老年女性尿失禁病人社交焦慮與病恥感、心理彈性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21,19(15):2022-2026.
[2]龔佩,居紅英.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保守治療的護理進展[J].天津護理,2021,29(02):241-244.
[3]黃彩云,陸鳳瑩,梁雪瓊.高明區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發病情況調查[J].醫學信息,2021,34(08):139-140.
[4]謝萍香,王莉,梁雪玲,劉文婷,馮惠燕,周婷歡.多維度協同護理對住院老年卒中后尿失禁病人生活質量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1,19(06): 785-788.
[5]陳羽保,肖敏.養老機構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干預探討[J].職大學報,2021(01):88-90.